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热线数据分析:哪些人容易“看不开”|有人要自杀,你该怎么办?

心理热线数据分析:哪些人容易“看不开”|有人要自杀,你该怎么办?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吧!

有约君说

近日,21岁女子疑因抑郁症在峨眉山景区跳崖事件引发网友关注。

9月4日上午,一名年轻女子站在峨眉山景区舍身崖悬崖边缘,周围聚集的大量游客劝阻其不要轻生,但该女子说了一声“谢谢”后,还是跳了下去。

心理热线数据分析:哪些人容易“看不开”|有人要自杀,你该怎么办?

网传该女子在遗书中自称患有抑郁症,感叹“活得很累,很痛苦”。遗书中还写道,“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愿这个世界多些善意和美好,少些伤害。”

昨天(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每年,自杀都位列全球各年龄段的致死原因前20位之内,全球大约80万自杀者,相当于每40秒就一例自杀。

有人说,自杀就像感冒病毒一样,可以肆意传播,已经属于全球现象。一代巨星张国荣、美国传奇摇滚天团“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当红小生乔任梁等等明星,都通过自杀的方式终结了人间的旅程。

在全球

自杀的男性人数是女性的3倍;

自杀是15~29岁年龄组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群自杀率最高。

在广州

广州市2017年自杀死亡的主要人群是20~29岁;

男性人数是女性的1.7倍;

主要引起自杀的原因为抑郁症和癌症。

自杀行为包括自杀死亡,也包括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相比每一个自杀死亡,约25个人有自杀企图,还有更多人有自杀想法。

自杀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每一个生命的陨落触动着他的伙伴、孩子、父母、朋友或者同事。每一起自杀给大约135人带来深切的哀痛或其他影响。合计每年约1.08亿人受到自杀行为极大地影响。

自杀行为不可避免?

当然不!

有时候,一通电话就能救人一命。

案例

轻生前打了一个电话

少年救了自己一命

今年8月初的一天晚上,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接到一通来自佛山的电话。19岁少年阿伟(化名),早年因故辍学,离家打工做服务员。一次在网吧玩游戏时,他偶然看见一个网上赌博的页面,第一把就赢了几千元,比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还高。阿伟一下便被吸引住,没想到很快就把赢到的又输了回去。他不甘心,继续下注,很快就把自己的积蓄都输光了。

因为担心家人责怪,他一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人,而是用信用卡套现了5000元,又网贷了4000元,后者连本带利滚到了七八千。各方催促还钱的电话开始把他逼得喘不过气来。

阿伟打来电话时是晚上八九点,他告诉接线员,自己正在江边,等待会人少点,就会跳下去。咨询师在电话里和阿伟谈了两小时,告诉阿伟,虽然他做错了事情,但是是可以原谅的,不要用死来惩罚自己。阿伟答应咨询师,当天先回家,会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第二天早上,阿伟再次打通心理援助热线。说自己早上一醒来打开手机,又接到很多催债的电话。他想来想去,还是不敢告诉父母,还是想寻死。咨询师得知这个情况,致电佛山的110报警。非常凑巧的是,阿伟刚刚落水时,佛山顺德警方找到了他,把他救了上来。

阿伟的父母自然知道了此事,帮他处理好了债务。在之后的几次电话回访中,咨询师得知,阿伟和父母搬回到了一起住,轻生的念头没有再有过。

想自杀的都是哪些人?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于2007年10月,提供心理援助热线、突发事件心理救援外展服务和科普宣传服务。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是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首批心理援助热线试点单位之一,从成立之初开始便提供24小时援助。11年来,心理热线共接听热线127321例,处理与自杀相关高危来电5314例(占总来电数的4.2%)。

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援助热线组共接听心理咨询18254例,其中自杀相关来电1834例,占10%。对这1834例来电进行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

  • 大部分来自省外;

  • 男性略多于女性;

  • 年龄集中在21岁~30岁之间;

  • 以未婚者居多;

  • 多个行业都有来电,其中有透露自己职业的来电者中,占比最大的是无业人员,其次是学生、公司职员、专业技术人员;

  • 来电者的文化水平较高,以本科及以上者居多;来电者的情绪以抑郁为主,部分焦虑、愤怒;

  • 来电者主要因为心理健康、精神疾病及婚恋困扰打来电话咨询;

  • 大部分来电者有自杀意念,少部分有自杀计划。

自杀行为和抑郁症常常如影随形。以下几类人群也相对更容易被抑郁症盯上:

  • 遭受重大生活打击,丧偶(尤其老年丧偶)、离婚、失业等。

  • 产后的新妈妈。

  • 老年人。

  • 存在慢性负面生活事件,长期承受着压力,如疾病的痛苦、治疗费的承担等。

  • 过于自卑、常依赖别人、爱自责或抗压能力差的人。

如何发现身边人

有自杀倾向?

广州市惠爱医院副院长李洁认为,每次公众场所、公众人物的自杀事件都容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传播,但这样并不利于自杀的预防,出现类似事件后应该做好善后工作,传播中不应该渲染自杀方式、地点,而要让人们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心里面有焦虑抑郁、绝望时,如何利用社会可利用资源的倾诉,获取家庭和社会支持,渡过心理的难关

就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来说,无论是接线总量还是高危来电数,每年的2月份都是全年的低谷。李洁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过年期间、全家团聚的过程中,心中有郁结者获得了家庭支持,舒缓了焦虑和压力、孤独感减少所致。

心理热线数据分析:哪些人容易“看不开”|有人要自杀,你该怎么办?

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为“共同行动,预防自杀”。李洁表示,自杀行为是基因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其他各种风险因素集合的结果,有时还和创伤及丧失经历结合在一起。预防自杀需要许多努力,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社区邻里、教育者、医护专业人员、政要和官员。

远离自杀从关注自杀开始!

请密切注意有自杀征兆的人:

  1. 出现突然、明显的行为改变;

  2. 出现抑郁的表现;

  3.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4. 有条理地安排后事;

  5. 频繁出现事故;

  6. 饮酒或吸毒量的增加。

有人要自杀,

你该怎么做?

(图片可点击放大)

心理热线数据分析:哪些人容易“看不开”|有人要自杀,你该怎么办?心理热线数据分析:哪些人容易“看不开”|有人要自杀,你该怎么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陈子恺

部分资料来源:广州疾控i健康、南方都市报、《市民卫生急救与应急知识手册》

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出品

有约君猜

你可能还想看以下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