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焦慮,焦慮就會放過你

在現代社會,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焦慮"。

有為錢焦慮的,有為工作焦慮的,有為家庭焦慮的,還有為身體健康、子女教育、個人成長、身份地位... ...,可以說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

雖然每個人焦慮的對象有所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對不確定的未來焦慮。

放過焦慮,焦慮就會放過你

焦慮無處不在

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天生愛社交、愛攀比,只有依靠比較,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價值是高是低。

那麼跟誰比呢?如果你生活小康,跟世界首富比肯定不現實,跟街頭的流浪漢比也沒有意義,你只會跟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比,這種比較才能給你真實的感覺。

因此,你的朋友、同事、和熟人就成了你比較的首選對象,他們對你的態度才會影響你的生活質量,你只有發現自己擁有的東西比他們多,得到他們的積極評價,才能體會到快感。反之,如果被比下去,就會陷入深深地焦慮之中。

而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的興起,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比較,我們每天刷朋友圈,可以隨時隨地發佈自己的動態,希望得到別人的點贊,也希望那些看到你動態的人能對自己羨慕嫉妒恨。

放過焦慮,焦慮就會放過你

社會在前進,文明在進步,取得成功你會焦慮,一事無成你會焦慮,原地踏步同樣會焦慮,所以焦慮是不可能被消除的,我們只能學會同"她"相處,直面焦慮,緩解焦慮。

我們常常羨慕小孩子無憂無慮,其實成年人更容易焦慮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生活壓力變重,更是因為我們的眼界變寬了,接觸到的未知越來越多,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多,焦慮也就隨之而來。

因為我們最想要的東西就躲在焦慮裡,然而過高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就會導致焦慮。

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急劇變化的世界中,日常工作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焦慮,並以某種方式與之共處,成為現代人不得不面對的必修課。

放過焦慮,焦慮就會放過你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焦慮呢?

對付焦慮的四大法寶

不想被焦慮支配,首先就是要改變想法。

拿最多見的災難性思維來說,我們不妨改變一下這樣的思維方式。問下自己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發生了我能怎麼應對,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麼;或者做出事實的檢驗,想想自己預測的準確性,事實依據,通過正反面的證據,看看哪個更有說服力?

放過焦慮,焦慮就會放過你

其次坐時光機。

讓我們感到焦慮的結果出現了,我們就坐上時光機,看看一個月以後我的感受是怎麼樣的,然後怎樣去應對它。或者更遠一些,半年以後,我的想法、感受會不會有什麼變化。時光機能幫助我們從這種眼下的焦慮、緊張的思維中抽離出來。

放過焦慮,焦慮就會放過你

再者是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可能聽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有些方式方法可以讓我們去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問下自己,真正眼下讓我感到焦慮、困擾的是什麼?我是不是有真正在著手去解決,我現在做的這些能不能改變目前的現狀?能不能解決我當下的問題?

為什麼要問這些呢?因為大家有沒有發現,特別焦慮的時候,你是沒有什麼行動力的,你在焦慮當中,其實並沒有為了你所焦慮的事情付出行動,你的時間和經歷只是去焦慮,都花在焦慮這件事情上,而沒有花在讓你解決焦慮的事情。當我們去問這些問題的時候,會幫助我們、促進我們更好地去行動。

放過焦慮,焦慮就會放過你

最後一大法寶:接受不確定性。

人不會為“確定”而焦慮,往往是因為不確定而焦慮,“不確定”是無處不在的,但是你也想想,不確定的好處如有活力、驚喜、冒險等。

焦慮的時候會有很多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確定什麼。從不能確切地知道什麼,也許它會發生,也許它不會發生,任何事物都是有可能的。我會在事情發生時做出應對,這樣焦慮也會減少,逐漸改變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