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人民畫報》記錄的傣歷新年


每年的4月中旬,傣族便迎來了自己的傣歷新年,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潑水節”。這是1959年的潑水節,當時國內外賓客雲集,場面十分熱鬧。

潑水節亦稱宋干節,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節日期間,人民以清潔的水互相潑灑,祝福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平安。

潑水節歷時三日,划龍舟則是節日第一天的一項重要活動。這是當年瀾滄江上的龍舟比賽,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鑼鼓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為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放高升也是潑水節首日傣族人必不可少的活動。放高升是用整棵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後可將整個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

潑水是傣族過年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人們用臉盆、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相互潑水,用潔淨的水衝去身上的汙垢,迎來吉祥的新年。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尋覓愛情、培育幸福的美好時節。節日裡,穿著民族服飾的傣家姑娘成為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節日將臨之際,傣家人會忙著釀酒做“毫諾索”等,姑娘們則忙著縫製新衣服。

傣歷新年總是熱鬧的,佳節來臨時,傣家人會購置嶄新的頭巾、衣裙、花傘來著意打扮自己,還會殺豬、宰牛、蒸年糕、煮米酒,邀請親朋好友歡聚一起吃年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