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同行211626807
兩漢期間,中原和吐蕃並沒有發生什麼交集,目前沒有任何史料證據能夠證明,漢朝知道南面的雪域高原上有一個名叫吐蕃的王國。
當然了,當時的吐蕃也不是我們熟知的松贊干布時期的吐蕃王朝,而是當時西藏十二小邦之一,其實力遠遠談不到王朝的地步。
反倒是《隋書》裡記載著,“象雄”曾來朝覲。換句話說,第一次和中原政權發生往來的是阿里地區的象雄國,而不是山南地區的吐蕃國。
等到唐朝初年,兩位偉大的君主同時出現,唐朝的李世民和吐蕃松贊干布,都把自己的國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此,唐蕃兩國紛爭不斷,在二百年的交往史中,戰場上比劃了一百九十多次,在朝堂上較量了一百七十多次。
和其他遊牧民族政權相比,吐蕃確實算一個異類,唐朝始終沒有能力以純軍事手段瓦解這個心腹之患。戰場上,吐蕃長期佔據上風,算是成功的打了唐朝的臉。
那為什麼強如漢唐的存在,一直無法徹底擊敗吐蕃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三個主要因素:
1、西南始終不是中原王朝的戰略主向;
2、青藏高原的地理優勢;
3、吐蕃政權的自身特點。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最主要威脅始終來源於北方。輕裘快馬的遊牧民族,以劫掠的方式南下獲取手工業產品,幾乎伴隨了整個中華文明進程。
這導致,任何一個強大的中原王朝首先需要解決的都是北方邊患,不論是漢朝的“勒石燕然”、“封狼居胥”,還是唐朝的北擊東突厥、滅亡薛延陀都是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的。
解決北方邊患的副產品就是平復西域 ,中國歷史上成功解決北方邊患王朝沒有一個不是將西域置於掌中,因為,如果不能徹底掌控西域遊牧部落,那北方的邊患也很難肅清。在這一點上,宋和明是最典型的反面例子。
所以,中原王朝君主的目光只會在北方和西方之間留駐,而山高水遠道路難行的西南,顯然從來不是中原帝國的重心。
其次,地理因素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障礙。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不論是從川西沿著現在的317、318方向進藏,還是取道青海沿現在的青藏線進藏,都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尤其以步兵為主的中原軍隊,長達數千裡的進軍線路,軍隊的後期補給完全是種災難。
想想當年解放軍十八軍進軍西藏時,即便有了卡車,有了空投和機場,留在十八軍戰士記憶中最深刻的記憶依舊是餓肚子,而且斷糧還是數次,最長的時間長達一個月。
在運輸能力更加侷促的古代,如何保障一支憑體力戰鬥軍隊的吃飯問題,絕對是噩夢級別的難題。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吐蕃並不是一個純遊牧的國家。
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吐蕃是一個農耕、遊牧混合型國家,其國內既有大面積的農田,也有大面積的牧場。
這就避免了純遊牧國家兩個最主要的劣勢,“不團結”和“沒科技”。
因為,純遊牧部落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部落間的疏離幾乎是天生的。
而單純的草原自然生態,又讓遊牧民族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為孱弱,一旦遭遇天災,為了活下去,各部落之間必然會展開互相劫掠,所以,各部落間幾乎個個都是血仇。
因此,中原王朝對付北方遊牧部落,最毒辣的計策不是不賣給你鐵鍋,而是離間,拉住一股勢力一起揍另外一股勢力。
唐朝用的就是這條毒計,先是與薛延陀結盟一起揍東突厥的頡利可汗。隨後,又聯合薛延陀的小弟回紇(那時候還不叫回鶻),一起揍薛延陀。就這麼縱橫捭闔間,唐朝把北方最大的兩個遊牧勢力都給弄沒了。
而吐蕃則完全沒有這種劣勢,絕大多數民眾都被牢牢的固定在農田上,這點和中原地區非常相似。
吐蕃重騎兵
擁有穩定的農業收入,還讓吐蕃發展出了自己的科技樹,在冶鐵、鍛造、製革等方面,即便稍低於唐朝,但也非常有限。
《唐通典 ·吐蕃傳》就記載:“人馬俱披鎖子甲,其制甚精,周體皆遍,唯開兩眼,非勁弓利刃之所能傷也。”
這和蒙古人連煮肉的鐵鍋都不能製造,顯然是天壤之別。
吐蕃扎甲
擁有了穩定的都城、政權、國家稅賦、獨立的科技樹、再輔以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是吐蕃王朝(松贊以後的吐蕃才能算得上王朝)能夠延續二百年的基礎,也是唐朝始終不能瓦解吐蕃的根本原因。
西藏曆史確實冷門,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幫忙轉發一下吧!
藏地讀行
以後別提這樣問題。當時的中原不可能遠征。應為糧草運送是比較麻煩的事。出征必須糧草同行。想想幾十萬軍人的糧草多大規模。後勤限制了遠征!
鐵騎之天之驕子
漢唐在鼎盛時期為什麼不能政府吐蕃?
首先我們從地圖上來看,吐蕃大致就是今天的青藏高原那一片,位於中國西南,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吐蕃的地形地貌決定了它的交通不便、氣溫低、溫差大、生活條件不便等諸多劣勢。直到今天,青藏高原的作用無非就是佔據制高點,威懾周邊國家,最多再附加一個旅遊價值。所以說吐蕃的價值並不大,加上吐蕃的地形地貌和生活習性的不同,如果不是當地人,很難在吐蕃長期生存下去,中原也沒有必要去征服這個地方。
其次,吐蕃遠離中原。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中心都在中原一帶,也就是今天的黃河中下游一帶。不管朝代如何變遷,中原始終是天下的中心,哪怕後來的民族大融合,漢人南遷,軍閥割據等一系列劃時代的事件都只是開發了江南地區,中原的地位是雷打不動的,至於西北、東南、兩廣地區甚至還未得到開發,更何況吐蕃,遠離中原的地區,中原王朝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征服。
再次,吐蕃的威脅力不足。吐蕃國貧民弱,經濟落後,比中原的富庶遠遠不如,不管是農業、手工業、商業還是尚未成熟的服務業,吐蕃都是遠遠落後於中原王朝,軍事實力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說漢唐是當今的美國,那吐蕃充其量就是美國隔壁的墨西哥,幾乎沒有威脅力,就算偶爾會威脅到西南邊境,但西南邊境那些地區對中原王朝來說只是可有可無,這也跟中國人的和平思想和擴張心理有關,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不熱衷於領土擴張,自然也不願意去吞併吐蕃。
最後,漢唐時期雖然強盛,但是初期都是積貧積弱的朝代,經歷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才慢慢強盛起來。但盛極必衰,強盛之後就會慢慢衰弱,漢代在漢武帝之後,慢慢走了下坡路,唐朝在唐玄宗時期,國力達到頂峰,之後的安史之亂也讓唐朝逐漸衰弱。當時中國的防禦重心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漢代有匈奴、鮮卑,唐朝是突厥,對吐蕃沒什麼興趣。
當時,漢唐確實沒有吞併吐蕃的必要,既沒有興趣,也沒有條件,更沒有領土擴張的野心。
歷史風雲閣閣主
既然問漢唐,就分開來講。
西漢時期,吐蕃這個國家是否存在還不得而知,因為缺乏歷史資料佐證。吐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在西漢時期,(公元0年前後)青藏高原住著原始土著居民和羌族等民族,這個時期也是藏族的形成時期,大概這個時期和中國的漢族文化共同體形成時期相同,(也有說藏族就是羌族的。)此時的青藏高原是否進入奴隸社會都不好考證。社會發展太慢,雙方訴求極少,相互外聯繫就少,關注就更少了,加之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的阻擋,沒有什麼利益訴求,征服的意義不大。而此時,西漢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國家實力不強時,只能忍氣吞聲,一直在不斷壯大自己等待機會一雪前恥。漢武帝、漢宣帝時期,漢朝的國力最為強盛,把匈奴驅趕到了漠北,解除了北方最大的威脅,這個時候國家有能力控制整個西域,但是最初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不是為了通商,而是為了聯合大月氏打敗匈奴,雖然這個戰略目的沒有達到,卻間接的起到了連通東西方世界的目的。所以當時是北抗匈奴,無法顧及青藏高原。
李唐王朝時期。這時吐蕃已經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大約奴隸制為主,吸取了唐朝很多做法)。已經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不斷吸收周邊國家的先進文化進而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彪悍的民族個性也成就了彪悍的吐蕃軍隊,軍事實力也很強大。在松贊干布時期,吐蕃已經進入了強盛時期,而此時的唐朝也處於強盛時期。雙方在青藏高原的邊緣展開了多年的拉鋸戰,初期,唐朝處於優勢,吐蕃打不過就和親,感覺自己實力強了又來打,唐太宗時期,唐軍松州之戰打敗吐蕃;武則天時期,唐朝、吐蕃互有勝負,安西四鎮三失三複;唐玄宗時期,吐蕃通過會盟劃分唐蕃邊界。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國力一落千丈,吐蕃趁機擴張,佔據高原優勢,一直對唐朝形成戰略上的壓力。可見,唐朝時,要想征服吐蕃也不容易,人家也是強國。
關中拾遺
首先漢朝的時候青藏高原有羊同王國而不存在吐蕃帝國,而漢朝的時候沒有政府青藏高原不是實力不足而是沒有這個需要。
而到了唐朝的時候在青藏高原幾乎同步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吐蕃帝國,而強大的唐朝竟然在和吐蕃帝國的爭鬥中長期處於下風自己沒有實力征服青藏高原。
我們知道強大的漢朝有一支雖遠必誅近乎無敵的強大軍隊,“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亡”正是漢朝強大的最好詮釋。
雖遠必誅的漢軍
而於此同時清藏高原的西藏地區還只分布著大小羊同或者叫象雄古國等並不強大的部落和政權,青海地區除了河湟谷地外其它基本上被一些羌人部落控制,因此從軍事角度來看青藏高原上當時並沒有可以阻擋漢軍的力量。
唯一能夠成為漢軍阻礙的就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導致的高原反應了,可是參考蒙元和滿清的軍事行動這並不是難以克服的障礙,只是漢朝對於貧瘠的青藏高原不感興趣而已,實際上漢朝開拓西域也是為了對付匈奴的被動之舉。
而到了唐朝的時候儘管其一樣比較強大滅亡了東西突厥和高句麗等強敵,可是松贊干布也吞併了象雄和蘇毗等王國一統青藏高原建立強大的吐蕃帝國,而這個強大的帝國也屢次擊敗唐朝成為其最大的苦主。
威力巨大的唐軍陌刀隊
這時候唐朝連應付吐蕃都吃力就更別提征服這個可以和自己媲美的帝國了,而在唐玄宗時期唐朝好不容易壓制了吐蕃,可是接下來的安史之亂後又讓其首都長安都被吐蕃攻破了。
等到唐朝和吐蕃都陷入衰落和分裂的9世紀唐朝倒是佔了上風,可是自身都難保了還談什麼征服吐蕃呢?
最後就算漢朝和唐朝真的征服了青藏高原也必然會很快退出來,因為漢朝和唐朝要想統治遊牧地區成本實在太大了無法長期維持,連幾次被征服的蒙古高原它們都很快退了出來,何況是海拔更高更貧瘠的青藏高原呢?
高海拔的青藏高原
執斧傳播開天名
你怎麼不說征服拜占庭,法蘭克?一樣吹吹大點好。太謙虛了
總督薊遼巡撫天津萬世德
中原的封建王朝是農業社會,吐蕃和匈奴的土地對帝國來說沒什麼用,沒必要消耗國力去征服。國力強盛時只有被騷擾侵犯時才去報復,順道趕遠點,打殘,讓幾年無法恢復,只要你不騷擾我,我就封你為王,封你為節度使…。國力虛弱時採取和親。
Dstroyer2011
很簡單啊,自然環境制約著一切。
現代科技如此發達,交通如此暢通的情況下,一個長期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猛然進入高原依然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適應。一支軍隊同樣如此。
漢唐在鼎盛時期的確可以組織軍隊進入青藏地區,但是戰爭是講究成本的,花費大半國力去征服一個落後貧困的部落國家,能得到什麼呢?
所謂的吐蕃又能給漢唐這些朝代帶來什麼好處呢?沒好處誰去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