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澄湖走出去的年輕人 成第一個回鄉賣蟹的大學生


從陽澄湖走出去的年輕人 成第一個回鄉賣蟹的大學生

顧敏

13年前,在家人的期盼中,他終於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可大學畢業後,他卻沒有加入浩浩蕩蕩的求職大軍,而是選擇回到家鄉——蘇州相城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新涇村,賣起了陽澄湖大閘蟹,成為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第一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

經過幾年的商海鍛鍊,如今,他已成長為一名年輕的企業家,帶領著父老鄉親一起共同致富。而他的成功,也改變了周圍青年的就業觀,讓大學生群體以回農村創業為傲。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從高中開始,他就堅持參加公益活動。截至目前,他累計捐款30萬反哺家鄉。

他就是顧敏,一個從陽澄湖邊走出去又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回鄉

蟹農經濟收入難保障,他要回老家幫鄉親們賣大閘蟹

進入7月,顧敏越來越忙碌。蟹池裡的大閘蟹正在脫殼,他也忙著拓展銷售渠道。“大閘蟹養好了,也得銷售好,蟹農的收入才有保障。”目前顧敏的合作社有60多戶蟹農,一年的收成基本都指望他。

出生於1986年的顧敏,2005年考入揚州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當被記者問及,當初為什麼放棄外出工作,而選擇回鄉創業時,顧敏擺弄著他辦公桌上的幾隻陶瓷大閘蟹說,“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我的親戚們,天天為了養螃蟹四處操勞,結果賺不到錢不說,甚至還會虧本。”

原來,顧敏家的親戚,很多都是當地的蟹農。2009年,陽澄湖大閘蟹已經“風靡一時”,但蟹農的收入卻得不到保障。而原因不外乎二點:一是天氣不好,沒有收成;二是天氣好,大豐收,但價格賣不上去。“蟹農沒有銷售渠道,只能低價賣給中間商。”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顧敏看到了商機,2009年他一畢業,就決定回鄉幫鄉親們賣大閘蟹。

顧敏告訴記者,他父親是做生意的,他也是一個很具有商業頭腦的人。2005年,他考入揚州大學後,就開始想辦法賺錢。在大一的時候,顧敏在電商還沒有普及的年代,就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店賣牛仔褲,每個月可以收益1至2千元。到畢業時,他用自己的“商業頭腦”賺了一萬多元。正是這一筆錢讓他在畢業後,有資金可以回鄉開淘寶店賣陽澄湖大閘蟹。

開局

第一年虧了本,第二年他賺了50萬元

一個農家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跳出農門,畢業後卻不在外面找個體面的工作,反而要回家賣大閘蟹,這在當地還是第一次。一時間,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也是議論紛紛。

顧敏告訴記者,他父親從一開始就不支持。為這個事情,當初還鬧過幾次矛盾,吵過幾次。“他第一是面子掛不住,覺得自己的兒子是沒本事才回來的。第二,覺得這個事情風險比較大,失敗了怎麼辦?”

更要命的是,開店第一年,顧敏沒賺到錢不說,還虧了本。顧敏說,2009年,他的淘寶店銷量很好,但當時他不懂如何科學保存大閘蟹,只拿個泡沫盒裝蟹,這導致在運輸過程中很多大閘蟹死亡。為此,他賠償了很多錢。當時物流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快遞要好幾天才能寄到,加上死蟹較多,造成他的運營成本很大。

在第一次開淘寶店賣蟹虧本後,父親再次要求他出去找工作。“我就到處找工作,但心裡一直沒有放下在鄉村創業的想法,最終我還是放棄找工作,回到陽澄湖繼續創業。”2010年,天貓還沒有發展成現在的規模,一切都在試水狀態,也沒有得到廣大消費者的信任。顧敏一咬牙,決定開店。

需要一萬塊的保證金,父親眼看著他整天在家淨琢磨著開店的事情,就幫他找人借了一萬塊錢。

從此顧敏有了屬於自己的賣蟹店鋪,而且一發不可收。因為參與當年國慶聚划算活動,顧敏在2010年賣了一萬多份大閘蟹。起初,他只是向兩個親戚拿貨,後來,有五六個親戚專門為他提供穩定的蟹源。也正是那一年,顧敏的店盈利了50萬。

榜樣

他帶動當地大學生回鄉創業,再也沒人說大學生回鄉沒出息了

“50萬元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當年在我們鄉下,還是蠻驚爆的。”看到顧敏真的賺到了錢,當地的很多大學生也開始回鄉創業,紛紛做起電商賣蟹。

“本來我回鄉做電商有很多親戚朋友不理解,覺得我一個本科生可以在市裡找到更體面的工作,但是自從我做盈利了之後,開始陸陸續續有很多大學生回來創業。”顧敏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當初他是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後來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回鄉創業,而不是在外面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也沒有人會說大學生回鄉創業沒有出息了。

2011年,顧敏開店賺錢後,當地蟹農和創業大學生就開始向他請教,怎麼利用電商銷售大閘蟹。2014年,顧敏發現,在電商市場上,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低,再通過這個渠道銷售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可能已經走不下去了。

於是顧敏開始指導當地蟹農和創業大學生,通過做微商來銷售。“微商特別講究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只要確保產品質量沒問題,就能保證銷量,而且朋友圈會越來越大。”顧敏表示,在這一營銷模式下,還能塑造陽澄湖大閘蟹良好的口碑,在目前混亂的電商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擔當

帶領蟹農共同致富,讓合作社的社員收入翻番

生意好,他的大閘蟹需求量急劇增加,通過他進行銷售的蟹農越來越多。2013年,顧敏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60多戶蟹農,每個蟹農有十畝大閘蟹養殖區,總共有600多畝。

顧敏給記者算了一本賬——在2008年的時候,每畝水域投放五六百隻螃蟹。如果風調雨順,天公作美,大概可以收成兩三百隻,蟹農一畝大約可以賺到五六千元。不過,如果碰到發大水等惡劣天氣,大閘蟹即面臨減產,甚至可能“顆粒無收”,那就只能面臨虧本。

正因為如此,顧敏加大了在大閘蟹養殖方面的科研和投入。“讓一家一戶的蟹農去搞科研和投入是不太現實的。”

2013年,顧敏和南通的研發人員一起創立了一整套現代化養殖方案。其中,包括24小時實時監測設備和水質監測設備。例如水質監測設備,能實時監測養殖水域的水質。“以前需要靠人工觀察才能增氧,現在完全實現自動化,同時解放了勞動力。”而24小時實時監控系統,則確保了大閘蟹養殖的全程透明化,當消費者想要觀看養殖水域的監控時,可以隨時觀看。

顧敏說,他投入的這些設備,大約100多萬元,都是無償給蟹農使用。另外,通過技術和設備改造升級,現在他合作社的社員,每畝幼蟹可投放一千多隻,而畝成蟹也可高達600只左右,畝產量可以達到之前的一倍。此外,顧敏還以每500克高於市場價五元的價格,向合作社成員收購大閘蟹。

他的這些舉措,無疑給合作社的蟹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合作社的社員,現在每畝的利潤可以達到八九千元,比2008年時翻了一倍。”朱崇智夫妻就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朱崇智本來是夫妻兩個人一起養蟹,每年收入10到12萬元。現在朱崇智加入了顧敏的合作社,藉助現代化養殖技術,一家人的收入大約在20萬元以上。

(原標題:從陽澄湖走出去的年輕人成第一個回鄉賣蟹的大學生)

(薛馬義 黃玉琴 黃鳳 時力強 楊子夢 範林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