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張就想上廁所,注意這個病——腸易激綜合徵了解一下

為了解決這一困擾,多數人會去醫院就診,而在進行了血、尿、糞、彩超、胃、腸鏡等一系列檢查後,並未發現任何異常結果,有些人如果比較焦慮,可能會反覆奔走於各大醫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實際上如果有上述情況,你可能是得了

腸易激綜合徵

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實際上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或減少)和大便性狀異常(糞便乾硬或是稀軟)的症狀群,且腹痛和排便相關(大多是排便後腹痛可以改善)。上述症狀往往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白天一般比較明顯,夜間睡眠後無發作。

一緊張就想上廁所,注意這個病——腸易激綜合徵瞭解一下

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主要靠臨床症狀,但前提是完善相關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就是血、尿、糞、腸鏡、彩超等檢查結果都沒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醫生會先讓患者做完相關檢查才會做出診斷)。如果病程6個月以上(患者在就診前的6個月內出現上述症狀)且近3個月來反覆出現腹痛,發作頻率至少為每週1天,並伴有下列特點中的至少2項:① 腹痛與排便有關; ② 伴排便次數改變; ③ 伴糞便性狀改變(塊狀/硬球便/稀糊/稀水便),就可以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徵。

為什麼會得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的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但羅馬Ⅳ標準稱它為腸-腦互動異常,強調其症狀產生與胃腸動力紊亂、內臟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變、腸道菌群改變、中樞神經系統處理功能異常有關。此類患者常有焦慮、緊張、抑鬱等情緒,精神心理因素可誘發或加重上述症狀。

一緊張就想上廁所,注意這個病——腸易激綜合徵瞭解一下

腸易激綜合徵是多種病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治療也應針對不同病因制定綜合性的方案。

首先對於具有緊張、焦慮、抑鬱情緒的患者,應積極進行精神心理調節;其次是飲食調整,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及膳食結構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胃腸功能紊亂,進而減輕臨床症狀; 藥物因為受其副作用及安全性限制,只有症狀明顯且經上述治療效果不理想時,才會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解痙/通便/止瀉/益生菌/精神調節藥物)。

一緊張就想上廁所,注意這個病——腸易激綜合徵瞭解一下

總結

腸易激綜合徵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疾病,它主要是精神心理狀態、飲食習慣、腸道菌群、胃腸動力等綜合作用而產生的一系列不適症狀,而胃腸結構和生化檢驗並無異常,而且它本身不會對身體健康狀況產生嚴重危害。但是如果反覆有上述症狀,建議至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後,再依照醫囑進行相關調節或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