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衆開放日側記

【今年元旦生效的《核安全法》明確規定各核設施運營單位要“向公眾有序開放”。8月7日,是中國最大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集團的公眾開放日,這也是該集團的第六個公眾開放日,《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有機會來到這裡,帶您走入該集團旗下的大亞灣核電站。】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展覽館內核反應堆模型,其中黃色部分是核燃料棒。

中國廣核集團,全稱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也稱中廣核,目前是大亞灣、嶺澳等7家已建成或在建核電站的運營管理方(這7家核電站分別是廣東省內的大亞灣、嶺澳、台山和陽江,廣西的防城港、福建的寧德以及遼寧的紅沿河)。大亞灣核電站1987年8月7日開工,1994年5月投入商業運營,為紀念大亞灣核電站開工之日,中廣核從2013年起確定每年8月7日為該集團的“公眾開放日”,宗旨就是向公眾普及核安全、核電運營等知識。該集團今年公眾開放日的主題是“五彩繽紛科普清潔能源,共聚合力建設美麗中國”。

我國核電每年減排2.3億噸溫室氣體

8月7日上午7時30分,《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在深圳市區深南大道的中廣核大廈門前,與公眾代表和媒體記者分乘3輛大巴,前往大亞灣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的大鵬半島,距深圳市區約一小時車程。在車上,中廣核工作人員一一核對了乘客身份信息。由於是中廣核的專車,而且每輛車上都有相關負責人,所以大巴在廠區門口沒有停留,直接開到大亞灣核電站辦公區的博學樓前。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公眾代表和媒體記者來到1樓的會議中心。會場內約有200人,每張桌上都有姓名牌,《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旁邊是《香港商報》《中國青年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記者。

8月7日上午9時15分,中廣核今年的公眾開放日活動正式開始。首先進行的是新聞發佈會環節,由該集團新聞發言人黃曉飛主持。

黃曉飛首先請與會者觀看一部短片。會場大屏幕上播放的這部短片介紹,目前核電已佔全球電力構成的11%,而法國高達72%。中國正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邁進,我國目前39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每年所發電量約合1億噸標準煤(1萬度電=1.229噸標準煤),因此可減少2.3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在獲取如此規模清潔能源的同時,我國核電運營安全狀況良好,30多年來未發生二級或以上核安全事故,未發生輻射汙染事故。該片最後說,“透明”是核電發展的必備環節,中廣核通過公眾開放活動,共吸引65萬人次參與,並向2萬餘名中小學生科普核安全知識。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廣核集團培訓中心的蘇欣為參觀者講解核電運營知識

科普機器人“核寶”對話很萌

在這次發佈會上還有一場“時裝秀”,十幾位核電人身穿設計新穎、防護性能優越的工裝亮相,會場主席臺“秒變”模特走秀的T形臺,贏得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廣核集團員工展示設計新穎的工裝

隨後新聞發言人黃曉飛隆重介紹了我國核電行業第一個科普機器人——“核寶”。它不僅有可愛的造型,還能就核電問題答疑解惑,更充滿童趣。有觀眾提問“聽說吃鹽可以防輻射,是這樣嗎?”核寶回答,“哇,你要一次吃3公斤碘鹽才行,我真擔心你這身板受不了,你還不如吃一個碘片呢。”還有人問,“修了核電站,這裡的海鮮還能吃嗎?”它回答:“從你眼神可以看出,你是標準的吃貨一枚。我們核電站運營快30年了,這片海里的生物種群數量和質量都很正常,魚蝦特別好吃呢。”當有觀眾問起核電站壓力容器的工作原理時,它說,“我還是個孩子,要回去學習才能回答。”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廣核集團科普機器人“核寶”為公眾答疑解惑

核電廠就像海濱度假區

新聞發佈會結束後,進入本次公眾開發日的第二個環節——實地參觀。公眾代表和媒體記者乘車進入核電站的發電區域,隨車講解的工作人員劉五豔說,“左側窗外兩個大型建築物就是我們核電站的心臟,核島和常規島,核島裡面是核反應堆,利用核裂變產生巨大熱能,再輸送到常規島內推動汽輪機發電。”

下車後,參觀者來到海邊,看著海面上空飛翔的海鳥,劉五豔介紹,“那叫白鷺,我們中廣核的徽標就是一隻白鷺,大亞灣是白鷺的棲息地,而白鷺對生活環境要求苛刻,我們以此表示核電對環境的友好。多年來,成群白鷺一直是我們核電廠的靚麗風景。”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正如標牌所寫的,大亞灣核電站是一幅壯觀的“山海畫卷”。

公眾代表中一位女士說:“在深圳生活了幾十年,這麼美麗的海景讓人感覺不到是核電廠,更像度假勝地,希望以後能常來。”來自珠海的女生小焦對《環境與生活》說,早就知道廣核集團的8·7公眾開放日,因為學理科對此很感興趣,提前十幾天在中廣核公眾號上申請,“今天實地參觀核電廠,確實與此前想象的大不一樣,希望對以後的學習和就業有幫助。”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大亞灣核電站廠區風景似度假村

從進口石頭到核電出口

記者在防波堤邊看到堆放著一些巨石,參觀者都感到好奇,劉五豔說:“這叫‘扭王石’,因為形狀像扭曲的‘王’字,一塊石頭有幾噸重,它們能有效緩衝海浪對防波堤的衝擊。”她說,當年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時,這樣的石頭都要從法國進口,“一塊石頭相當於一臺彩電的價格”。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廣核集團員工劉五豔為公眾講解核電知識

回想當年,不光是石頭要進口,核電技術和運營管理都要去法國學習,中廣核現任董事長賀禹就是國內第一批選送法國培訓核電技術的113名骨幹之一。小劉說,“平均每人培訓要花130萬法郎,相當於一個人體重的黃金,他們培訓回國後成為我國核電棟樑,也被稱為‘黃金人’”。按照1988年官方匯率,130萬法郎約合人民幣143萬元。

參觀者問起這些“扭王石”現在能否國產?小劉說,“現在不僅這些石頭能自己生產,核電的國產化率也不斷提高,大亞灣核電站所用技術和設備,國產化率只有1%,但旁邊後建的嶺澳核電站,國產化率是64%,陽江核電站(位於廣東西部的陽江市)達到了85%。我們的核電技術已走出國門,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站就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反應堆。”從連石頭都要進口,到現在的核電出口,30多年的時間,充分見證了中國核電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核電安全是公眾最關心和擔心的,參觀者們邊看邊問,絕大多數問題都圍繞安全。一位老人問:“核電跟核武器有啥區別?核武器可嚇人,一爆炸,人類就沒了。”小劉解釋,核能發電與核武器,雖然都是藉助核裂變釋放巨大能量,但原料純度不一樣,核武器的鈾濃度超過90%,而核電所用的鈾濃度不到5%。“二者的區別就像高度白酒和啤酒一樣”,小劉說,核電廠區及周圍都有輻射檢測設備,人在這裡每年接受的輻射劑量“還不到做一次X光胸透的一半”。

就在參觀者圍著小劉提問時,突然響起警報,隨後廣播中傳來“現在是演習,所有相關人員立即到指定崗位!”連續重複3次,小劉說,“我們經常組織這類演習,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險情進行應急處理。”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這些石頭被稱為“扭王石”,有緩解波浪衝擊的效果,當年要從法國進口。

安全設計考慮各種風險

離開海邊後,參觀者乘車來到中廣核的培訓中心,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寫著“中廣核大學核電運營學院”,劉五豔說,這是針對內部員工進行培訓的,並不像普通大學那樣通過高考招生。

在這所大學的模擬控制室內,培訓中心的蘇欣老師站在控制檯前回答參觀者提問。

《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問:“前天(8月5日)印度尼西亞近海發生地震,而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就是由地震引發海嘯導致,大亞灣核電站如何防止類似災難引發核事故?”

蘇欣回答:“對這些自然災害,核電站從選址、設計、施工建設以及運營等各個環節都做了充分考慮。”首先是選址,核電站選址要遠離地震帶,地質條件穩定,反應堆要建在堅實的花崗岩層上,儘可能規避地震影響;其次是針對海嘯預防,大亞灣兩邊有陸地向海中延伸,能緩和大型海嘯的衝擊,福島核洩漏後,“我們又把防波堤提升了6米,總高達16米,確保廠區安全。”

有參觀者插話問,“堤高才16米,如果60米的海嘯來了呢?”培訓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那就《2012》(美國一部災難片)上演了。”

參觀者中一位曾在原核工業部駐廣東某單位工作的女士對《環境與生活》說,“現在好多老百姓要求核電在任何時候的任何情況下都絕對安全,這是不存在的。缺乏一種客觀理性的態度,對比一下,交通事故每年死十幾萬人,但一點都不耽誤老百姓買車開車。”

針對《環境與生活》記者提到的如何預防類似福島核洩漏事故,蘇欣說,“福島核洩漏事故主要是因為應急柴油發電機組沒有啟動,無法向反應堆芯注入冷卻水導致溫度大幅升高引發洩漏。我們大亞灣核電站有多套應急發電機組,會在斷電時啟動向反應堆芯注冷卻水,即便所有應急發電機組都無法啟動,堆芯上方設計有儲水裝置會藉助自身重力向堆芯注入冷卻水,能為我們爭取3天時間。”

本次開放日的最後環節是參觀中廣核的展覽館,展廳內掛在牆上的一系列照片展示著大亞灣核電站的發展歷程,展廳中央有核島、常規島的模型。講解員劉五豔指著核島內黃色柱狀部分介紹,“這就是核燃料組件,一個反應堆中有157組這樣的組件。從核燃料組件到反應堆外殼中間,有兩層高強度合金結構,內防輻射洩露,外防外力撞擊。鋼筋混凝土的反應堆外殼可抵禦大型商業飛機的直接撞擊。”有參觀者問核電站的外圍防禦體系,劉五豔說,首先國際法禁止攻擊核電站,再就恐怖分子破壞來說,大亞灣核電站在陸地、海上和空中都有嚴密監控,可有效杜絕可疑分子接近電廠。

核安全局臨時發演習指令,應急人員14分鐘內全到齊

在參觀應急指揮中心過程中,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臨時要求大亞灣應急組織開展緊急啟動演習,以檢驗應急指揮體系的有效性。“今天這個預案,按照要求是半小時,我是11時35分坐到這裡的,決定臨時演習後,工作人員11時39分發出了演習通知,5分鐘後第一個人抵達,最後一個抵達是11時53分。大家到場後非常冷靜,忙而不亂,從容換裝,按照程序開電腦瞭解情況。國家核安全局派駐電廠的代表也是接到信息就趕到現場。”郭承站對應急體系啟動的效率印象深刻。

郭承站表示,“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應急人員是生命線中的生命,是重要而光榮的使命。如果我們的人員不能按時到崗,我們的預案就成了擺設。應急人員要有絕對的意識,做到絕對的安全保障,這是從事核應急工作必須堅持的一個理念。常備不懈、嚴陣以待是應急人員應該具備的素質。我希望這樣的應急,大亞灣基地、中國廣核集團、全國各核電基地的應急人員一定要把它堅持下去,常演常練,我們的能力才能提升。”

在當天上午的發佈會上,郭承站還與郎永淳及其他7位“綠色中國年度人物”,共同被中廣核聘為“核電科普大使”。

到大亞灣核電站去“度假”——中國廣核集團公眾開放日側記

  •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前主持人郎永淳(左2)與其他8位“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被廣核集團聘為“核電科普大使”。

六大核電基地向公眾開放

大半天的公眾開放日很快就結束了,參觀者意猶未盡。來自湖南的劉林濤暑假開學後上高三,他對《環境與生活》記者說:“開學後就忙著高考了,實地參觀機會很難,希望能在網上多公開一些內容,儘可能通過視頻、動漫等形式來展現,少用晦澀難懂的術語,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一位女士說,“我想能多瞭解核電人在裡面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因為都覺得他們很神秘,而對核電安全等方面,我們從網上就能瞭解,希望下次來能多與普通員工交流,而不是一兩個講解員。”

大亞灣核電站通過此次開放日,形象地向公眾展示了核電作為清潔能源,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無不利影響,還是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集中體現。在當天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透露,從今年9月份起,中廣核旗下的大亞灣、台山、陽江、寧德、紅沿河、防城港六大核電基地將按照排期,依次接受公眾的在線報名,公眾可通過中廣核科普微信公眾號“核寶一族”申請,屆時可到中廣核各核電站實地參觀,體驗核電的魅力。

【環境百科】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這是中國政府在生態環保領域設立的最高獎項,由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生態環境部、共青團中央等六大部門聯合主辦,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承辦。評選宗旨是,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營造氛圍,推動全社會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建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從2005年至今,“綠色中國年度人物”已成功舉辦8屆,有68位個人和團體獲此殊榮。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