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戒紙尿褲、5歲分房?不靠譜的養育「標準」,你犯了幾個?

最近看到一個難過的故事。

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了這樣一件事:這位媽媽的兒子5歲了,還不敢自己一個人睡。孩子的爸爸被兒子的「懦弱」激怒,一氣之下把兒子反鎖在房間內。

孩子一開始強烈拍門哭鬧,孩子的爸爸採取各種恐嚇,說再吵就把他扔街上之類的話,不知是哭累了還是嚇到了,孩子到後面不再哭鬧和拍門,夫妻倆以為孩子接受了。第二天早上打開房門,孩子蜷縮在櫃子裡,滿眼血絲,很明顯一夜沒睡。從此變得不愛說話。

我問為什麼要這麼野蠻地對待孩子「分房睡」呢,這位媽媽說「網上不是說5歲就一定要分房嗎?」

3歲戒紙尿褲、5歲分房?不靠譜的養育「標準」,你犯了幾個?

我突然感到難過,如果這樣的話,我們這些70,80後的大部分成年人,小時候到小學5,6年級才分房,甚至沒條件分房的人也一大堆,按照這些「不……就……」的說法,不都一個個出問題了?

這些不靠譜的養育「標準」,你到底犯了幾個?有多少父母還在犯呢?

1、「發育標準」表

3歲戒紙尿褲、5歲分房?不靠譜的養育「標準」,你犯了幾個?

上面這張表,大家可能最熟悉不過了,很多兒童醫生、很多家庭父母都以此為孩子發育的標準,否則就被視為「不正常」。雖然某些版本可能有差異,但所謂的「標準」卻是統一的。

一位親戚家的女寶寶5,6個月時接受體檢,醫生說這麼大了還不會翻身,說寶寶「發育不正常」,建議他帶女兒到大醫院全面檢查,懷疑腦癱可能。這位爸爸嚇壞了,妻子也哭了,覺得天要塌了。

兩個人在無比焦慮中問我怎麼辦,我說可以再觀察觀察,遲了並不代表不正常。我還說,很多孩子都沒符合所謂的「發育標準」,這套所謂的標準只能參考,不能視為「最終期限」。過了一個月,寶寶果然自己翻身了。

3歲戒紙尿褲、5歲分房?不靠譜的養育「標準」,你犯了幾個?

對此,早在1998年就有一位女科學家Karen Adolph特意觀察一群孩子,她發現孩子們都沒有按照所謂的「標準」成長,但毫不例外地,每個孩子都很健康。這些孩子中,有些孩子5個月便會爬,但有些孩子7個月還不會爬;有些孩子沒經過爬行就走路……。

每個孩子的成長模式都不同!傳統的發育標準,根本「不科學」。哈佛頭腦和教育研究者陶德.羅斯說,這些平均的「標準」,其實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已不再適合。

2、3歲前戒紙尿褲

網上有不少說法,說寶寶3歲前一定要戒掉紙尿褲,否則就如何如何,讓人心驚膽戰。事實上,英國5歲孩子穿著紙尿褲上學的現象十分普遍,美國孩子4,5歲仍穿紙尿褲的也一大堆……舉這些例子目的,不是說人家如何正確,而是是為了說明,孩子戒紙尿褲,其實沒有「統一標準」,3歲也不是最終期限。

認識一位媽媽,她的兒子3歲還需要用紙尿褲,眼看要上幼稚園了,家人決定讓孩子「趕上步伐」,不僅清空了家裡的紙尿褲,還讓孩子每天在固定時間點一定要小便。結果弄得孩子很緊張,折騰了1個多月,孩子不僅沒戒掉,還有些小便「失控」的症狀,大人和孩子都心力交瘁。

3歲戒紙尿褲、5歲分房?不靠譜的養育「標準」,你犯了幾個?

事實上,從科學的角度分析,2歲寶寶的括約肌已經差不多成熟,所以父母在寶寶們2歲開始如廁訓練會更輕鬆和順利。但實際上有數量不少的部分孩子,上幼稚園了還需要用紙尿褲,這些孩子的括約肌發育比別的孩子稍慢,還有些孩子是因為心理未足以成熟到勝任獨立如廁。倘若用所謂的「標準」強迫孩子,會給孩子增添焦慮,反而不利於孩子獨立如廁。

3、5歲前分房睡

5歲分房是最近幾年網上才有的說法,說5歲前不分房會讓孩子性早熟。實際上這個說法沒有人做過任何科學調研,可以說不能成為「標準」,也不適宜當標準。我在上面說過,我們這些已經為人父母的群體中,小時候5歲前跟父母分房的有幾個呢?

說實話,我小時候二十多個堂兄弟姐妹中,他們5歲前,不用說分房了,分床的也沒一個!現在他們也沒出現什麼心理異常,相反,他們都有健康的人生。小時候身邊一些常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他們也沒有按照這樣的標準。有一個小時候經常玩的小男孩,跟爸爸一直睡到了上大學,現在他是一位性格陽光的老師。

3歲戒紙尿褲、5歲分房?不靠譜的養育「標準」,你犯了幾個?

當然並不是鼓吹不讓孩子分房,而是就像Karen Adolph所言,每個孩子的成長模式都不同!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獨立,他們很早就可以獨自睡;但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脆弱、安全感不足,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慢慢接受、慢慢適應;還有些家庭不具備「分房」的經濟條件,這個所謂的「標準」只會徒增焦慮和恐懼。不過,有關成人的隱私,在孩子面前是需要規避的,這才是關鍵所在,而不是分床還是分房的形式。

4、老大憨老二精

很多網文都說,「老大憨老二精」,「老大比老二聰明」,還有說法是「老大往往盛氣凌人和保守,老二富有創造性和反叛精神」……僅憑這三個說法,我們就發現矛盾了,但很多父母仍深信不疑。出生順序決定性格這種說法,其實可以說是偽科學。

2015年,德國萊比錫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2萬個孩子的資料發現,出生順序對孩子性格沒影響。2017年,美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2萬調查資料發現,出生順序對孩子的智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歲戒紙尿褲、5歲分房?不靠譜的養育「標準」,你犯了幾個?

智商和性格,不僅取決於遺傳基因,還有養育環境,這些養育環境,包括家庭經濟狀況,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否足夠,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投入,父母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孩子與同伴的關係等,這些都會綜合地影響孩子的智商和性格。

有句話說的很好,父母們都希望養出獨一無而的孩子,但他們養著養著,就把孩子套在了一個個「模子裡」了……別忽視每個孩子的獨一無二,而盲從所謂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