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春秋時期玉雕在繼承西周的基礎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創新,其主要表現為:裝飾品玉器的開料、紋飾的雕刻,所用工具均為直徑很小且很薄的金屬圓砣。紋飾的刻法,以單陰線和雙陰線為主,線條細密勻稱,工藝技巧頗為嫻熟。同時,還使用極細的金屬管鑽,雕刻精細的圓圈,有的小得肉眼難辨。此外,還創新出一種新的工藝方法――掏雕工藝,如江蘇吳縣吳國窖藏玉器中的雙系拱形飾。此期多數玉器表面,雖注重拋光,但期光澤晶瑩程度,與戰國玉器相比略顯遜色。春秋時期的玉禮儀器擺脫了西周嚴格的宗法禮制的束縛,更注重藝術造型和美學價值,而那種祭祀禮儀意義則顯得較為淡薄。其品種有璧、琮、圭、戈、璋、玉瞑目、鼻塞等。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春秋晚期 玉牌

玉璧

春秋時期的玉璧直徑較小,雙很薄,表面磨得很平,飾有雙陰線琢出的勾連紋。是由獸面紋飾演化而來,似乎是由許多小的側面獸頭組成。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春秋早期 玉璧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春秋晚期 玉璧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春秋晚期 玉璧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春秋晚期 玉璧

玉琮

春秋時期的玉琮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西周的風格。一般內圓外方,有高有矮,有素面無紋者,也有簡單紋飾者。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琮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琮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琮

玉圭

春秋時期的玉圭已在多處考古發掘中發現,從形制上可以看出它是由商、周時代戈類玉器演化而來的。體為長方條形,頂端有一尖鋒的器物,一些圭的邊緣從兩面磨陡,似有刃,還有的圭磨的平而薄,表面有陰線刻的近似“S”形的紋飾。這種紋飾為直線方折而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一部分較另一部分略小。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圭

玉璋

春秋玉璋形狀較多,或呈扁平條形,素面無紋;或端刃內作弧形;或首端呈斜角;或上、下端皆微作斜角,身兩側一邊微弧,一邊似斜刃。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璋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璋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璋

玉覆面

人死後入葬時,面部綴以玉片,稱為面幕綴玉。這種用玉方式,西周時就已出現,一直延續到春秋。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覆面

從美學角度賞析春秋時期的禮儀玉

玉覆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