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遗珍

匈奴的遗珍

匈奴牌饰

解放前,在今内蒙古西部及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的长城沿线地区,曾收集到很多动物纹和几何纹青铜透雕牌饰/俗称"西番片",在考古文献中通常包括在所谓"鄂尔多斯式铜器"之列。这些偶然发现的青铜器,曾大量流入欧美古玩市场,并以其特有的风格引起某些西方考古学家和东方学家的注意。J.G.安特生在1932年发表的《动物纹中狩猎巫术的含义》和1933年发表的《鄂尔多斯青铜器选集》两篇文章中,著录了20余件青铜透雕带饰。

匈奴的遗珍

闻名世界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以其主要出土地——我国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高原而得名。它包括青铜短剑、铜刀等兵器。马衔、马镳等马具,带扣、饰牌等装饰品。其中,青铜饰牌种类繁多崐,富于变化,尤其引人注目。

匈奴的遗珍

青铜饰牌是一种装饰在衣服上、腰带上或马具上的青铜牌。其形状有长方形、圆角长方形、近似半圆形几类。其图案为镂空式的,除了少数为网格外,大多为动物纹。动物纹也称野兽纹、野兽风或野兽风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动物图案。鄂尔多斯青铜饰牌上出现的动物有马、牛、羊、鹿、虎等,它们的姿势有伫立式、蹲踞式、咬斗式、群兽式等。这些动物写实为主,造型生动,风格奇特,不但反映了匈奴人的游牧经济特点,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故有“鄂尔多斯美术”或“鄂尔多斯野兽风格艺术青铜器”之称。

匈奴的遗珍

匈奴青铜饰牌从上一世纪末就有零散出土物部世。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外国考古学者、探险家陆续深入鄂尔多斯高原一带进行活动,从私人收藏者和盗掘者手中收购到一些饰牌,带往国外,鄂尔多斯青铜饰牌开始引起国外人士的重视。后来,有人在"巴明顿俱乐部"举办过首次鄂尔多斯青铜饰牌展览,接着又有人在巴黎举办过类似的展览,鄂尔多斯青铜饰牌由此轰动欧洲,立时成了古董市场上的时髦货。学者名流、达官富豪都以能弄到几枚青铜饰牌为快事。其结果是饰牌售价猛增,潜入我国盗掘匈奴古墓之风大盛,冒牌赝品也时有出现,造成了考古学界的一场大灾难。

匈奴的遗珍

当时收藏鄂尔多斯青铜饰牌的有私人收藏家,也有大型博物馆。前者如丹麦考古学家安德森、巴黎人鲁;后者如大英博物馆。巴黎人鲁的收藏品数量最多,他的收藏物由法国学者萨尔莫尼于1933年刊布过。持来他收藏的饰牌转售他人,几经易手,落到德国人海特手里。海特买到这批饰牌后,曾于1934年在维也纳的"游牧艺术与野兽纹"展览会上展出过。后来,他将这些展品捐赠维也纳艺术与工艺品博物馆。据说这批收集物后来保存在柏林一家银行的保险柜中,不幸被盗,大部分饰牌下落不明。

匈奴的遗珍

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型博物馆都藏有鄂尔多斯青铜饰牌。近年来,若干数量最大的搜集品(包括海特收藏品残余)逐渐集中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谢克莱手中

匈奴的遗珍

1949年以前,中国的私人收藏家中,卢芹斋收藏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为数最多,A.萨里莫尼于1933年出版了《卢芹斋收藏的中国-西伯利亚艺术品》一书(以下简称《卢芹斋》),收录了300多件卢芹斋的藏品,其中包括40余件青铜透雕带饰。

匈奴的遗珍

卷曲野兽纹牌饰是欧亚草原动物纹样中分布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早期游牧民族艺术,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繁荣期,公元前9~8世纪,并一直延续到秦代以前。

匈奴的遗珍

从年代上说,包括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和早期匈奴时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至秦汉时期(公元前21~公元3世纪),外国考古文献所说的青铜时代和斯基泰及匈奴-萨尔马特时期。早期匈奴文化遗存除我国北方地区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见于蒙古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匈奴在中国北方存在数百年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欧亚草原的历史进程中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匈奴的遗珍

卷曲成环的猛兽形象是斯基泰-西伯利亚野兽问的早期典型母体之一

匈奴的遗珍

匈奴带扣

环形带扣多见于匈奴墓葬的腰部附近,是早期游牧民族使用的腰带扣。

匈奴的遗珍

这种带扣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存中。

匈奴的遗珍

在中国的铁器时代早期出现了以卷曲野兽纹样融入匈奴带扣的样式,塞克勒基金会收藏也有一件和这两件收集品卷曲虎纹类似的带扣

匈奴的遗珍

匈奴的遗珍

公元前后之交际的中亚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中继续流行这种环形带扣,形制发生了某些变化,在环内添加相对的动物形象或其他图案

匈奴的遗珍

与匈奴有关的收集品:铃铛、耳环、镂空铃型锥

匈奴的遗珍

鄂尔多斯铜件 ~ 收集品

匈奴的遗珍

匈奴的遗珍

目前学术界将欧亚大陆草原的东部地区划分大区域:

一、中国北方、蒙古东部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匈奴人和鲜卑先民的活动区域

二、新疆、蒙古西部、东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图瓦和阿尔泰地区-塞种人活动区域

三、俄罗斯米奴新斯科盆地-萨尔马特人、塞种人、丁零人活动区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