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资本注资2.4亿元厦门见福便利店,占股20%

2018年5月4日,海峡导报记者了解到,红杉资本已经注资厦门见福便利店,占股20%,且给见福便利店做出了大约12亿元的估值。

增资之前,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增资后为1.25亿元人民币。新增股东为北京红杉盛德股权投资中心,出资2500万元,占股20%。

虽然注册资本不能体现出市场对于企业的估值,但它的股份结构可以反映出各方股东的持股比例。上述增资则意味着,红杉资本正式投资见福便利店。

红杉资本注资2.4亿元厦门见福便利店,占股20%

业内人士表示,此番融资,资本给见福的估值大约为12亿元。以此估值和20%股权推算,见福此轮融资或可得到2.4亿元人民币入账,现金流将得到极大的充盈。

据了解,见福便利店创立于2006年,是目前福建规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在厦门、龙岩、漳州、泉州等福建各地都设有事业部,并于2017年入驻江西,目前见福便利的门店有1300多家,80%以上是加盟店。

有了资本助力,又在新零售的“风口”,见福便利店布局显示出加速态势。“五一”前两天,近100位见福人员汇聚见福便利店物流配送中心,一同见证见福便利店物流配送中心二期工程——办公综合楼、鲜食与冷链物流中心的开工动土仪式。

红杉资本注资2.4亿元厦门见福便利店,占股20%

该物流配送中心共分两期进行建设,已完工的一期工程包括烘焙厂、常温配送中心、研发楼三栋大楼。此次开工的二期工程将包括鲜食厂、冷链仓库、常温仓库、综合办公楼四栋大楼。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就在红杉资本注资前后,见福便利店便与台湾冷链协会、康圣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昆山天基空调制冷有限公司、金财通商务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见福便利店物流配送中心二期工程——鲜食与冷链物流中心建厂设计规划的合作框架协议。

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传统便利店向新零售靠拢的动机。导报记者了解到,去年至今,见福联手微软,上线人脸识别会员系统;同年10月,见福便利店与台湾冷链协会、7-eleven、全家鲜食供应商达成合作,自建鲜食工厂,最终做到与台湾 7-eleven同步、同款上新。

见福便利店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其创始人张利在快消品这行的深耕细作。1962年,张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84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玻璃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啤酒瓶厂,正式接触制造业。91年,张利所在的啤酒瓶厂与同安银城啤酒搞联营,张利作为乙方代表来到了厦门,出任同安银城啤酒副总经理。

红杉资本注资2.4亿元厦门见福便利店,占股20%

1997年,张利离开银城啤酒,进入商品批发业,主批雪津啤酒,同时兼批娃哈哈、红牛饮料和统一泡面,“当时量走得还可以,在省内经销商排名中都能排在前面”,尤其是雪津啤酒,更是他的立家之本。厦门最早的雪津啤酒就是他在1997年引进来的,决定转行做便利店的时候,他批发的雪津啤酒数量已经在经销商中名列前茅,一年能稳赚上百万元。

2003年,张利到厦门大学深造EMBA,在“微笑曲线”战略课程中,他被洗脑了。“微笑曲线”给学员们灌输了一条道理:“微笑曲线”中“弧底部分”的全球制造已经供过于求,产业的未来只能集中在“往上翘”的研发和营销两端。

2006年,张利在厦门乌石浦开了第一家见福便利店。当时的厦门便利店行业,其实已是硝烟弥漫,有美资的,有台资的,还有厦门本土的,都有几十家门店各自形成割据势力,彼此之间已经交战多年,对刚起步的见福来说,他们都是厦门的大哥大,而自己就是一个根本不被放在眼里的小弟。

张利见证见福便利店数量增加的过程,到第二年,见福开出了11家门店,到2011年,见福门店总数不满50家。熬过了最初的艰难日子,后来见福便利店进入快速开店阶段,到2017年已经超过1000家,门店遍布全省各地,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连锁便利店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