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不足 樓市拐點悄然而至


庫存不足 樓市拐點悄然而至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3873萬平方米,比7月末減少55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423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12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減少110萬平方米。有數據表明,這已是房地產庫存數據51個月來的最低值。

庫存不足 樓市拐點悄然而至


商品房待售面積,商品房待售面積是反映房地產庫存水平的指標之一。待售面積充足意味著房地產樓市庫存充足,反之則需要補庫存。

有專家表示,待售面積繼續下跌,但下跌的速度放緩,說明當前供求關係正發生微妙變化,即從高庫存不斷進入到庫存開始不足的情況。

全國樓市補庫存已成共識。

全面停止去庫存 呼和浩特打響“第一槍”

在全國庫存不足得到共識的情況下,8月24日,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網發佈《我市將多措並舉調控房價穩定房地產市場》,明確全面停止房地產去庫存調控措施,並且明確提出“加大房地產供應量”的補庫存措施。

呼和浩特是全國最早取消限購的城市,也是第一個表態停止去庫存的城市。長春也於8月29日發佈通知,取消棚改項目貨幣化安置購房獎勵政策,鼓勵有條件的棚改項目新建一定數量的回遷安置住房。其他城市雖然沒有做出任何回應,實際上也進入了庫存不足的階段。

某機構在8月30日公佈的《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在監測的100個城市中,7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12809元/平方米,環比增長1.2%,同比增長8.6%。截至2018年7月底,全國100城庫存規模相當於2011年11月的水平。

對此,專家表示,似山西、四川、寧夏等地,未來房價也會上漲,部分去庫存的政策會減少,其會增加很多補庫存的政策,包括積極供地和進行限購等措施都會出臺。

存貨增長4300億 房企庫存危機感來得更早

去庫存舉措始於2015年末,當時房地產庫存在快速增加,而買房的人與房地產庫存的增長不成正比。於是各地開始出臺去庫存舉措,包括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購房有補貼、棚戶拆遷貨幣化安置等。

房企是去庫存進程的最大受益者,多數上市房企均實現了銷售業績的大幅增長,行業平均利潤率也有所提升。

庫存不足 樓市拐點悄然而至


如今去庫存週期接近尾聲,樓市房地產庫存明顯不足,與此同時,上市房企的存貨規模卻在增長。

根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110家A股上市房企的存貨為4.7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300億,增幅約為9%。其中,大中型房企的存貨規模有明顯提升。以新城控股為例,新城控股在2016年末的存貨規模為395億元,到2017年末就增至764億元,增幅接近100%。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新城控股的存貨規模再度躍升到1054億元。

這從側面反映出,房企補庫存的積極性很高。或許也可以說,房企對於庫存不足的反映更為敏感,所以早早地做出應對。

拐點已至 樓市下半場走向如何

補庫存進程的開啟,意味著新一個樓市發展週期已經在醞釀。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已經趨於冷靜,政策的出臺和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都會更加理性。

其一,樓市管控更加緊密。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各地樓市調控繼續處於高峰,合計調控政策次數超過50次,疊加部分城市再次被約談。整體看,年內樓市調控已經超過了310次,刷新了歷史記錄。有專家預測,2018年下半年,樓市調控力度將全面超過上半年,多個城市開始全面加碼調控。在不停的調控中,房價繼續上行。安居客房產分析師認為,補庫存會伴隨限售、限購等政策的出臺,從買方賣方等多個角度全方位進行調控。

其二,土地供應加大。以廣州為例,進入9月份之後,廣州一口氣掛出12宗地,總價超97億元。可以預見廣州10月份的土地市場有多熱鬧。不過這種熱鬧不同以往,房企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了。

其三,房企拿地更加謹慎。從目前的數據看,今年1-7月,全國流拍土地接近800宗。其中一線城市土地流拍共有13宗,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二線城市土地流拍一共154宗,同比增長200%;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拍合計達到629宗,2017年同期為284宗,同比增長121%。房企從“高價拿地”轉變為“拿好地”、不拿“破地”。

庫存不足 樓市拐點悄然而至


其四,二手房市場漸趨發展。二手房市場長久以來一直與一手房市場爭奪客源,但好像一手房更勝一籌。補庫存反映出一手房庫存不足的問題,正好是二手房市場發展的絕佳時機。以廣州為例,近來廣州某些熱門板塊就出現了一二手“倒掛”的現象,這說明,同等地段的二手房相較於一手房還是有競爭優勢的。

其五,租賃市場蓬勃生長。自從長租公寓的“雷”燃爆之後,租賃市場被更多人關注。作為分擔房地產壓力的主力之一,租賃市場向來被寄予厚望。“租購併舉”的出臺可以見得政府對租賃市場的器重。呼和浩特補庫存的措施中也有提到“加快實施公租房租售並舉政策。”如此看來,租賃市場的蓬勃發展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