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场上小鬼子最不愿遇到的武器,一旦遇到,宁愿去死

二战期间,日军不满足于中国战场上的成果,又打不过苏联,只得选择南下去碰欧美等国的利益。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开始向东南亚大规模进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英美等国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东南亚绝大部分地方落入日本手中。


太平洋战场上小鬼子最不愿遇到的武器,一旦遇到,宁愿去死​但是在美国缓过来后,火力全开的军工厂开始为美军装备起最土豪的武器,军舰更是像下饺子一般生产出来。很快,不可一世的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了,四艘航母被击沉,美军的反击开始了。

日军在太平洋上占领了很多岛屿,他们在岛上疯狂建造防御工事,再加上岛屿地形复杂、植被繁茂等特点,美军渐渐陷入泥沼。还好麦克阿瑟发明了跳岛战术,放弃掉那些不重要的岛屿,直取战略要地。虽然跳岛战术帮美军省了很多力,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面对日军那跟棺材一般的碉堡。巴祖卡火箭筒只能对付小的碉堡,而且岛屿上的高温高湿的气候很容易影响到巴祖卡的稳定性。美军又不可能用人命去填,火焰喷射器就在这种背景下登场了,并立马成为日军最不愿遇到的武器。

太平洋战场上小鬼子最不愿遇到的武器,一旦遇到,宁愿去死​ 美军一开始研制出来的M1型火焰喷射器有着明显的缺点,在潮湿环境中经常点不起火,而且射程也才20米。一开始的美军背上火焰喷射器冲过去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而且对日军的杀伤力有限。但是在M2火焰喷射器出来后,一切就不一样了。新款火焰喷射器的射程增加到了50米,而且燃料也升级成了凝固汽油。日军一旦被喷到一点就会沾在身上一直烧,而且灭还灭不掉。

这种火焰喷射器使用时还会极速消耗掉目标附近的氧气,并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导致目标内的日军就算没被烧到,也会陷入窒息晕倒。躲在坚固碉堡或是天然洞穴中的日军也很惨,他们以为这样做美军就没办法了。但是他们遇到的是装备了喷火器的美国大兵,喷火器就算烧不死他们,也会消耗掉碉堡中的氧气,将他们活活闷死,坚固的碉堡也成了他们最后的棺材。
太平洋战场上小鬼子最不愿遇到的武器,一旦遇到,宁愿去死

日军也有在喷火器下活下来的,但是大多也会因为大量皮肤被烧而痛不欲生,再加上潮湿的天气,伤口只会腐烂、长蛆,让他们慢慢死去。所以很多日军一旦被喷火器烧到,或是遇到喷火器时,干脆就选择与这些喷火兵同归于尽,至少还算为天皇尽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