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劝宋高宗赵构立皇太子,到底犯了皇帝的什么忌讳?

岳飞在1137也就是绍兴七年的时候,曾经向赵构建言,希望能够从赵伯琮和赵伯璩两个养子中间,抓紧找一个合适的来立为太子,岳飞推荐的人选是赵伯琮。岳飞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出于公心。

然而,这件事情不管与公与私,都犯了宋高宗赵构的大忌。

首先一点,当时的赵构只有三十岁,不仅仅是春秋正盛的问题,而且是还在血气方刚的年龄。这个年龄的男人,即便是自己确实失去了生育能力,也不会轻易认怂。即便是放在今天的一个寻常百姓人家,生育能力的问题也事关一个男人最基本的生理尊严。不到万不得已,即便是亲朋好友都不能够随便把这个男人最最隐私的事情拿出来讲,就算是拿出来讲,一个男人年纪轻轻,至少在嘴上也不会承认自己确实不行了。因为毕竟来日方长,保不齐哪天睡狮猛醒,生育能力就恢复了嘛。


岳飞劝宋高宗赵构立皇太子,到底犯了皇帝的什么忌讳?


岳飞催促赵构立储,如果站在赵构的立场进一步解读的话,这不仅仅是岳飞的一个施政建议,同时也是对赵构的最基本男人生理功能的一种质疑。即使退一步讲,对于大宋的国体传统而言,开国皇帝赵匡胤并没有像后世的朱元璋一样在《皇明祖训》里面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立太子这事,什么时候立太子,甚至是立不立太子,在有宋一代根本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和赵构一样,前朝皇帝中的四帝宋仁宗,也一直没有儿子。但是宋仁宗也不立太子,反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在后宫辛勤耕耘劳作,寄希望于生出一个自己亲生的皇位继承人。

有宋仁宗的旧事在前,到了赵构这里,不立太子就不行了?

此外还有一点,也犯了赵构的忌讳,那就是立储这件事情实际上是皇帝的家事。大宋开国从赵匡胤开始,一直就有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官场潜规则。然而这句话本身就是个悖论,在封建王权时代,明规则和潜规则固然重要,但是皇帝的个人意志更加重要。前朝的枢密使童贯,还有太尉高俅,也是广义的武将范畴,但童贯和高俅,就不仅仅是干涉朝政的问题了,他们还和宋徽宗赵佶是艺术道路上的同路人。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岳飞和赵构两个人本来就心有嫌隙。这就比如在职场上,你和你的部门领导关系不好,那么他总能找到各种借口给你穿小鞋,这种借口可能是公司政策,也可能是道德伦理,总之只要他愿意,一点点小事就可以上纲上线。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