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可以写好颜体行书?有哪些好的建议?

蜜瓜酱


“颜体行书”是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词,颜真卿的行书不多,王献之的行草书是学习颜真卿行书的比较好的方案。

我是一人。“颜体行书”非常容易引起争议,不是简简单单的颜真卿行书而已。真心希望提问者不是不良动机。我们先说说如何学习颜真卿的行书,再说说“颜体行书”有问题在哪。

看看颜鲁公,学习书法的人,心胸要开人要正直啊。

颜真卿的行书不好学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著名大书法家,书法史上地位前五。

颜真卿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历史上很多书法家都学习过颜真卿的楷书。

颜真卿楷书的碑和帖不少,非常方便学习。

为什么学颜真卿行书的却不多?

一个原因:颜真卿行书作品较少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字不多而且多处涂涂改改,想要作为学习范本并不太适合。

颜真卿的行书,除了《祭侄文稿》外,除了一些假托颜真卿名字的外,颜真卿亲手写的行书可以确认的还有《祭伯父文稿》和《争座位帖》,三帖称为“鲁公三稿”。

《祭伯父文稿》和《争座位帖》目前没有墨迹存留,只有刻本。

然而《争座位帖》的拓片是这样的。

《祭伯父文稿》宋甲秀堂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下图其中部分。

颜真卿留存下来,可以确定肯定是他写的这三件手稿。但是因为是手稿,草稿。而且都是情绪激动的时候的草稿,字迹不清晰,涂抹严重。

本来存留的字迹很少,这三张草稿从清晰度和辨识度上,想要学更很难。

颜真卿行书不好学的最主要原因,在情绪非常激动下写得字,我们现在平常心端坐怎么学。

一本正经的经常临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和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是很错误的事情。有些人把《祭侄文稿》的墨迹和章法,用在自己的创作中,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如何真正的学颜真卿的行书,取法王献之是一条非常好的路

王献之,王羲之之子,著名大书法家。王献之可以和书圣王羲之并称“二王”。

能够并称二王,一是书法水平高,而是王献之和王羲之有区别。

颜真卿的行书,比较像王献之的行书,而王献之颜真卿的行书与王羲之区别很大。

颜真卿和王献之的字较为外拓,王羲之比较没有那么外拓。王羲之的技法非常丰富,外拓内擫转换自如。欧阳询的行书,基本上就是内擫为主。欧阳询的行书历史评价也不是很高。

欧阳询就是学王羲之学的,欧阳询缺少变化。过于内擫,字不舒展憋憋的。

那么说明外拓的字呢。

上图是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纵25.3厘米,横24.0厘米。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看到区别了吧,两者相比,外拓看起比舒展。

王献之和颜真卿他们的行书就是外拓的。如果你要学颜真卿的行书,是可以从王献之那里取法的。王献之的行书草书肯定不比颜真卿的差。

王献之的字,留存的不少,肯定够你学。大部分都是情绪正常的时候写得,非常适合学习。

为什么“颜体行书”是有歧义的

很多人想要否定王羲之,原因千奇百怪,就是要否定。

甚至有些人提出,《兰亭集序》真迹是第一行书,《祭侄文稿》第二行书,《兰亭集序》摹本是第三行书。这样的说法,不是说《祭侄文稿》是第一了吗?

为什么非要把《祭侄文稿》捧上第一。

因为《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情绪起伏非常大的手稿,充满了情绪,但是涂改严重很杂乱。

现在丑书有一个特征,就是杂乱。王羲之那样的写不出来,但是乱七八糟,这个不用写,乱画就行了。

颜真卿现存又没有情绪比较稳定,没有涂抹的行书笔记,这就正和有些人的意了。

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时候,肯定是泪流满面,气息紊乱。能够把字写出来就非常不错了。颜真卿不会故意把字写成《祭侄文稿》那样,也不会故意的涂涂改改。

哎,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我们现在有些人,生活的挺好,非要把字弄得乱七八糟。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时候,是什么社会环境什么情况什么心理状态。

有些只会无病呻吟的丑书,想要拿《祭侄文稿》来证明自己,真是丑陋。

一人有感

书法是一件让人觉得开心的事。

颜真卿的楷书是那样的,你觉得他研究书法的时候开不开心。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研究书法的时候开不开心。

但颜真卿每次写行书的时候,开心吗?《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祭伯父稿》,颜真卿写这些手稿时候都是什么心情。

认真研究书法,书法真的是一件让人开心快乐的事情。不要想那么多奇奇怪怪的。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