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傳世的圭很少,人們常將長條形的玉片誤定為圭。1966年在安徽鳳臺縣出土的商代玉器中,發現了與文字記載的形狀相同的圭,即長方形,頂部呈尖角,下面有一孔,如劍;也有的圭頂部呈平弧狀,如鏟。

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商 玉圭

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商 玉圭

圭成為禮器產生於人類對祖先或武力的崇拜,在日常生活中,圭是一種權力的象徵,世代相傳。出現分封制後,君王制作出形制不同的圭,分給受封人,表示得圭之人擁有對百姓鎮壓的權力。《周禮》中對圭分封得非常清楚:“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執圭者封土封疆,有國有民。凡持圭有國者,才有生殺大權,執璧者無國,也就沒有生殺大權。分封后的諸侯到皇都朝天子時,必須帶著那塊玉圭,上殿時先將所執玉圭遞給皇上,皇上拿出一個叫瑁的玉,瑁與圭對一下,看是否符合,古稱為“冒之”。在此儀式中,包含著諸侯向天子表示自己的忠誠守信,天子也通過這一儀式顯示自己君臨天下的威嚴。

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戰國 玉圭

除了上面所說的圭外,商周的祭祀活動中最重要的玉禮器有六種:璧、琮、圭、琥、璋、璜六器,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而其中的圭、璋都曾經是古代兵器。

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商 玉璋

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玉璋局部

與圭一樣,璋也是兵器。璋的形狀《說文解字》中說“半圭為璋”。在洛陽東郊出土的石璋形狀是,頂部一抹斜,一側是直的,璋身微呈上寬下窄的長條形。它是由商代的玉刀和玉戚演化而來的。《古玉圖考》中,將商代玉刀和玉戚定名為璋和牙璋。它的輪廓有點像斧,中心有圓孔,一端為鈍,另一端呈圓弧,下面是長方形,片狀的柄,刀與柄連接處的兩側有對稱的齒牙,所以吳稱這類的玉戚為牙璋。

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商 牙璋

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商 牙璋

早期它是一種端刃砍砸器。到了商代,人們已發明和使用了青銅器,玉石制的武器不再是為了實用。出土的玉刀上寬46釐米,下寬52釐米,尺寸大大超過了同類的青銅器,明顯是作為一種表示威儀和等級的禮器。

玉圭乃王執鎮 玉璋可號令三軍

商 牙璋

帝王賜璋給將軍,用它號令三軍,治兵征戰。璋原是殺人利器,作為禮器主殺。所以,取璋為軍令,意為不服軍令者,殺無赦免。牙璋自西周成為兵符軍令,一直沿用到唐、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