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初級職稱|資產的計稅基礎(注會會計)


會計初級職稱|資產的計稅基礎(注會會計)


資產的計稅基礎

定義: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固定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折舊

舉個栗子·單選題

大海公司2013年12月31日取得某項機器設備,原價為2 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淨殘值為0,會計處理時按照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稅法處理時允許採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大海公司在計稅時對該項資產採用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稅法和會計估計的預計使用年限、淨殘值相等。計提了兩年的折舊後,2015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了160萬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015年12月31日,該項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為( )萬元。

A、1 280 B、1 440 C、160 D、0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2015年12月31日該項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2 000-2 000×2/10-(2 000-2 000×2/10)×2/10=1 280(萬元)。

無形資產

(一)對於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

1、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有關研究開發支出區分兩個階段,

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而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以後發生的支出應當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

2、如果會計準則中規定有例外條款,即如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企業合併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不確認該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該種情況下,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對於會計與稅收規定之間存在的暫時性差異不予確認,持續持有過程中,在初始未予確認時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範圍內的攤銷額等的差異不予確認。

(二)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會計與稅法的差異主要產生於對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攤銷年限、預計淨殘值的不同以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1)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2)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舉個栗子·單選題

甲公司2013年3月1日開始自行研發一項新工藝,2013年3月至10月發生的各項研究、開發等費用共計150萬元,2013年11月研究成功,進入開發階段,發生開發人員工資120萬元,福利費30萬元,另支付租金25萬元,假設開發階段的支出有60%滿足資本化條件。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自行開發成功該項新工藝。並於2014年2月1日依法申請了專利,支付註冊費3萬元,律師費5萬元,2014年3月1日為運行該項資產發生的培訓費7萬元,2014年該無形資產共計攤銷金額為25萬元。則甲公司2014年年末該項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為( )萬元。

A、142.5 B、0 C、132 D、12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計稅基礎=[(120+30+25)*60%+3+5-25]*150%=132

培訓支出不構成開發成本,為使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註冊費、律師費可以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成本。稅法規定,自行研發的三新(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初始計量和後續攤銷都加記50%,但是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

(一)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賬面價值: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計稅基礎:取得時的成本

(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賬面價值: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計稅基礎:取得時的成本

其他資產

因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與稅收法規規定不同,企業持有的其他資產,可能造成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存在差異。

(一)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賬面價值: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

計稅基礎: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確定(與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類似)

(二)將債券(通常為國債)作為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賬面價值:期末攤餘成本=期初攤餘成本+本期計提利息(期初攤餘成本×實際利率)-本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本期計提的損失準備

計稅基礎:在不計提減值情況下與賬面價值相等

舉個栗子·多選題

下列有關資產計稅基礎的判斷中,正確的有( )。

A、不符合三新政策的企業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時對應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等

B、一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企業最初以1 000萬元購入,購入時其初始投資成本及計稅基礎均為1 000萬元,當期期末確認公允價值上升50萬元,會計賬面價值為1 050萬元,而其計稅基礎依然為1 000萬元

C、一項投資性房地產,取得成本為500萬元,會計按照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稅法規定按直線法計提折舊,會計與稅法都規定使用年限為10年,淨殘值為0。一年後,該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為40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450萬元

D、企業支付了3 000萬元購入另一企業100%的股權,購買日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為2 600萬元,則企業應確認的合併商譽為400萬元,如果符合免稅合併的條件,則該項商譽的計稅基礎為0

【正確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選項A,不符合三新政策的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不存在需要加計扣除的項目,初始確認時期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相等。

會計初級職稱|資產的計稅基礎(注會會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