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龍執象鼻流紅銅執壺,鑑賞

明末清初龍執象鼻流紅銅執壺,鑑賞

高;17cm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自唐宋元明清以來,各個窯口均有執壺流傳下來。執壺的式樣繁多,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均由壺身、柄和流組成。短流、長流,直柄、曲柄,筒腹、球腹、扁腹、橢圓腹等等。以長流、曲柄的最為秀美優雅。大部分執壺的用途是用來盛某些液體,如水、酒、茶等等。當然有一些沒有實際作用,是觀賞器和祭器。

明末清初龍執象鼻流紅銅執壺,鑑賞

清代銅器與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無論在用途上,還是性質上都截然不同。商周時期,青銅器是貴族世家的標誌,貴族為了弘揚祖德、刻紀功烈,鑄造銅器並記錄在銘文中。禮器使用的多寡,更是體現貴族等級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徵。到了清代,銅器已失去了這些意義,其主要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實用器,如香爐、鼎、瓶、壺、龜、鶴、羊、鹿等,主要用於生活、祭祀及各種儀式中。這部分銅器在造型方面與原器相似,具有商周青銅器的風格,在裝飾上,沒有嚴格仿造商周青銅器的紋飾,而是使用了龍紋、捲雲紋、浪花紋、花卉紋、變形獸面紋、變形夔紋、回紋等紋飾。有些器物上的獸面紋,已不是獸面紋,倒像是蝙蝠。此款前清紅銅銅執壺,以龍為執,是為皇室專用。

明末清初龍執象鼻流紅銅執壺,鑑賞

另一部分,鑄造銅佛像及道家用具。清代宮廷中先後設立了銅器造辦處,大量製造各種銅器,作為內廷陳設、佛堂供奉、太廟郊壇等使用。此執壺為當是帝皇遠赴西藏求佛,特製佛前上貢之用,用料為海外紅銅,做工精細奢華,包漿老道自然,造型獨特如寶石鑲嵌,紋路清晰。栩栩如生,是為存世瑰寶,極具收藏價值,

近年來,明清宮陳設銅器的價格已到千萬元級別,2007年宮廷御製陳設銅器精品價格已超過千萬元。當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估35萬至50萬港幣的清康熙“康熙五十二年制”款御製鎏金銅交龍鈕八卦“無射”編鐘拍至1376.75萬港幣,一對清乾隆“大清乾隆年制”款御製銅鑄刻龍鳳紋雙耳活環方觚估40萬至60萬港幣,拍至1130.35萬港幣。北京翰海當年秋拍中,清雍正“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銅海水龍紋瓶估6萬至9萬元,最終拍至1570.24萬元。行內人普遍認為,這三件清宮御製銅器應為圓明園遺物,這也是拍賣價格飆高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