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是个“娘炮”,嘤嘤嘤~

我有一个男同事,总喜欢穿粉色系的衣服,每天拎个包,对护肤品的了解比我这个女人都内行,在他面前我更像是个粗糙的抠脚大汉。

是的,他就是最近被人们口诛笔伐的那种“娘炮男”。

这世界的愚蠢有千百万种,好像每一种人们都要身体力行一次才罢休。

这次,人们把舆论的大炮对准了“娘炮”,“少年娘,则国娘”这句话的热度已经超越了“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我的同事是个“娘炮”,嘤嘤嘤~

也许还有人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简单说一下,每年9月,央视都会播一档叫《开学第一课》的节目。这个节目明确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及家长在9月1日晚上20:00坐在电视前观看,不仅要看,还要写观后感。

结果,说好的20:00整播放,硬生生延迟到20:13分才播放,被延迟的13分钟,电视台干了些什么呢?肆无忌惮的播放一些培训班的广告。

所以家长们都愤怒了,我裤子都脱了瓜子都准备好了,你就给我看这个?于是在网络上声讨。可是讨着讨着,风向就变了。

令人诧异的是,公众对开学第一课的批评,居然停留在“少年娘则中国娘”的议题上:以往邀请的都是成龙、姚明这样的正能量公众人物。如今却是看上去很“娘”的朱正廷,这是娘炮审美的侵袭。于是,一次关于教育的公共议题,画风一转,突然变成了性别审美问题。

我的同事是个“娘炮”,嘤嘤嘤~

在此,我想说,“少年娘则国娘”的命题根本不成立。

在前不久结束的雅加达亚运会中,中国拿下了289枚奖牌,横扫亚洲。那些在运动场上拼搏的运动员都是大家口中的“少年”,他们一点也不娘。

所有的以偏概全的耸人听闻,无非是想表达自己狭隘的个人喜好。批评开学第一课“集体学习娘炮”的靶心,一开始就歪了。

事实是,允许少年娘,中国才会强。因为这是一个多元审美的时代,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审美的无限可能。

什么是娘?是在洗手台上摆满护肤品吗?是性取向吗?是白嫩的脸蛋吗?是瘦弱无骨的身形吗?是穿衣风格吗?如果仅仅通过一些表象,就判定一个人娘或者不娘,是不是太狭隘了呢?

我有个同事,女孩,曾经在大马路上被人明目张胆地抢手机,对方两个彪形大汉,朋友孤身一人。当时姑娘也算眼疾手快,迅速反应过来扯住对方的衣服,不让走。双方僵持了一会儿,任大街上人来人往,没有人伸出援手。后来,是一个看起来白白嫩嫩,长得有点像女生的男孩子,一边踢抢劫者的腿,一边大喊我报警了,帮她夺回了手机。

我的同事是个“娘炮”,嘤嘤嘤~

对比那两个只会欺负女孩子的壮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所谓“娘炮”?

而开篇提到的那位同事,是整个部门工作能力最强的人,既能跟甲方撕逼扯皮,也能边敷面膜边熬夜到凌晨4点,早上来的时候还不忘给女同事们带个早餐,做人做事游刃有余面面俱到,比那些不解风情的直男大老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如果整个公司只能留下一个男员工,于情于理我都会选他。

男人长得好看,长得漂亮,长得女性化从来都不是问题。自古以来,美男子从来都是受欢迎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除了四大美女,还有四大美男,他们分别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潘安这个名字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人们常用“貌比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史书上记载的潘安,形容他长得漂亮的只有三个字:美、姿、仪。他也有自己的死忠粉,每次出游,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献花献果。

我的同事是个“娘炮”,嘤嘤嘤~

这不是和今天的娱乐文化一模一样吗?即便是娱乐消费文化的主流,也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不了冲击,简言之,娘炮再多,天也塌不下来。岂有娘炮倾社稷,从来奸佞覆乾坤。

不要标签,不要有色眼镜,也不要柜子。表面的娘炮或者阳刚都不是错,真正要评价一个人,需要从言行出发。程蝶衣的娘炮,忠贞不渝,令人落泪;战狼的阳刚,胸肌大而无脑,令人不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