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聽力一點點變差,越來越聽不清別人在說什麼,總是需要別人重複話語,影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朋友在耳邊說話,卻老感覺隔著一層屏障一般,莫名地心生煩憂!

耳朵裡面"嗡嗡"作響,如同養了一群蜜蜂,讓人頭昏腦漲!

耳鳴耳聾,讓人如此煩惱!事出必有因,你知道哪些小習慣會使得耳朵出現這樣的煩惱嗎?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6個傷耳小習慣

01 掏耳朵

掏耳朵的行為對聽力的傷害:一是清理掉耳屎會破壞耳朵內的保護屏障,減少了耳朵的抗菌能力,易發感染;二是耳道皮膚比較嬌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當,最易造成外耳道損傷感染而成癤腫,引起耳部疼痛,嚴重者可致聽力減退、喪失;三是掏耳朵時,不僅不能將耳屎完全排出,還會將耳屎推進去,積累在裡面結成一團,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聽力。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一般情況下耳屎並不需要人為地去掏,它會自行掉出,可能只是打個哈欠,它就已經掉出來了。大多數時候掏耳朵只是大家想掏而已。真正需要掏耳朵的情況是耳道被耳屎堵住了,導致耳痛、聽力下降這種情況,在醫學中被稱為耵聹栓塞。發現這種症狀要及時找醫生處理不要自己掏。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02 擤鼻涕

捏著鼻翼兩側,一口氣把鼻涕排出,甚至有些人用力到耳朵有痛感為止,感覺非常舒爽。但這種舒爽卻可能要付出代價。鼻涕從氣道跑到別的地方,直接使耳內壓力改變,很可能會將部分鼻涕擠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分次運氣,壓力不宜過大,一側擤完了,再擤另一側。

03 濫用藥物

在用藥之前要注意有無耳毒性。常用的耳毒性藥物有氨基甙類抗生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黴素等),抗癌藥(長春新鹼、2-硝基咪唑、順氯氨鉑),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等),抗瘧藥(奎寧、氯奎等),袢利尿劑(速尿、利尿酸),抗肝素化製劑(保蘭勃林),鉈化物製劑(反應停)等。

其中氨基甙類抗生素的耳毒性在臨床上最為常見。服藥一定要遵醫囑服用,或者是按照藥品說明書服用,不可擅自增量或減量,不可擅自搭配藥物服用,以免出現不可控的毒性反應。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04 嬰幼兒餵食姿勢不對

成人咽鼓管全長約35MM,鼓室口約高於咽口2-2.5CM,小兒則接近水平,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故小兒的咽部感染較易經此管傳入鼓室,同時嬰幼兒喝奶時,其頭位過低,或在其哭鬧時餵奶,分泌物和奶液也容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感染。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05 長期戴耳機或處於噪音環境

常在噪聲環境中,且不帶防聲耳塞或耳罩,易患噪聲性耳聾。若是長期帶著耳機聽歌,看視頻,也會損傷聽力。尤其是在地鐵、公車等噪雜環境中,為了聽清楚耳機裡的聲音,人們會不自覺地把音量調大。而這種行為對耳朵的傷害非常大,近距離高分貝的噪聲會造成人內耳的毛細胞損壞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噪聲性耳聾,這樣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從保護聽力的角度出發,買耳機應該選擇質量佳、雜音小的耳機。戴耳機的時間不宜過長,一小時左右就應該讓耳朵休息一下。聽音樂的聲音應該以感覺舒適悅耳為宜。長期的生活環境或者是休息的氛圍以寧靜為好,不宜處於長期噪音嘈雜的地區。

06 過度飲酒

長期、過量酒精刺激,耳部可能會出現耳朵發悶發脹、突發性耳聾等情況,導致聽力受損。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李希平醫生溫馨提示: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應愛惜耳朵,摒棄那些不健康的習慣,保護好我們的耳朵。在用藥之前,也要熟知它的副作用。不熬夜、不酗酒,健康規律地生活。

醫生簡介:

首大李希平:細數那些傷耳的小習慣,以後別再做了!

坐診北京安貞醫院、北京首大眼耳鼻喉醫院。

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耳鼻咽喉臨床工作20年。擅長領域:耳鼻咽喉疾病的診治,人工耳蝸植入,耳畸形矯治,突發性耳聾,眩暈的外科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