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改革:可转为正式编制公务员,多地已经实行?

外出总会看到穿着警服穿梭在人群中的工作人员,内心特别羡慕,感觉他们特别有能力,是心目中的英雄。其实,穿制服的不一定都是人民警察,都是兵哥哥,在公安部门,有公务员编制的人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合同制的辅警。正式编制和辅警的待遇,真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感受,辅警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脱辅入编”,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务员。

辅警改革:可转为正式编制公务员,多地已经实行?

《北京市公安局辅警奖励实施办法》中规定:辅警个人获得二等功,符合录用条件的,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可招聘为文职;辅警个人获得一等功,成绩特别突出的,符合公务员录用条件的,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后,可特招入警。

此外,广东省、大连市、内蒙古赤峰市公安局松山分局扥扥都出台了辅警的一系列改革,但是,想要全国进行改革,还需等待。其实,除了立功外,辅警想要转入正式编制,还有这两种方法:

第一种:参加有编警察招录考试

这是辅警获得编制最快速有效的办法, 警察招录中,有编招考有国家公务员招考、地方公务员招考、政法干警考试(取消)、公安院校招考等等。这些考试的内容很多都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你复习相同的资料,即可参加所有的招考,部分招考只需再多学习一个科目即可。

第二种:等待用人制度改变

这种方法有点悬,虽然一直都有消息称辅警将纳入事业编制中,但是具体实施时间一直没有公布。而且现在事业单位也在进行改革,大力缩减编制、精简编制。同时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不可能取消编制,采取合同制的。

辅警转编招录考试中,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将12月份进行,11月初进行报名,想要拥有编制的辅警可以准备学习了,把握住这次机会。

行测题当中常见的使用方程的判定方法

最近几年的事考行测中,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都会出现使用方程来解题的相关题目,根据大量数据分析后发现考题的趋势逐渐由技巧型向理论型转变。换句话说,以后事考考官出题可能更多的偏向于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题型,但目前大多数题还是偏向于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题目,只不过题目本身可能会多设置些条件,加大题目自身解题难度。在事考数学运算题目中,我们发现题型对方程法的依赖越来越强。我们都知道行测不仅题量大,技巧性强,难度系数高,因此熟练掌握方程法在这种考试环境中可以大展身手,缩短做题时间。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相关方程的解题技巧。

对于方程法,大家应该不会陌生,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如何用方程法做题,只不过在行测考试中题目难度比之前的上升了,所以如果我们不做大量题型来巩固练习,我们很难直观地判断出来题型是否适合用方程法,因此我们不仅要多练相关题型,还要学会找出适合解题的方法,所以会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来了解一下行测题当中常见的使用方程的判定方法。

方程法的应用环境:

1、不变量2、基本公式3、文字描述的等量关系

一、不变量

如果题目中存在明显没有发生变化的量,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变量来列方程。

例:老师要把资料书分发给班上的学生,若每个学生分2本,将剩余12本,若每人分3本,将缺5本,那么这个班级共有多少人?

A.13 B.15 C.17 D.19

【答案】C

【解析】此道题目中存在明显的不变量,即总的资料书数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一不变量来列方程。设学生共有x人,则总的资料书数=2x+12=3x-5,解方程得x=17,即这个班上共有17人。

二、基本公式

在诸如利润问题、浓度问题中,一定存在基本的公式,比如利润=售价-成本、溶液×浓度=溶质,公式本身就是等式,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公式列方程。

例:老张两年前投资买了一套商品房,现在该房价格涨了50%,老张因急需用钱,找房产中介以九折出售,扣除2万元的中介费后,老张投资该房子赚了40万元。问老张两年前买该商品房花了多少钱?

A.110 B.120C.140D.150

【答案】C

【解析】利用利润问题错在的固定等量关系,可以设两年前花了x万元,现价为1.5x,依据题意,(1.5x)×0.9-2-x=40,解得x=140,选C。

三、文字描述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如果题干中出现比如谁比谁多(少)、谁是谁的多少倍、谁与谁相等等类似等量关系,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描述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一件皮衣比一件羽绒服贵 18 元,买二件皮衣比买 4 件羽绒服多付12 元,皮衣和羽绒服每件价格各是多少元?

A.12 B.14 C.16 D.18

【答案】A

【解析】此题文字描述中出现了谁比谁多多少,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设一件羽绒服是x元,则皮衣价格为18+x。根据买二件皮衣比买 4 件羽绒服多付12 元可得2(18+x)-4x=12,解方程得x=12。

方程法的技巧性很强,但前提就在于怎么快速的判定是否可用方程法,因为有些题型用特值法更为简单。所以若能判断出可用方程法来解题,则可快速列出方程进行相关计算。因此同学们要在平时练习中多积累做题经验,那么在考试中会很轻松,且会留更多做题时间到其他板块中。如果在行测考试中发现题目明显可以用方程法来做,那么我们会更轻车熟路的去解题,同时成功率也会得到提升,多比别人多几分,成功上岸的几率也会大很多,因此也希望大家多学习一些这类方法,这样才能最终获得理想的成绩。

综合分析题型同学们往往掌握不好,也很难拿到分数,因为不管是题干给出的话比较隐晦,不容易分析,找不到重点,但归根结底在于没有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要想拿下申论,必须将这类题型把握好,因为不管是在事业单位、省考还是国考考查的几率都特别大。所以在这给同学们整理了解题方法。

事例: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

一、句子关键词拆分

一般解释型综合分析往往是对一句话谈理解,所以这句话本身非常重要,先划出句子的关键词。关键词:新技术、创造性、毁灭力量;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连接词是“是”,新技术是主语,创造性和毁灭力量是本质。

二、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思路

所以要想解释这句话,就要知道创造性和毁灭力量代表什么,有什么含义,回到材料或结合全文找到后代入句子,这就是提出观点。接下来按照论证观点、落实观点的原则,开始论证,回到材料找论据的过程,紧紧围绕分析对象,创造性和毁灭力量的现状、影响、原因等方面,找到几个就写几个,放在论证观点部分。紧扣分析对象找对策,放在落实观点部分,如果没有也可以下结论。

三、答案剖析

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意味着它具有创造性的破坏作用,破坏作用实质是创造(提出观点,对创造性和毁灭力量的含义解释了)。新技术的创意和发明,能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性的表现)。同时,技术更新具有加速度的特质(毁灭力量的表现)。要利用这一创造性毁灭力量,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对策)。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和落实观点是写答案的逻辑,但不是找点的逻辑,找点还是按照先回到给定句子出现的当段前后寻找,有无对句子的解释,没有就从第一段读到最后一段,找到要点标注影响、原因、对策等,最后再来加工整合。方法也需要多加练习,希望各位同学能取得好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