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當今農民的出路在何方?

haikun888


當今農民的出路究竟在哪裡呢?在家裡守著一畝三分地的日子已經不太現實了,大家或許會問。為什麼不在家裡好好種地呢?現在種地每年都需要賠錢,種那十畝地還不夠家裡面的一年開銷,只能夠解決溫飽問題,連病都不敢生,你說這樣的日子怎麼過?我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也是容易比較中庸的文化,只要能過誰不會湊合著過,可是看看目前的情況,我們就拿種植玉米來說是,種植玉米的成本年年在增加,而卻絲毫不見收益的增加,這幾年種植玉米還要賠錢。


上圖是統計了六年左右的玉米生產情況,有的人問我,別人統計玉米生產成本就在800元左右,為什麼你的有1000多塊。難道農民就不算勞動力了嗎?難道他們就沒有勞動成本?

這是玉米近幾年來收益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這幾年來一直在賠錢,因此,上面也說的非常對,出路究竟在哪裡?

農民的出路在哪裡呢?

①改革:現在的矛盾日益越嚴重,每次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這個時候有人才站出來,想起七二年的改革開放,再到以後的特色()道路,因此,我認為只有改革才能使破舊立新。

②降低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成本,卻真的不是我們能夠做到,看看現在的農藥化肥,種子費用,哪一個不是高得離譜,想要降低生產成本真的是非常,如果每個人都租幾百畝地又顯得不太現實。如果生產成本你做不到降低,那你稍稍的可憐我們一下農民,降低一下生活的成,不要讓房價飛增,不要讓物價坐火箭,讓大家看得起病,買得起房,上得起學,這樣不就行了嗎?

③落到實處:其實每次也有很多新項目立出,可是究竟那麼多的東西,老百姓享受到了多少?我們無從得知,但僅僅從老百姓的日子當中我們就知道了,如果真的把所有的項目落到實處,我想我們的日子還是可以過的。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中國的農民想改變貧困,一是通過打工,用體力來改變。二是通過讀書,用智力來改變。

現在農民靠種地只能解決溫飽,奔小康是難上之難。主要是農民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甚至還要倒掛,造成許多耕地荒廢。農民為了生存,必須自尋出路,只能背井離鄉進城打工,於是形成3億農民工在全國各地遊走尋找工作。在未來的日子裡,農民的致富問題會越來越惡化,主要是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極度萎縮,造成農民打工無門種地也沒好收入的狀態。再者,高價彩禮是農村的一個普遍現象。

當下,農民的出路只有: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謝謝!


山村鄉音


答:我也是農民,我認為農民在農村沒有出路!出路只有出外務工,有孩子的把孩子留給父母帶,兩夫妻外出賺錢快,還要有長期務工的打算,雖然國家鼓勵青年農民回家創業,但真正成功的有幾人?雖然有精準扶貧,除非直接給錢,要不然各種措施難以落實到位。特別是老了以後,農民與工人的區別差距巨大,農民幾十塊一個月活命,工人幾千塊一個月,這個現狀估計N年才能解決,更加大了農民到城裡花高價買房做“城裡人"的決心,農村老年人多,留守兒童多,年輕人越來越少等難以改變,未來將更加令人擔憂!


黃羅漢


出路不多,也就是建築工人,生產工人,裝修工人,維修工人,清潔工,綠化工人,種植業,批發市場,貨車司機,出租車司機,快遞員等。只要勤勞就可以活的好,有一門手藝就更好了,另外,不違法,不投資,尤其是傳銷和金融方向的,才能築起防火牆,不然,辛苦辛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財商女王


農民出路只有進城一條路可走,這需要農民一代甚至兩代人努力才可以,現在鼓勵農民進城也是最好的時機,我國是個皇權到集權政治制度社會,政府需要集中所有資源來發展或者是過度,這就需要相當階層的人需要為國家發展進程做出犧牲的,目前只有農民最合適,從建國時期對農民階層徵收糧食,油,肉食品來保障城市供應,改革開放後又把農民引進到城市邊緣務工發展經濟,你可以看出國家需要發展是離不開農民階層再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我寫的很很含蓄呢,😂😂😂😂😂


kuangshuchu


我們地處四川的盒周山區,過去曾在基層工作過,我覺得農民要有出路,應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要繼續推行亦工亦農。農民光守著自已一畝三分地是沒有出路的,農忙時回家種田,農閒時出門打工,糧有吃的,錢有花的,這的確是農民提高生活質量的好模式。

二,要逐步提高農產品的價格。現農民收入低,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低,主要是農產品價格的問題。一個農村標準勞動力可耕種五畝左右土地。根據目前的現狀,農村每畝土地的純收入最多也就千元左右,若純粹種糧,純收入就更少。一個人在家種田一年的收入僅相當於外出務工一月的收入。故現在農村拋荒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多。因此,嚴格控制進口和提高農產品價格便成了當務之急。

三,要改變農業經營模式。一是要推行農村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以便從規模經營中去提高效益。二是要大力推行一鄉一業,一村一色,便於集中資金,集中技術支持拳頭產業和提供全程服務。三是要有重點地推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使農產品實現多層增值。

總之,農村現一定要解決好土地大量拋荒,農產品價格極低,生產效益不高的問題。此三個問題不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學無止境0912


不請自來,謝謝提問。

這個話題真的需要思考!

國家利好的大政策正在全力向農業傾斜,各種政策補貼覆蓋了科技、農藥、肥、農機等等包括貼息貸款。

習主席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理念。

做為農民如果做好真正的現代科技農民,還需要學習提升自己。

建議:山區的農民根據自己情況,發展農林種植和林下經濟的收益,但一定要選擇好項目。如果近城鎮位置,可以考慮農莊經營,以特色自有的農家菜為主!土雞、雞蛋、鴨、魚、鵝時鮮蔬菜等,形成好山好水好地方的休閒農莊。

如果是平原地區,交通比較發達,可考慮大棚種植時蔬為主的綠色產品,可直供商超或批發(都有國家政策補貼)。培育地方土特產,運用市場營銷手段,打造知名品牌。

需要策劃可以私聊。


眞如長眉


一、土地全部收為國有,按現行退休養老年令發放養老金。

二、由國家牽頭組織農村產業集團,可以採取公私合營的股份制。

三、公務員帶頭減少一些高消費的養老金補充一下農民養老金的不足。

四、配合小鎮規劃,基本解決農村的教育、醫療、養老問題。

五、有良心的企業開展反哺農業,加快促進農業的現代化。

六、不要一刀切,要因地制宜,要與當地具體情況相結合。象小崗村那樣的己經脫貧致富進小康的就不要改啦。

……

以上意見是否可行,多聽聽農民兄弟的意見!


馬友廷


農民有出路嗎?

我覺得夠嗆!

自古以來,農民都是以土地為生,靠種、養、工維持生存。

而這些年工業發展的嚴重不平衡,統統的由農民來買單了!土地流轉了,讓農民少了“根”;大規模禁養,又使農民少了“情”;只剩下了為一的“工”…什麼“工”,與其說是“農民工”,不如說是舊社會的短工,很多根本就沒有什麼保障。

然後,經濟增長了…GDP增加了…等等,城裡人又加工資了!退休的工人又加退脩金了!加的是誰的錢?——農民的!社會資源就那麼多,農民辛辛苦苦一輩子存在銀行的錢,都會隨著城裡人每加一次工資,而縮一次水!

某些專家人天天喊著“小農思想、小農思想”,但他們卻不知道,他們都是在吸著農民的血而張狂…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法則!

你們覺得農民的出路在哪裡?會有平等的那一天嗎?天天叫囂的“專家”會放棄他們吸血的生活嗎?——都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法則和農民的出路。


國有土地是人民的


你認為農民的出路在何方?

看了許多回答基夲是一片哀鴻!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沒有做到實地的調查只能在場外談一點門外漢的看法。

這個題目有點大,全國農民佔多少?按現在來說,中國農民還是佔80%左右,也就是說中國基夲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的生活安全就是國家安全,農村穩定,國家就穩定。這是大概率事件,不可不慎。

那麼農民的出路在那裡呢?

從農民個人來說,走生態循環之路可以保障衣食無憂。

比如在家裡大面積建設太陽能板,一年的照明和日常用電可以解決,餘下的電還可以買給國家。建立沼氣池可以取暖和日常使用。對於農戶來說可以搞養植業,以解決肥料問題,種下的糧食可以飼餵畜禽,有條件的可以養經濟飼養業,如肉牛,奶牛,驢,養,鹿,山雞,柴雞,也可以從事加工業,如食品加工廠,從種植業,除大面積的小麥,玉米,棉花外還可以以籤合同成規模的種植經濟作物,以及中草藥,這些都可以增加收入,另外種植疏菜,但是各行有各行的門道,這就需要深入地市場調查和統計,有獨到的眼光,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那些有經濟頭腦,有文化,有技術,頭腦靈活的人基夲都脫離了貧困,而多數農民還是走大路,比如種地以玉米和小麥為主產品,農產品價值低,就選擇進城打工,現在城市大規模建設逐漸飽和,農民又回到原地,在城裡的收入,與在農村的收入有了對比,心中自然不平,由於進城聽到的見到的眼界寬了起來,他們就自然有了性價比,這一對比情緒化因素就多了起來。現在的農民早已不是過去的農民了,農村也不是過去的農村了,城市化因素在迅速向農村擴散。因此對農村的發展規劃應當進行產業化,區域化,專業化,成規模的發展,產供銷一條龍式的發展是一個不錯的路子。

另外,我國中東部人口密集,土地承受能力已達到極限,可否考慮向西部全區域移民,從政策上全部傾斜,由國家投入先期生產資料,和啟動資金,創造好的條件,以植樹造林,恢復植被用蠶食方式向西部開發,這是一條長遠之計,早已到了開始實施的階段了。只要政策好,我想以現代農民的意識,一定有冒險者!

總之農民的出路在於自強不息地奮鬥!天上不會掉陷餅!只有雙手才能救活自己,走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這是農民先行者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