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國企業家:除了利與欲,還需恪守心中的道德律|一點財經

致中國企業家:除了利與欲,還需恪守心中的道德律|一點財經

生意、慾望、原則三者如何平衡?而當生意違背原則時,原則高於生意,還是生意大於原則?

關於企業發展的問題,幾天前與向上金服CEO袁成龍有過一番對話他頻繁提及的一個觀點是,做企業要有跑馬拉松的狀態和心態,在創業過程中要存有道德心,責任心以及恪守底線的原則意識。

近段時間,國內企業危機正在此起彼伏的爆發。從P2P接連爆雷引致無數投資人血本無歸,到長生生物的疫苗事件引發醫藥界的巨震,再到滴滴順風車再度出事激起民憤,再到自如甲醛疑致阿里員工罹患白血病。

一系列企業危機事件,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中國的創業環境:

為什麼中國企業家在創業過程當中屢屢跑偏,甚至達到漠視規律和秩序,枉顧社會責任和道德的地步?

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企業都是當中至關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而當這一部分出現問題的時候,或許是整個企業家導向都出現了問題。

至暗時刻,有必要重提企業家精神。

01|追本:選擇對與錯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400多年前,莎士比亞就曾經在《哈姆雷特》中發出過關於選擇的靈魂吶喊。

歐洲政治家莫爾更是慨嘆,“人生中最困難者,莫過於選擇。”人的一生充滿選擇,而在企業家的創業歷程當中,選擇更是無處不在。

只是危機頻發之下,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中國的企業環境:企業家在做選擇的時候,如何才能不跑偏?如何能恪守內心的道德律?

致中國企業家:除了利與欲,還需恪守心中的道德律|一點財經

著名投資人徐小平曾言,假如創業公司是一艘駛向成功彼岸的船,創業團隊則是駕馭風浪的crew水手。一葉舢板能夠穿越重洋,抵達成彼岸;而巨型遊輪也可能觸礁沉默,魂斷海底。所以,選擇加盟哪家創業型、成長型企業,最重要的不是船大船小,最重要的是船長及其團隊。

而根據其近幾年來做創業投資和輔導的經驗,中國創業者,技術上不差,但他們最缺的就是人文修養。對藝術、文學、歷史、宗教等人文知識與素養的缺乏,使得他們在面對客戶、市場、以及利益紛爭時,沒有足夠的精神與心靈支撐。技術與商業模式是大樓,而人文教養是地基。地基看不見,但決定大樓的高度與堅實度。

吳曉波在《大敗局》一書中也曾經提到過,中國許多企業家的體內潛伏和滋生著一種共同的“失敗基因”。正是這些至今不為人察覺的“失敗基因”,使他們始終無法真正地超越自我。

在其看來,這種“失敗基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二是普遍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三是普遍缺乏系統的職業精神。

觀察近期諸多位於輿論風口浪尖的企業——滴滴、長生生物、自如、部分爆雷的P2P平臺等,三大“失敗基因”無疑正中靶心。

透過“自如甲醛疑致阿里員工罹患白血病事件”可見,近段時間以來,有關長租公寓助推房租上漲的聲浪不絕於耳,但歸根結底,在租購併舉方針下,民眾有以更高房租的支出,獲取更好租住體驗和租住服務的權利,這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

但當民眾支付了更高的房租代價,獲取到的卻不是更好的租住體驗,而是連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都要受到威脅時,這就已經不僅僅是正常商業邏輯的問題,而是關乎資本與利益凌駕下,企業價值觀、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缺失,而罔顧健康與生命的問題。

企業的行為往往由企業家的個人意志所主導,而談到企業家的個人意志,歸根究底,唯心而已。

撇除外部環境的影響,上述種種企業危機的出現,對社會及民眾造成的傷害,極大程度上正是源於企業家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缺失所導致的完全功利性行為。

02|溯源:監管是與非

企業家的個人意志雖然決定著企業的行為,但經濟宏觀環境的秩序的建立卻不能僅僅依靠道德。

1800年,當法國經濟學家J·B.薩伊杜撰出“企業家”這個名詞時,他是這樣下的定義:將經濟資源從生產力較低的領域轉移到較高的領域。

20世紀中期,西方最重要的經濟學家熊彼特這樣簡潔地描述說:企業家的工作是“創造性的破壞”。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亦提到,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薩伊或熊彼特乃至馬克思都沒有從道德的範疇來規範企業家的行為。可見,僅僅依靠道德來維護市場秩序,顯然並不現實。

是以,在強調企業家企業家道德感和責任意識的同時,政府及監管部門所提供的法律法規框架,某種程度上,正是類似於企業家行走過程中底線一樣的所在。

某種程度上來講,近期爆出的一系列民生問題,事實上監管方面都責無旁貸。

致中國企業家:除了利與欲,還需恪守心中的道德律|一點財經

按照國務院調查組對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的事件定性,長生生物實際上生產的是“劣藥”而非假藥或者毒藥。

調查說明顯示,長生生物並未按照有關規定,疫苗生產應當按批准的工藝流程在一個連續的生產過程內進行。但該企業為降低成本、提高狂犬病疫苗生產成功率,違反批准的生產工藝組織生產,包括使用不同批次原液勾兌進行產品分裝,對原液勾兌後進行二次濃縮和純化處理,個別批次產品使用超過規定有效期的原液生產成品製劑,虛假標註製劑產品生產日期,生產結束後的小鼠攻毒試驗改為在原液生產階段進行。

熟悉疫苗行業的人士向筆者透露,監管部門對於類似長生生物這種違反批准的生產工藝組織生產行為的處罰,是一經發現,罰沒違法生產所得的三倍,但這與長生生物違法生產所得的鉅額利潤空間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這也是為什麼醫藥行業違反生產工藝組織生產的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所在,因為違法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

洛克在《政府論》中就提到,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裡沒有法律,那裡就沒有自由。缺失了公平和正義的秩序引導的經濟發展,也必將陷入混沌之中。

03|格致:企業短與長

我們強調企業家要有自發的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意識,這是從生而為人的角度出發的理想要求;我們強調監管和經濟秩序的建立,是要構築經濟行為的行為底線。

但企業家需要深刻意識到,經濟規模和人文道義,二者之間絕非互相對立和矛盾的所在,從本質和長遠的角度上來說,商業邏輯與社會責任,更大程度是互相成就的關係。

一個企業,只有當你的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你才會思考“今天我存在是要解決什麼社會問題”;也只有當你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的時候,社會才更好地反哺於你。

致中國企業家:除了利與欲,還需恪守心中的道德律|一點財經

在與袁成龍交流過程中,他就提到,自己挺認同馬雲的一句話:一個真正卓越的領導,一定不是那種個人英雄主義的。

哪種是個人英雄呢?一個企業出了危機之後,力挽狂瀾,泰山崩於前而不變,拯救企業於水火,這就是個人英雄主義。而一個真正卓越和優秀的領導者,他應該在太平盛世時,就盡力避免這種危機的發生。

這也就意味著,在行業處於繁榮或爆發期時,他已經預先想到了風險和責任,不盲目跟風。

袁成龍和馬雲所說的,其實就是企業家精神中遠見精神的所在。一個真正卓越的企業家,其所應該著眼的,絕不僅僅是眼前的利益,而應該是企業更加長遠和美好的未來。

曾幾何時,P2P行業確有許多平臺因為走捷徑、鑽空子而快速做大,但在時間的長河中卻最終消失殆盡。

“你要說這些業務有沒有時間窗口,它確實有時間窗口,但是從長遠來看的話,你真的是想做那一兩年的業務嗎?那是掙快錢的事情。我們看到好多,比如說現金貸,好多公司一時風頭無兩,但最後不是也不讓幹了嗎?過去所掙的錢不都要吐出去嗎?”

“當你想清楚了這個事情的時候,慢慢發展難道不好嗎?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你非要像蹦極一樣,上上下下把自己顛散了。”

在袁成龍看來,金融這個行業跟其他傳統行業有非常大的區別。其他行業,一買一賣,買賣結束的那一刻,風險和收益,收穫和損失可能都已經很明確,買賣雙方的關係也由此結束。但是金融業務恰恰相反,當一筆交易促成的時候,買賣雙方的關係才剛剛開始。有沒有風險,能不能獲得收益,都要一年、三年甚至十年後才能得知。

“對於客戶,對於出借人的財富安全的擔心,可能比擔心自己的財富安全還要更多,因為那是你從事這個業務最關鍵的東西。”

“我們希望跑完馬拉松全程,我們不希望在前面一百米、二百米就力竭了。”一番交流中,這樣的話不斷的在我耳邊提及。

也確實,一個企業唯有懷抱著對於風險的敬畏和危機感,“不求快而求穩,不求大而求強。”,夯實綜合素質,才能成為長距離賽跑中的剩者。

而剩者,乃是最終的勝者。

04|論道:企業家精神

在和袁成龍交流過後,我一直在思考,企業家精神到底是什麼?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美國著作《基業長青》一書中,兩位斯坦福大學教授通過潛心研究18家卓越不凡、長盛不衰的世界大公司——包括寶潔、強生、索尼、福特、IBM、摩托羅拉等的成功經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高瞻遠矚的公司幾乎都虔誠地保存核心理念,其核心理念基礎穩如磐石,不會隨著時代的風潮變異。高瞻遠矚的公司的基本目的、生存原因可以作為千百年的指路明燈,就像地平線上恆久閃亮的星星一樣。由此,它們基業長青。”

為什麼在同樣條件和同樣水平下,經過幾十年發展後,一些公司會得到長足發展而另一些卻逐漸衰落?《基業長青》的研究結果給出的最終結論是:核心理念的堅守。

這與我們所提到的企業家精神殊途同歸。

致中國企業家:除了利與欲,還需恪守心中的道德律|一點財經

從“企業家精神”這個術語的內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種精神品質,“精神首先是一種思想形式,是一種驅動智慧運思的意識形態,”但“精神不完全是僅僅表明個人意識狀況或過程的心理的、主觀的概念,精神相對於意識,它似乎應該是對意識的一種價值抽象。”

企業家精神也是表明企業家這個特殊群體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徵,是他們所具有的獨特的個人素質、價值取向以及思維模式的抽象表達,是對企業家理性和非理性邏輯結構的一種超越、昇華。

而從此前爆發的系列企業危機上看,我國企業家在企業家精神的培養和提升上,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曾經有學者做過統計,在日本壽命超過100年的長壽企業有20000多家,壽命超過200年的日本企業有3000多家;在德國、法國,也都有將近1000家,美國儘管自獨立以來才200多年曆史,但美國百年老字號也有1000多家。相對而言,據一些統計,中國企業中超過150年壽命的老字號大概不到10家。

當然,造成這樣的結果,背後的原因有很多,但無論如何,在政局穩定的當下,將企業打造成一家百年老店,經得起時間和歲月的考驗,都應該成為每一個創業者的終極目標。

05|結語

“科學的不朽榮譽,在於它通過對人類心靈的作用,克服了人們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

技術本身是中立的,但這是個會學習的系統,所以它身上無可避免有設計者的文化和價值體系的某些烙印,因此,我們在價值取向上需要非常審慎。今天我們眼前的這些血淋淋的案例,都將成為影響監管走向和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向。

三十多年前的改革開放激活了最初的企業家精神,讓企業家有了釋放才能、發揮創造力的空間與自由,讓這些人變成了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創新活動的實踐者。

今天,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同樣需要、甚至比以往更加需要企業家精神的存在。

來源:一點財經(ID:yidiancaijing)

封面:鄧 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