馮子豪金融小說《競爭》(二)

雷厲風行是埇州分行黨委一貫作風,第二天十點多鐘,分行黨委批准了李明華的營銷方案,只是在營銷方案裡,加上了一條:完成任務,分行一次獎勵部門經理六萬元,部門副經理三萬元,客戶經理一萬元;完不成,扣罰部門經理六萬元,部門副經理三萬元,客戶經理一萬元。

看到營銷方案,大家都很吃驚。李明華沒管這麼多,同盧娟一道吃了早飯後,稍作休息,便奔了財政局。

埇州市財政局位於城西,在坎離路的西頭,距埇州市分行大約5公里的路程。明華打上出租車,很快到了。這是座新式大樓,二十一層高,從上到下貼著白瓷磚,在太陽的照射下,明晃晃的,有些耀眼。明華熟練地踏上紅色石階,到二樓,上了電梯,奔了八樓國庫科。

“喲,埇州分行的才子、外交家來了!”見到明華,國庫科長站了起來,忙著去倒水。國庫科長叫沈峰,瘦高個,戴副近視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的,李明華大學同學。他們一校不一專業,沈峰是會計專業,李明華是經理管理專業,因為他們都共同的在校報上發表文章,在大學裡就走得較近;畢業後,又共同在一個城市工作,同是財口,交往甚密,所以感情上勝過一班同學。又因為埇州分行到財政局來得最多的人就是李明華,財政局很多信息都是李明華傳給埇州分行的,而且李明華在同學中間能說會道,所以沈峰每次見了面總是這樣調侃。

“我今天來,就是為……”

“我知道,你是為了國庫支付。”沒等明華說完,沈峰已插上了嘴,明華笑了笑,表示認可。

“情況如何?”李明華喝了口茶問。

“情況不太好。”沈峰看著李明華說。“財政局這次國庫改革,是全國性的,政府要求,把以前預算內資金全部納入國庫,各預算單位不再設立賬戶,一切收入與開支,全由國庫辦理。財政局要成立一個國庫支付中心,全權辦理國庫支付。根據埇州市的現實,人員編制在20人左右。你知道財政局沒錢,財政局決定哪家銀行給我們提供辦公場所,提供設備,提供資金,就在哪家銀行開戶。”

“大約需要多少資金?”

“初步計算,需120萬元。不包括辦公場所。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海城銀行已經答應了,並且得到了分管市長的支持。另外,還有徽行、招行、信用社及幾家國有銀行,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競爭已達白熱化。”沈峰說完,看著李明華,彷彿是猶豫不決。

“有什麼話直說,咱們還需要繞彎子。”李明華有些著急。

沈峰沒說話,他很謹慎地到門外看了看,然後關上門說:“你知道分管市長潘浩給海城銀行的關係嗎?”

“不知道!什麼關係?”

“潘市長的侄子就在海城銀行上班。”

“什麼時候的事,沒聽說。”

“去年的事,最多不超過兩年。”

“這麼說,海城銀行早有預謀。”

“可以這麼說吧。現在各家銀行都把重要部門領導的親屬安插在行內,為的是增加競爭力。你想一想,閒養一個人一年能花幾個錢,但掙得政府一個項目,一筆存款,給銀行帶來多大的效益。”

“有這麼回事?我們行不會的。”李明華聽得口瞪目呆,他做夢也想不到天天坐在機關裡的沈峰,怎麼會知道銀行這麼多機密。

“不會的。我知道,我是說個別銀行,但不包括你們。”沈峰覺得話說得有點重了,連忙圓了場。

“那麼,下一步我該怎麼辦呢?是否沒有門路了?”李明華把話轉入了正題。

“門路有,活人不會讓尿憋死的。只是,難度有點大。”

李明華一聽有門路,頓時來了精神。他站來,探著身子問:

“你說,怎麼辦?”

“找市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嘛。”

“找市長?”李明華有些吃驚,因為憑他的力量,找市長顯然是夠不到的。

“明華,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你找不動市長,有人能找動。你可以去找秦安行長。”沈峰好像看透了李明華的心思。

“找行長?對!找行長!孩子哭了抱給他娘去。”李明華說完,轉身要走。

“別忙著走。”沈峰看到李明華著急的樣子笑了。

“為什麼?”李明華有些莫名其妙。

沈峰對樓下努努嘴說:“先把事情給我們局長彙報了,看看局長咋說,然後再找秦行長,這樣不就全面了嗎。”

聽了沈峰的話,李明華來到六樓局長辦公室,正巧葛局長在辦公室,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一份文件。明華對著半掩半關的門輕輕地敲了幾下。葛局長抬起頭,一隻手把眼鏡拿開,對門望了望。

“請進!”他用鳴鴨般的嗓子對明華說,“坐吧。”

葛局長個子不高,年齡在五十以外,留著分頭,瘦而精幹。

“什麼事?”葛局長繼續問。

“就是設立國庫支付中心的事,我們行想給您服務。”李明華極為謙恭地說。

“噢,這事正在籌備中。我想讓幾家銀行競標,看誰的價位高,條件好。回去跟你們秦行長講,準備辦公場所,面積至少要500平方、20臺微機、20張桌椅,另外再給配備120萬費用。如果其他行沒有多大競爭能力的話,應該沒問題。”

葛局長說完,看了看錶。李明華知道,這是在下逐客令,不說出來,用一個動作提示,算得上埇州市的一種禮貌。

李明華並不惱火,也不失望,他知道,葛局長說的是官話,半真半假的話,搪塞你,如果你真信了,正好中了他的圈套。但有一條是真的,就是給國庫支付中心準備辦公場所及辦公所需設備。

回到行裡,李明華簡單地向白延輝彙報了財政局的情況,兩人商議了一下。白延輝說,根據現狀,必須馬上向秦安行長彙報。李明華同意白延輝的觀點。

上午十一點鐘,他們來到了秦行長的辦公室,但秦安不在。延輝打了秦安的手機,秦行長說,他在外面,正在接待一個重要客戶,一時抽不開身,讓他們等會兒。

中午十二點整,秦安回來了,李明華向他詳細地彙報了財政局的情況。秦安聽得很認真,不時地在筆記本上記著,彙報完後,秦安想了想說:

“據明華所說情況來看,不應當先找市長,應當找潘浩副市長,因為解鈴還需繫鈴人嘛。據我所知,在海城分行的不是潘浩的親侄子,而是近房侄子。延輝、明華,你們先打聽一下,潘浩可有比近房侄子更近的親屬要找工作的,如果有,我們想辦法把他安排到我們行。我們做兩手準備,逼不得已,不找市長。”

出了秦安辦公室,白延輝對李明華說:“明華兄,事情還得你辦,你熟人多,腦子靈活,辦事老成。在這方面,我是甘拜下風的喲!”

他說完,向李明華打了拱手。李明華知道,只要是重擔,非他莫屬,也就不謙虛了,回了一禮,笑了笑說:“行,你儘管放心,只要我能辦到的,我會盡力的。”

明華回到家中,妻子艾霞有些欣喜若狂,因為這周來,明華還是第一次在家吃飯,而且是第一次這麼早回了家。

李明華是農村出身,兄弟姐妹十個,除了明華外,其餘都在農村。明華是老大,父母都是農民,住在距埇州城四十公里外的邗夾套。父親身體尚好,母親從二十多年前就得了類風溼,十多年前就不能自理了,幸虧有父親照顧。為了給母親看病,二十多年來,明華花了不下三十萬,可以說是他整個積蓄。艾霞在一家公司上班,剛剛辦完退休手續,一月退休金也就千把塊錢。如今作了專職太太,少了吵鬧,多了安靜,反倒有些不適應。見明華回來,有一肚子話要說。但明華的腦子裡一直在考慮怎樣去打聽潘浩的親屬,所以一直沉默,惹得艾霞不滿。

“你就知道工作,我一天到晚的一個人在家,話都不能說上一兩句,馬上要啞巴了,你就不能陪我說說話。”

見艾霞生氣,明華覺得自己有些過分,就試著放鬆一下。可是,問題沒有解決,工作一直纏繞著他,說話總是前言不搭後語。

“噢,我明白了,你有事情,你有放不下的事情。能不能說出來,讓我也分擔一下。”

明華本不想說,見艾霞這樣寂寞,也就說了。艾霞明白,丈夫是要去調查潘浩副市長的家庭成員及社會關係,苦於不知道找誰,於是就說:“找你的老同學水道明呀,你怎麼把他忘了。”

水道明,李明華高中同學,原先有些來往,後來水道明當上了埇州市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應酬自然多了起來,漸漸地脫離了同學這個群體。而李明華一直在銀行搞些營銷工作,經常給一些關鍵人物打點,怕惹出麻煩,所以來往就少了。今天艾霞提到他,李明華恍然大悟,高興地抱著艾霞說:“好老婆,謝謝你!我明天就去找他。”

艾霞有些不好意思,甩開明華說:“看你!都五十多了,還像個孩子。”

明華掏出手機,撥了水道明的電話,並約明天八點到他辦公室去。水道明問什麼事,李明華說見了面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