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歷代)

朋友圈裡一個05後的小泉友,

總是感慨歲月蒼茫,風雲變幻,

王莽種種,劉豫種種,張獻忠種種...

這哪裡是一個小學生能有的知識儲備,

還不是因為他手裡的幾個貨泉,幾個建炎,幾個崇禎錢...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南宋·建炎淳熙)


當你接觸到一枚錢幣,

知道文字,你好奇鑄於何時,

知道年號,你好奇何人在位,

知道皇帝,你好奇有何政績,

彼時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甚至歷史插曲,你都會充滿好奇,

一段深藏的歷史,

會因為你的一枚錢幣,

讓你惺惺相惜。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半兩)


錢幣不論貴重,

歷史同樣悠久。

前幾天,送給老同學一枚開元,

這個在我印象中歷史從未及格,絕不知道李隆基是何許人也的哥們兒,

今天突然問我,

“開元錢是唐明皇李隆基開元年間鑄造的嗎?”

然後又問,

“唐代都有鑄的話,後唐和南唐,也鑄開元嗎?”

他的問題讓我大吃一驚,

鬼知道一個屌絲開元,“忽悠”他這幾天查了多少度娘,翻了多少史書...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唐·開元通寶)


圈外人尚且如此,

想來錢幣玩家更甚,

認識有學渣玩家,通過攢清十帝,不僅熟知清朝歷代皇帝,什麼鐵帽子王,貝勒貝子,阿思哈尼哈番,

連史學家都未必熟悉的滿清職名,

他都門兒清。

認識有入門玩家,通過攢歷代,什麼後趙前涼,東魏西魏,赫連拓跋,党項沙陀,

甚至連楊廣是李淵表哥,李從珂是石敬瑭小舅子,他都清楚。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五代十國)


只要你有心,

攢點半兩,五銖,開元,宋元,永樂,康熙,

不用百元,漢唐宋明清,盡在掌握。

收藏錢幣,從來不在貴重,

量力而行,歷史同樣收穫。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五銖)


錢幣不在繁多,

歷史同樣精彩。

本地一個地皮,

平時也就鏟點順治康熙,

前陣子不知怎的踩了“狗屎運”,

鏟到一枚大明通寶。

地皮自然不知道大明鑄於何時,有何價值,

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主要是賣個好價錢),跟我討要資料起來。

現在,他不僅知道南明,魯監國,張煌言(鑄大明通寶工戶),

還知道山西姜瓖反正(鑄大明光背),陝甘丁國棟,米喇印起義(或鑄大明背帥),

每天捧著顧誠的《南明史》,

勵志鏟一套完整的南明錢。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大明通寶等)


鏟地皮的尚且如此,

何況我們廣大的錢幣玩家,

身邊收藏五銖的朋友,往往是邊收集邊學習,畢竟一枚五銖錢,鑄行七百年,從西漢到東漢,再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隋,

五銖形制的演變,五銖文風的變化,往往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歷史上留下印記。

身邊收藏曆代的朋友,往往選擇更有歷史意義的錢幣,

得壹順天背後的安史之亂,會昌周元背後的毀佛運動,靖康建炎背後的靖康之難,咸豐大錢背後的太平天國運動...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歷代)


其實每一枚錢幣,

都有自己的故事,

多數玩家往往根據財力有所選擇,

不用百枚,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

便能觸手可及。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歷代)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錢幣收藏曆史,

無關學術造詣,無關年齡聲名,

不用高昂的成本投入,不用海量的收藏鋪墊,

每一個錢幣玩家,

也都有自己的歷史情懷,

總會有一枚你鐘意的錢幣,

帶你走進前世的自己,

讓你鑑往事,明得失,

總會有一個你喜愛的年代,

通過一枚錢幣,

讓你觸碰到它的存在。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大抵如此。

錢幣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