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贏科技登陸紐交所,大漲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9月19日,繼蔚來、趣頭條之後,又一中概股小贏科技成功登陸紐交所,再次複製了前者的暴漲奇蹟,這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小贏科技的上市首日,其股價報收於11.97美元,較9.5美元的發行價大漲26.00%。按照週三的收盤價計算,市值已達到36.2億美元。

小贏科技登陸紐交所,大漲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不同於宜人貸等行業上市“前輩”,對於已經集團化的小贏科技而言,採取的是更加合理的控股公司上市模式。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互金行業多事之秋之時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上演大漲好戲,這背後的商業邏輯也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細細品味。

動盪期上演“逆生長”:各業務實現高歌猛進

什麼樣的企業能得到較高的市場估值?在筆者看來這不外乎兩方面的考量:一是目前經營狀況良好;二是未來有足夠的成長空間。而小贏科技此次成功登陸紐交所,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很大程度上也是取決於這兩個方面的亮眼表現。

先說經營情況,截止2018年年中來看,小贏科技各個維度表現都非常出色。

首先是高人效,據有關資料顯示,小贏科技人均創造淨收入從2016年的57.9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286.4萬元,再進一步增加至2018年上半年的486.4萬元。

其次是低成本獲客。流量貴的問題幾乎是所有企業都面臨的問題,而小贏科技則通過多種方式是的自己的平臺獲客成本一降再降。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新增一名個人投資者的成本分別是323元、298元和303元,而新增一名借款人的成本則為307元、128元和127元。

最後是盈利能力,這其實是反映平臺經營狀況最直接的證明。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小贏科技總營收為18.48億元,淨利潤為4.43億元。能夠在行業動盪期內上演高速發展的好戲,效應可就的經營能力也足以得到所有人的認可,這也是其撐起高估值的重要原因。

然後是未來成長性方面目前,這需要從行業和企業兩個角度來看。

就行業來看,目前國內消費金融仍舊處於初期階段,雖然目前監管從嚴,行業雷潮,但這其實也是個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並不能阻礙萬億消費金融的消費需求,一旦行業環境得以肅清完畢,各類企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

從企業來看,小贏科技旗下主要有小贏網金、小贏卡貸、小贏理財,小贏普惠四個品牌。之所以會以控股公司的形式上市,也是因為小贏科技已經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金融科技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小贏卡貸通過線上高度自動化風控系統WinSAFE,在保障高速審核用戶借款需求的同時,將逾期率控制在了較低的水平,並且在一年內就幫助小贏科技實現盈利,超強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發展預期。

根據小贏科技互聯網信貸產品經理朱雨科表示,“小贏卡貸作為信用卡代還產品,主打的是合規性、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等,我們會在用戶借款頁面清楚的標示出每月還款額、綜合利率等詳細信息,由於是小額貸款,所以用戶不會單純的只看借款利率成本,綜合考慮借款人的時間成本、交通成本等,小贏卡貸相較其他市場競品具有很明顯的優勢”。

雖然說對於企業來說單一業務的強大並不足以建立起絕對的壁壘,但一整套服務矩陣往往有著很深的護城河。尤其是對於監管要求嚴格的金融行業而言,較為全面的金融業務服務矩陣不只是構建平臺壁壘的過程,而且也是規避風險的過程。

除此之外,大數據對於商業活動的指導價值和風控價值溢於言表,只有真正能夠形成用戶更清晰畫像的大數據才具備價值。小贏科技平臺用戶往往那個都是重度的互聯網金融使用者。而各種金融服務之間其實也具有很強的慣性,小贏科技打造的一整臺金融服務產品矩陣往往會在多個金融場景之中連續跳轉,具備連貫性的用戶金融數據,從而可以得到更清晰的投資人或者用戶畫像。

行業前景廣闊,再加上自身合理的業務構成,小贏科技的未來成長性自然無比廣闊。

亮眼成績背後的“幕後功臣”:嚴守合規底線,堅守普惠初心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小贏科技自然也不例外。

眾做周知,在近兩年監管的壓力之下,互聯網金融產業再也沒有剛興起時的輝煌,整個行業在監管“熔爐”的錘鍊下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洗牌。而近段時間的雷潮,也讓廣大投資人變得草木皆兵,不少平臺也因此發生“擠兌”從而引發經營危機。小贏科技總裁成少勇告訴我們,中國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用戶有成本高、有效覆蓋難、風險管理難的難點。中國新中產階級,在消費觀和使用習慣上呈現不一樣的特點和需求。

在這樣可以稱之為糟糕的環境下小贏科技的高速增長顯得也更佳難能可貴,而當我們在讚歎小贏科技亮眼的成績單時,也不要忽視它為之所付出的諸多努力。

這當中,合規當屬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義,得益於在合規方面的亮眼表現使得監管不再是“緊箍咒”,而是高速發展的“綠燈”。

在小額分散方面,小贏科技目前借款端主要專注服務於消費金融、中小微企業主等人群,金融需求本身就呈現明顯的出小額分散這一特徵,因而從一開始就可以滿足監管方面的要求。

除此之外,小贏科技旗下小贏網金也是全國少數在2018年4月前存量和增量業務完全符合國家頒佈的各項法規規定,並且有合格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和律師事務所出具法律意見書的平臺。

根據招股書信息顯示,2017年3月,小贏科技深圳公司收到整改通知,要求其對業務運營採取一定的整改措施,2018年2月2日,監管對深圳互聯網金融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金融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已符合57號文的條例規定。可以說小贏科技的合規步伐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認可。

事實上,P2P也好,互聯網金融也好,科技金融也好。其實本質上都是服務於中小微企業、小額消費等傳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服務到或服務好的借款群體,是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是信息中介。讓更多人享受到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是消費金融興起的原因所在,也是互聯網金融興起的原始初衷,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任何時候都要做到就是不忘初心。

像小贏科技那樣,本身業務開展都是按照普惠金融的要求來做的,自然不會受到監管方面的制約。而那些不合規的、濫竽充數的都是些初心相悖或者忘記初心的企業,或早或晚,遲早在監管的重拳之下灰飛煙滅。

得人心者得天下:技術驅動為表,投資人至上為裡

談到小贏科技的成功,除了合規方面的表現以外,風控是另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無風控不談金融,作為金融行業的命門所在,風控已然成為衡量一家金融機構實力的關鍵指標,也是得到投資人信任的憑據。國內互金領先企業小贏科技的風險模型總監吳曉春告訴我們,目前個人徵信分數,主要通過評級模型和數學公式,將來自不同渠道徵信大數據,彙總並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出來。對平臺來講,數據的涵蓋的範圍,信息記錄信息的全面,以及時效性是首要重點。

而在風控方面,技術是實現風控升級的必經之路,小贏科技獨創並運營的WinSAFE智能風控系統,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快速審核用戶借款需求,並得出最終風險評分和借款額度。正如小贏科技總裁成少勇所說,“我們是相信數據的人,百分之百的相信數據,所以我們對數據的投入,對技術的投入是重點中的重點。”並表示小贏科技正在“不遺餘力的做模型,不遺餘力的搞數據”。

與一般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不同,小贏的數據源涵蓋了傳統金融和非傳統金融機構,此外還包括通過自己的技術獲得的社交,行為等數據。如與眾安保險合作,獲得了完整的用戶金融生態數據圈。除此之外,小贏科技還與眾安進行了風控流程與數據管理的無縫對接,雙方聯合進行風控審核,進一步完善自身的風控水平。

事實上,對風控水平的執著追求其實是投資人驅動下的結果。話語權歸屬者,往往擁有行業遊戲規則的制定權,處於絕對的有利位置。

在過去包括金融服務產品在內的整個物資短缺時代,產品肯定最重要的,只要有了產品,就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就可以帶來企業的價值。按照這一理念,對於金融企業來說,放出貸款,賺取利息才是第一要義。

然而,如今當前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根本變化,已經由產品主權時代、渠道主權時代,進入消費者主權時代。企業也從以自身為主的B2C模式變成了消費者驅動的C2B模式。

而小贏科技在風控方面的一系列舉措其實都是讓廣大投資人安心的舉措,除此之外,。是小贏還通過與眾安保險合作,為用戶提供信用保證保險,也是行業少有幾家上線這項服務的企業之一。能夠得到眾安的助力這本身也體現出眾安對小贏科技的認可,同時履約險的上線也可以讓投資人真正可以做到放心。

不忘初心,讓C端投資人真正有“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在行業雷潮之際小贏科技仍能實現高速發展的關鍵。如今,隨著小贏科技的成功上市,也為行業其它玩家提供了成功的範例。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行業動盪期內成功上市並且取得亮眼表現,這無疑會重塑行業的信心,像一場及時雨一般,推動整個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