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末日,設計一艘宇宙飛船,運送3000人前往4.3光年外的比鄰星

星辰大海,一直是不少人嚮往的地方,無奈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有限,別說比鄰星了,就連離我們僅僅38萬公里的月球,也只有最頂尖的宇航員才去過。

如果現在地球即將毀滅,窮地球所有人之力,建造一艘超級宇宙飛船,把人類的種子送往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否能實現呢,當然,一定要摒棄所有的隔閡和不良因素,在每個人都齊心協力的條件下。

地球末日,設計一艘宇宙飛船,運送3000人前往4.3光年外的比鄰星

我認為,是可以實現的。

首先來分析一下,這艘飛船最小要多大呢,我們用航母來比較,現在的中大型航母,一般都有三五千人左右,但是航母隨時可以得到各種物資補給,而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后,將不會得到一絲一毫的補給,所以要有足夠多的物質存儲才行。航母裡面很多是戰鬥部署,而飛船則可以省略這些地方作為物資存儲。

飛船是遠距離長時間飛行,空間狹小更容易讓人得幽閉症,所以個人的空間要足夠大才行,航母的個人小艙室明顯就不適合了,我個人感覺,如果空間有一百立方米,我應該能堅持很長時間,不知道大家的感覺如何,如果按我的感覺,那這3000人需要的空間就是300000立方米,純人類居住空間設計的話,大約是200*50*30,200米長,50米寬,30米高,是不是感覺非常小。還不如一艘核動力航母大。

地球末日,設計一艘宇宙飛船,運送3000人前往4.3光年外的比鄰星

當然,這僅僅是人類居住所需要的空間而已,水稻現在的產量按比較高的算,一畝地大約是800公斤左右,按出米率0.7算,大於有560公斤米,夠2~3個人吃一年,所以飛船上至少還需要1000畝水稻田來保證居民是口糧,大約是667000平方米。

除此之外,還需要同樣面積的土地來進行其它植物種植,一來可以作為口糧,二來可以依靠光合作用來製造人類需要的氧氣,分解二氧化碳。只有這樣才能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來維持人類的正常生存。

除了生態系統,飛船上還必須攜帶足夠多的機器設備和各種礦物質,以便在飛船損壞的時候能有零件進行維修。

初步計算了一下,飛船需要建造成一個圓柱形的形狀,圓柱形的直徑需要80米左右,長度在500米左右,體積大約是2500000立方米。

好,我們來看一下國際空間站,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飛行器,其重量大約是420噸,加壓空間大約是850立方米。當然,國際空間站裡面有太多的科研設備佔據了很多重量,而我們遠航的飛船裡面大部分地方是空曠的,所以我們姑且減去一半的質量,大約是200噸,850立方米,按這個比例來計算的話,遠航的飛船至少需要58萬噸。

這差不多是6艘尼米茲級航母的質量總和,要把這麼大一堆物質發射到地球軌道,其工程是非常龐大的,我們以土星五號為標準,它的發射運載能力大約是100噸多一點點,也就是說,需要發射5800次才可以把這艘宇宙飛船的全部零件發射到地球軌道進行組裝。這還要排除一些超大體積和不適合運輸的東西。

地球末日,設計一艘宇宙飛船,運送3000人前往4.3光年外的比鄰星

5800次,如果窮地球所有人之力,不計代價,我相信在百年內,應該可以完成,不要小瞧人類的潛力。

至於飛船的動力,當然是核裂變,如果核聚變能用當然更好。當然建造一艘星際飛船僅僅是這樣連皮毛都不夠,我們僅僅從建造方面來說一說可行性。

如果地球真的面臨毀滅,比如說一顆巨大的行星直奔地球而來,這個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人類文明是否曇花一現,還是絕處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