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真實敘寫一位營銷大師隱居終南山的簡單日子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正靜坐於終南山裡的一所隱士茅棚。

深秋剛入冬,天氣時冷時熱。遠山的楓葉黃葉,把南五臺和翠華山裝扮的如同一幅油畫,陽光下的遠近層疊終南山彷彿成了火焰山。房前道旁的柿子樹,葉子已經落光,紅彤彤的柿子,如同滿樹的小燈籠,這也是終南山奉獻給住山人今年最後一盤碩果美餐。

茅棚是幾間山民遺棄的土胚房,獨立在半山腰的樹林裡,距山下的村落四五里蜿蜒山徑。夜晚的降臨,望著山下和峪口外萬家燈火,此處卻月明星稀,距紅塵一步之遙,倒也清淨自在。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半世多操勞,貧賤故人疏。餘生歸山後,惟一願讀書。”我隱居南山已三載有餘,今年孟春的時候,一個隱居五年已經出山的的劉師傅來看我。把酒言歡之後,他突然提醒我,隱居讀書格物悟道後,得乾點有利眾生和社會的事情,譬如開辦書院,傳道解惑,他推薦我瞭解自媒體的羅振宇和一個美國的人格西麥可·羅奇《當和尚遇到鑽石》,我欣喜若狂,但也知道我一人做書院自愧乏力,他會然一笑說:只要你發大願,足不出山,自然會有有緣人來幫你。

終南山是個神奇的地方,任何人許下願望,大都會夢想成真。我發下了大願,可我的貴人在哪裡?

四月末,在山居看頭條,一條關於終南山的新聞映入眼簾,難道他就是我期盼已久的貴人?(現將此條頭條新聞部分內容摘抄於下)

終南山中,曾有仙界野花開處,隱士不顯

不知不覺已來西安兩個多月,最開始不適應乾燥的氣候,慢慢融入這裡喜歡上這裡。今天還有朋友擔憂:你最後別在山裡呆的不想出來了,最後成為真正的隱士咋整?

我:現在就不想出去了,這地兒真的爽。

朋友:好吧,那你去找那個攝影師(隱居終南山的一個妹子),或娶個當地妹子,顏值不敢保證但是反正你又不在乎,心靈美就行了,終南山那麼美一起爽一輩子,生個娃兒繼續爽,爽成絕世高手。

我:不用那麼刻意,順其自然,我多半是要孤獨終老。

他已經被我“忽悠”的想來這邊建別墅了。

我很多時候都在朋友圈分享這邊的景色,種地,也炒菜,失敗了還有一群損友在那嘲笑……還有人很好奇,你在家鄉種地與在終南山種地有什麼不同?

其實我來這邊,一不為修仙,二不為種地,三不為逃離社會。來到這裡,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和工作,其他只是調劑。在這裡,生活成本更低生活質量卻更好,斬斷依靠的同時也營造了更好的環境,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效率都更高。

當然,我沒去五臺山、峨眉山、青城山,而是來到終南山,確實是被這裡的故事所吸引,這裡有很多歷史故事、神仙故事、隱士故事……

來之前,並不知道終南山到底是哪裡,也不知道那些隱士住在什麼地方,百度搜一下也只出來一塊綠色的區域。我給南山空同老師留言,讓他推薦個地方,他說沒辦法推薦,你要自己來找。

他不是敷衍,是真的沒辦法推薦。

我正月二十五從萬州出發,直奔太乙宮,先在鎮上住下,然後用1280大洋買了一輛舊摩托車,開始各個山口跑。最遠的到過寶雞,那有個桃源仙界,我在裡面種有一棵桃樹。

很多地方都很好,以至於找到任何一個山口,持續拍照寫文章,就能把哪個地方神化,變成仙境,令人神往。

我每到一處都會問:這山裡有沒有修行人?答案裡從未出現過“沒有”這兩個字。我這裡就有幾個,離終南山名人張二冬也就12公里,一擰油門就到了。

我為什麼會選擇太乙山?

傳說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煉過,所以叫太乙山。山下是太乙宮,太乙宮成了一座看不見摸不著但已永載史冊的宮殿。

秦始皇在包括太乙宮在內的秦嶺北麓修建上林苑。公元前112年,名垂千古、馳叱風雲、開疆拓土、獨尊儒術臣服了匈奴的漢武帝,浩浩蕩蕩攜百官乘車攆至此,祭太乙神。在進入唐朝後,唐政府在建立了御花園,並修建行宮其稱之為太乙宮,成為皇家的避暑勝地。

但太乙宮早已被兩千多年的風霜雪雨夷為平地,西安翻譯學院內敬俸太乙神的大殿已在三十多年前就牆倒屋塌,殿門上磚雕的“太乙宮”三個大字也沒了蹤影。但所有的當地人都知道,這曾有一座皇家畢恭畢敬祭祀的宮殿。

太乙山下有個四皓村,當地老人們都叫“四活神”,從山根往下,本由土臺、大灣、東場、代村、堡子五個自然村組成,其所以叫“四皓”是因為漢代四大隱士“商山四皓”曾居於此。據說代村曾有一座古廟正兒八經地供俸著這四位爺。

西邊是南五臺,佛教聖地。因山上有清涼、文殊、捨身、靈應、觀音五個山峰,故名五臺山;因西安北面的耀州五臺山而得名南五臺(古時也叫太乙山)。

上南五臺山,除了門票還需要花20大洋坐車上山,不然徒步上去常人很難辦到。坐車到半山腰,還要繼續爬一段。我作為一個山裡出來的孩子,從半山腰爬上去,也花了四十多分鐘,全部石梯路太陡峭!第二天腿就開始痠痛。

裡面的寺廟看起來並不恢弘,但是登上山頂,空氣清新,群山盡收眼底,景色絕對讓人驚歎。

在北邊不遠,有天池寺、二龍塔。扁擔梁莊園的老闆給我講了那裡的故事。

……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除了歷史底蘊雄厚,還有很多隱士文化和神仙故事。當地人都很熟悉這些故事,老人們知道各個地方的歷史變遷,他們對各種隱居或修行的人很寬容很尊敬。

終南福地,總是養外來隱士,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且跟很多地方的人一樣,他們也想著走出大山進大城市,所以他們聊天的時候也感嘆:“我們想出去,那些有錢人卻想進來。”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這位大蝦絕非一般俗人,膽敢獨創終南山,還過得悠哉樂哉!

首先是他的膽量和勇氣,南方的一個二十多歲小夥,捨得下高薪股權,說走就走,說隱居就隱居,我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篇課文,窮和尚和富和尚去海南,窮和尚說走就走,拜完觀音回來了,富和尚還在準備船隻等條件,這個小夥有氣魄,幹事有力度。

再者是他的聰明才智,通過二冬和祥子的新聞了解了終南山,再有南山空同的引薦他來到了終南山,終南山東西橫長八百里,南北縱深一百里,七十二道峪,三百多道分叉溝,如果說那一塊適合隱居,還真的不好說。南山空同也說了實話,只能隨緣而居。好在小夥聰明,淘了一匹“汗血寶馬”(見到很多開車來隱居的,那隻能叫自駕遊),挨個峪子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

第三是他的細心認真、樸實有趣,能附下身子,坐在田間地頭和山民大哥拉家常聊傳說,再整理撰寫成文,至少說明他是個有文化的人,有情趣的人,有心的人。現在流行一句話“美麗的軀殼滿街都是,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第四點吸引我的是他的名字“陳信誠”,網絡營銷大咖,著有《轉型王道》一書。俗世間,人們都在做生意,能把生意提高到做人程度卻少之又少,“信誠”寫進名字,也成為他的信仰。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柳暗花明又一春,漫卷詩書喜欲狂。我期盼的貴人來了,他在哪裡?不知有沒有緣分?

根據新聞提供的信息和圖片,在太乙峪,王家大院摩托車上不去,西岔隱士住滿,已經沒有房子,只能是杏園游龍山。發微信問了住在四隊的幾個朋友,最近有沒有新來住人的人,他們說不知道,可能是隱居人不關心身外的事。

另外辦法,那就是按圖索驥,排除掉已經住人的房子,在四隊狼窩終於找到了圖片中的房子,“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尋隱者卻不遇,大師不在。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第二天再次造訪,信誠先生在會客,程門立雪,未能如願。

三顧茅廬,天下著中雨,我步行五里多山路,雨露打溼了我的褲腿和鞋子,但絲毫不影響我求賢若渴的心情。信誠先生早已在門口等我,沒有過多的熱情客套,賓主入座,一間破舊的老房子,雨滴敲打在屋頂遮漏的彩條布上啪嗒作響,房間裡和別的隱士居一樣家徒四壁,赤貧如洗,只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和兩部手機散發著現代的光芒。再觀陳先生品相,清瘦,幹練,目光中隱藏著洞穿秋水的睿智。

我先開言:“先生來終南山何為?”

“朝拜終南山主人。”先生悠悠答道。

“賣山?賣人?還是?”我步步緊逼。

先生嫣然一笑,“什麼都不賣。該來的來,該去的去,萬事萬物各歸其主,我們只是順其自然做一下搬運工。”

“富貴又因何?”我又問。

“富在知足,貴在不俗。”先生答。

“何為信誠?”

“信及豚魚,抱誠守真。”

哈哈哈,哈哈哈……從早晨到黃昏,從煙雨迷濛到夕陽普照,相見恨晚!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住山的人很多,但隱士很少。大都會冠以修行的名義,佛衣道冠,品茗談玄,彷彿世外高人云中仙客,仔細去品究,有的連基本的人字撇捺都寫不好,心還迷失在名利紅塵中。他們談的佛道神奇,基本屬於迷信。禪詩說:“閒到心閒始是閒,心閒方可話居山。山中剩有閒生活,心不閒時居更難。”

信誠先生的生活樸實簡單,種菜、做飯、散步、打坐,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坐在電腦前敲打著他的文字。先生很少喝茶,住山後,為了待客,也從網上置辦了一套便宜茶具,多日不會客,茶座上也是蛛網羅織。春光一院對南山,靜浴禪茶自為仙。竹動花開鳥蟲唱,乾坤蘊道放心寬。

信誠先生倒也飲酒,酒不論好壞,喝到盡興處,也吟詩作對、放浪形骸,他的酒量很大“三中全會”,可從沒見過他失言失態,“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信誠先生是南方人,深懂廚藝之道,看是簡單的幾個蔬菜,在先生的巧手烹飪之下,迅速變成餐桌上的四五道美食,而且色香味俱佳,再佐一他自己炮製的人參酒,人參是他在山上散步時挖的野黨參。先生很少吃饅頭鍋盔和麵條,他的野菜火鍋可謂一絕,石頭撐起小鍋,松木乾柴烈火,山珍野菜亂燉,香氣遍遺山林,“山珍野味乾柴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信誠先生很少會客。也有慕名前來諮詢求取“營銷真經”的老闆經理,他都讓人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也有過幾個美女找上門,分享他的世外桃源神仙般的生活,可能是先生的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深深折服了她們,也可能是山居生活的逍遙自在無拘無束吸引了她們,不趕是不會走的。我驚奇的是先生的定力,想先生也是一個不到三十的毛頭小夥,一間小屋,美女睡床上,他睡硬座沙發,坐懷不亂,八風吹不動,心中自有清風朗月,真一般俗人難以企及,佩服之至!

先生的生活充滿情趣,房東家有一隻狼狗,每次做飯,他都記著多做點,留給他的大黃兄弟。一隻花貓在破屋裡生了兩隻小貓,看貓餓極了先生給它煎雞蛋,後來大貓帶著兩隻小貓到先生家裡,就不走了。自古“文人愛貓,武人養狗”,先生養貓很細心,他自己愛吃素,可他又專門為貓烹製紅燒肉。

先生寫作的時候,懷裡躺著一隻睡覺的貓,一隻蹲在電腦旁監督他寫作,一隻趴在電腦桌後的窗欞上偷窺。先生說:貓性也是人性,從它們身上能悟到營銷的真諦。一開始它們也怕你,經過餵食熟悉了,它會慢慢試探性的靠近你,你逐漸的觸摸它,讓它感覺安全和舒服,它會依賴你,陪你玩,其實交女朋友也是這種道理。我們哈哈大笑。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先生很博學,尤喜讀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但營銷方面的書佔絕大多數。網上看到一本好書,火速下單,盼快寄就像等高考錄取通知一樣。快寄一到太乙鎮,騎“寶馬”狂奔十里山道,取回書來,先得把書瀏覽完,飯可以不吃,書不能不讀。先生是個喜歡分享的人,自己喜歡的書,有時也給朋友買一本。茶能醉人不需酒,書能香人何須花。

陳先生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為了有更好的狀態,也會讀書寫作到深夜或者黎明。我經常問他,累不累?他笑著回答:興趣愛好和工作事業相結合,浪漫愛情和婚姻家庭相結合,此則幸矣!只有這樣,你才永遠充滿激情和責任感,不會感到累。我雙手合十,默默地祈禱他愛情事業雙豐收。

信誠先生有兩句口頭禪:一句是“有點意思”,另一句是“搞點事情”。先生是一位網絡營銷大師,身處名利之中,誠信做人;心在高山流水,用心悟道。遠程操盤和指導企業項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看著先生在山居悠哉樂哉遊刃有餘的生活,我想到塵世間艱辛奔波的老闆們,想起一副對聯“為名忙,為利忙,忙中偷閒,且喝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打兩壺酒來。”

信誠先生也打坐,也抄經,但他很少誦經和閱讀佛道經卷。他說:修行基本屬於一個宗教名詞,我談不上修行。住在山裡生活,親近自然,傾聽內心,只為了探求智慧,洗淨鉛華,返璞歸真。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我向信誠先生請教:自從我退出江湖,歸隱南山後,不想再涉足生意,只想用心做一家公益性的書院,把終南山精神和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如之何為?

先生招呼我喝茶,若有所思後,給我講了一個《石頭湯》的故事:

有三個和尚阿福、阿祿、阿壽,他們在旅行的路途中,邊走邊談著一個人怎麼才能得到快樂。

他們就這樣來到了一個村子裡。這是一個經歷了很多苦難的村子,洪水、戰爭……村民們疲憊不堪了,對這個世界再也設有信心,對生活再也沒有熱情,別說不和陌生人交往,鄰居之間也彼此猜忌,沒有信任。

村子裡有農人,有茶商。有讀書人,有裁縫,有醫生,有木匠……他們當然也都工作,但是都只是為自己,所以不快樂。沒有人理睬走進了村子的和尚,沒有人歡迎他們,家家的門窗都關得緊緊的。敲誰家的門,誰家就乾脆關了燈,假裝家裡根本就沒有人,假裝睡覺了。

“這些人不懂得什麼是快樂。”三個和尚異口同聲地說。

大和尚阿壽說:“可是今天,我要讓他們見識一下怎麼煮石頭湯。”

他們撿了小樹枝生起火,把小湯鍋架在火上,在鍋裡裝滿從井中打來的水。

一個小女孩看見了,她問:“你們要幹什麼呀?”

“我們要煮石頭湯,還得找三個又圓又滑的大石頭。”阿壽說。

小女孩幫和尚們在院子裡找到了他們所要的石頭,他們把石頭放在鍋裡煮。

“這幾塊石頭。可以煮出好喝的湯,”阿壽說,“但是,我擔心鍋太小,煮的湯不夠喝。”“我媽有個大鍋。”小女孩說著就跑去對她媽媽說了這事,她媽媽竟然就答應了,說道:“我倒想學學怎麼煮石頭湯!”

原來,哪怕是在一個已經沒有了熱情的村子裡,也會有這樣的小女孩;哪怕是對生活沒有了信心,心頭總還是有著一點可以被點亮的熱情。

小女孩把大鍋推到了村子的中央,和尚們點燃柴火,青煙飄敢開來,他們圍著鍋中的石頭……躲在窗子後面的沒有信心和熱情的人們終於打開房門走出了屋子,他們都要看一看,這石頭湯到底是什麼鬼! 

攪動著石頭湯的阿福說。如果加上了鹽和胡椒粉,石頭湯才好喝呢!

一個眼睛睜得大大的、看得津津有味的讀書人立即說:“我家裡有!”說著趕緊就跑回去取了。石頭湯里加進了鹽和胡椒粉。

阿壽嚐了嚐味道,說:“照我們的經驗,這麼大鍋的石頭湯,如果加上一些胡蘿蔔,那麼湯會更甜。”

“胡蘿蔔?我家裡有!”人群中的一個婦人說,她趕忙跑回家裡拿了來,丟進了湯裡。“要是放些洋蔥,味道是不是會更好?”阿福同。

一個農人跑回家取來了洋蔥。

“再加些蘑菇呢?”

蘑菇也被取了來。而且人們還紛紛帶來了麵條、豌豆和包心菜。

當每個人打開心胸付出時,其他人付出得更多。就這樣,湯鍋裡的東西越來越多,餃子、豆腐、雲耳、綠豆、芋頭、冬瓜、大蒜、百合,甚至人們還大喊著應該加一點兒醬油!和尚們攪和著咕嘟咕嘟的湯鍋,深有感觸地想,多麼香啊,多麼美味啊,村裡的人多麼懂得付出啊!湯煮好了,村子裡的人聚集在一塊兒。他們帶來了白米飯、饅頭,他們提來了茶水和燈籠。在記憶裡,他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聚在一起享用過大餐。

盛宴過後,他們說故事、唱歌,一直到深夜。他們不再鎖上門,而是紛紛熱情地邀請和尚們到家裡去住,讓他們睡得非常舒服。

“謝謝你們讓我們來做客,你們是最大方的人。”和尚們說。

“應該謝謝你們,是你們讓我們懂得了分享,有了永遠的富足。”村民們說。

一個溫暖的春天的早晨,大家依依不捨地送別阿福、阿祿和阿壽。

南山小書僮 幸會陳信誠

故事講完了,對先生多有叨擾。我起身告辭,一路都在回味著石頭湯的芳香。

黃葉在飄落,楓葉很爛漫,隱士的茅棚若隱若現的藏匿於山林深處的角角落落,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慢悠悠的過著。滿山菊花等你來,朵朵芳心為你開。誰解世間真情意?莫待黃花落塵埃!

朋友,若有緣南山一會,我和信誠先生請你喝石頭湯!

南山書僮

2017年入冬寫於終南茶書院


南山書僮老師是我進山後認識的第一個住山人(俗稱隱士),接觸過程用三個詞概括:一見如故、再見恨晚、三生有幸。

初次會面,我心裡有種感覺:找到組織了!後來書僮老師成為我的眼睛和耳朵,讓我足不出戶知山中事——我蹭他的學識見聞,他蹭我的煙茶酒菜,各得其所。

得知我的書即將付梓面世,他便提筆一口氣寫下此文,試圖向人揭示我不為人知的一面,自己謙稱小書僮,把我抬高為“大師”。

我問這樣會不會顯得有點假?他說他寫的主要是生活細節,重在讀人,“別人都知道的我都沒寫,別人不知道但想知道的我都寫了。”

哈哈,甚好!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