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臣:中國中西醫睡眠醫學的開創者

孙书臣:中国中西医睡眠医学的开创者

孫書臣近照

孙书臣:中国中西医睡眠医学的开创者

孫書臣和他的科研團隊

2017年,在噹噹網等電子商務購書平臺,有一本名為《黑夜的魔力》的書,登上了暢銷榜。

這本在噹噹網全五星百分之百好評的出版物,將臨床醫生在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系列離奇病例以故事形式講述給讀者,同時附上專業的點評,使人們對睡眠疾患有了全新認識,加深對睡眠的瞭解。

這本書的主編孫書臣,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安門醫院(南區)睡眠中心、睡眠評價研究室首席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孫書臣在2000年左右,開始涉足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等睡眠疾病至今近20年,因為技術手段先進,醫療效果良好,在患者中有著非常好的口碑。他和他的同事們已使廣安門醫院睡眠醫學和其團隊的診斷治療實力排在全國前列。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可是,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本來屬於人生常態的睡眠,竟成了不少人的奢侈品。

據資料顯示,人群中有高達40%左右的睡眠障礙患者,這一比例觸目驚心。

為了揭開睡眠疾病的黑色面紗,我們來到中國中醫科學院,走進了孫書臣創辦的睡眠中心。

1、睡眠再認識:“打呼嚕其實是種病”

在中國的傳統文學中,對江湖好漢的經典描寫,往往都有一些共性:除了飯量大,就是睡得香。

例如“鼾聲如雷”、“呼呼大睡”等,都是用來形容人們睡得沉、睡得香的成語。民間更用“心寬體胖”一詞,來形容一個人心情愉快,無所牽掛,因而人也就發福發胖。

至少,在老百姓的字典裡,上述詞彙都是褒義詞。其呈現出來的狀態,多少令人有些羨慕。

可在孫書臣看來,如果一個人睡覺時打鼾嚴重,可能就是一種睡眠疾患!

在孫書臣主編的《黑夜的魔力》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北京炎熱的夏日,天氣悶熱難捱。

公交司機老劉正駕駛著公共汽車,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老劉困得不行,眼睛艱難地一下一下睜著。迷迷糊糊地過了紅綠燈,老劉猛地睜眼一看,竟然眼看就要撞車了!他忙踩剎車,沒踩住,往左一打方向盤,把隔離帶欄杆給颳倒了。這時逆向車道上又開過來一輛出租車,兩輛車就這樣撞上了。然而公交車仍未停下,它帶著滿車的乘客,瘋狂地撞向人行道,撞在了道旁的電線杆子上,車終於停了。

車禍中,有四名乘客不同程度地受傷,交警勘查完現場,把老劉帶到交通隊做了一個酒精測試,結果發現老劉並沒有喝酒。

可是,一個有十幾年駕齡的老司機,怎麼可能莫名其妙地犯了這樣一連串錯誤呢?如果不是因為喝了酒,那又是什麼原因呢?

且聽孫書臣為我們揭秘——

原來,老劉現在白天嗜睡,晚上行為異常,幾年前出車禍都是因為——打呼嚕,醫學上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而且老劉患的還是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伴重度睡眠低氧血癥。

孫書臣介紹說,過去,打鼾(俗稱打呼嚕)一直被認為是睡得香、休息好的標誌。不過現在,人們的觀念在隨著睡眠醫學的發展而改變。打鼾,特別是打著呼嚕突然停止喘氣,正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當一個人夜間睡眠,呼吸停止持續的時間超過十秒時,即可認為是睡眠呼吸暫停。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是以睡眠中呼吸反覆停頓為特徵的一組綜合徵,每次停頓時間≥10秒,通常每小時停頓次數>5次。患者睡眠多伴有缺氧,白天也會頭疼頭暈、咽乾口苦、嗜睡犯困等一個或多個症狀。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佔睡眠疾患來就診患者1/3-1/2,是具有高度危險性的一種疾病。其往往也是誘發高血壓、心律失常、反流性食管炎、夜尿增多、糖脂肪代謝紊亂、腦卒中等併發症的元兇。

打鼾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而且經常影響家庭的和諧穩定,甚至還給社會帶來不小的危害。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和交通事故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

2003年3月美國商業週刊顯示:在美國,與睡眠問題相關的主要經濟損失為450億美元,其中機動車交通事故佔130億美元。

像老劉一樣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為什麼駕車嗜睡呢?這是因為睡眠呼吸暫停干擾了睡眠的質量和連續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發生後,隨之出現呼吸用力、憋氣、睡眠困難、缺氧等,這些症狀逐漸加重直至睡眠變淺、睡眠中斷或完全醒來。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每夜出現這些情況的次數可達數十次到數百次,並持續數年,使睡眠不再具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作用。

同時,這種頻繁的覺醒或微覺醒,必然導致睡眠的片段化,這是導致白天嗜睡的重要原因。

孫書臣非常鄭重地建議我們:

如果發現親朋好友有白天開車睡著或犯困,夜間還打鼾的情況,一定要提醒他們就醫。否則,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2、抑鬱、焦慮:工業文明“派來”的隱形殺手

有睡眠,就有失眠。這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睡眠質量再好的人,也會偶爾有失眠的時候。但習慣性失眠,就是一種疾病了。

嚴格來說,失眠症並非現代人的專利。但在農耕文明時代,失眠往往是那些讀書、有學問的人才有的現象。

“十年寒窗苦讀,一舉天下成名”,是每個參加科舉考試的人的夙願。他們用腦、思慮過度,伴有失眠是件很自然的事。

但那時的普通百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失眠並不普遍。

所謂失眠,在古代是種“高級病”。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工業化的洪流席捲著人類成為機器的附庸,工人是流水線的組成部分。卓別林所飾演的工人,在不斷加速的作業線傳送帶上被壓迫得精神失常,最終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資訊海潮般衝擊我們的生活,這些海量信息使人們良莠難辨、無所適從。

孫書臣介紹說,失眠疾病的存在和以此為主訴就診,比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要早,但解決起來更加複雜。因為導致失眠的因素非常多,除了現實壓力大、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等還有不同的繼發病因和用藥不當所導致的。

失眠的危害有很多:心慌、心跳過速、焦慮、抑鬱、煩躁;許多人白天愛發脾氣,一瞭解,原來是頭天失眠沒有睡好覺。而我們一般會認為脾氣大,是一個人性格或修養不好。

抑鬱與焦慮,似乎已經成為現代都市精英的兩個關鍵詞。

孫書臣說,抑鬱症的早期表現可能就是睡眠障礙,假如失眠持續長達一年,就可能導致抑鬱狀態和抑鬱疾患。

焦慮與抑鬱,是相反的兩種疾病。前者表現為過高的喚醒狀態,導致了不安,恐懼,緊張,多慮,還有生理方面的呼吸急促,消化異常,尿頻尿急,心慌,頭暈,胸脹,胸悶等等,而後者在過高的抑制狀態下,則以思維反應遲鈍,理解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注意力下降,同時以明顯的悲觀情緒為主、情緒低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但兩種疾病也會相互轉化,甚至在同一患者身上,焦慮症與抑鬱症如果是混雜存在的,那就需要綜合考慮和分析治療了。

孫書臣說,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對抑鬱或焦慮症,規範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孫書臣特別強調:

關於抑鬱與焦慮症,診斷與治療是有一套國際標準的。所以,難點不在於診斷與治療,因為只要是該專業領域的醫生,都會按照國際標準給出正確的診斷結果和診療方案。

最大的難點,其實是在於病人能否嚴格遵從醫囑吃藥。

孫書臣舉例說:醫生要求病人吃三個月的藥,假如病人只吃了一個月的藥,自己停藥了;等再出現病情,則須加大藥量並延長用藥期,才可以控制。

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病情不僅沒有控制,反而加劇了。

比如有些抑鬱症患者,會走上自殺的不歸路。

孫書臣提醒大家:

抑鬱症患者走向自殺都會有一個過程。因此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會有某些傾向,多少會提前暴露出一些問題。

遇有這樣的病患,家人與親朋應多給予關注,多點陪伴,多帶他外出運動、旅遊,並督促病人規範用藥,鼓勵病人走出心理陰霾,重獲新生。

3、睡眠病人:“願以千金換良宵”

孫書臣說,在近二十年的臨床實踐中,遇到很多種類型的睡眠疾患案例,其中一些病例對我們普通人也很有啟示與警示意義。

有一位中年男性病患,經過西醫診斷,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但卻沒有引起重視。因為不重視,就沒有好好去治療,而且夜裡經常心絞痛,每次都靠吃硝酸甘油緩解。

他認為心絞痛就應該是心臟病導致的,但是白天到醫院檢測結果顯示心臟沒有大問題。病人白天上班嗜睡,還打呼嚕,導致和周圍的人關係不好。

在朋友的推薦下,患者來孫書臣的睡眠中心檢測,確診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引發的心絞痛。醫生指導患者採取了持續正壓通氣也就是呼吸機治療,同時控制局部炎症。最後,患者睡眠問題得到解決,晚上也再沒有犯心絞痛。

有一位老太太,二十年前就被診斷為失眠,但總是治不好。她表現的特點,不是失眠症狀中的入睡困難。而常常是半夜醒來,就不能再繼續入睡,必須要半夜溜達一圈再入睡。

老人吃了許多藥物,效果都不理想。醒來睡不著就再在地上走一走,然後又能睡。來找孫書臣就診時,孫書臣給出的診斷是不安腿綜合徵。這種病的特點就是患者在夜間睡眠中,腿部會出現異常的感覺,如疼痛、蟻行感或蟲咬感,導致半夜醒來難以入睡,一般通過下床活動一段時間得到緩解而再次入睡。

當孫書臣治好了老太太的不安腿綜合徵,也就一舉解決了她二十年的“失眠”問題。

孫書臣說,失眠的病因很複雜,原因非常多。有些時候,失眠是別的病因引起的,把該病因解除了,失眠自然也就解決了。

都市白領,現在是睡眠障礙疾患的主流人群。

有一個小姑娘,上大學壓力大,週六在家裡一睡一整天,醒來之後,精神狀態依然很不好。到了學校早晨起不來,白天精神狀態極差,上課打瞌睡,一直萎靡不振。

孫書臣說,這其實就是因為睡眠不規範導致的生物鐘紊亂。這種情況下的治療,不主張吃太多藥物治療,可以採取很多非藥物療法來調整睡眠節律的干預方式。

首先,要儘量早睡,通過每週早睡一點,慢慢調整;限定起床時間,還要適當運動,要多出去曬太陽(提高體溫線)。生活慢慢有規律了,睡眠自然就會好了。

孫書臣介紹說,人們常說的補覺,其實是補不了的。睡眠無法儲蓄,更不要透支。週六、週日也一定要有規律地睡眠,用多睡來補覺,只會導致睡眠節律的紊亂。如果一直處在混亂的睡眠節律中,就會一直睡不好。

其實,比白領睡眠質量更差的,是白領們的老闆。

有一位上市公司老總,天天看自己公司股票走勢。股票上漲,就喝大酒睡大覺;如果下跌,就開始苦惱焦躁,導致入睡困難。

孫書臣說,睡眠不好千萬不要靠飲酒,酒精只能短暫抑制大腦,讓人入睡,但是三四小時後,就會開始亢奮,反而再也睡不著。

我們應該把睡眠和工作分開,不要把工作帶到家裡。床就是睡覺的,不要躺在床上思考問題,不要上床了還考慮工作,從而把壓力帶到床上。一定做到不困不上床,醒了就要離開床,這樣才能克服失眠。

這位老闆擔心自己睡不著,睡前就拼命鍛鍊,還喜歡夜晚看驚悚小說來分解壓力,這些行為都會讓人興奮、激動而不能入睡。

孫書臣建議,睡前兩小時不要做劇烈運動,而是適量活動。

孫書臣記得,有一位睡眠障礙患者在來看病時,滿懷急迫地對大夫說:

“每天都失眠,太痛苦了!您要是幫我把睡眠問題解決了,我花多少錢都願意!”

幾個療程的治療下來,這位患者帶著滿意與感激走了。

而他實際上,也沒有花費多少錢。孫書臣強調認識睡眠重要性、瞭解睡眠知識、搞好睡眠衛生健康問題,從而獲得一個好的睡眠也許並不難。

4、從名醫到名師:傳承祖國醫學,造福八方人民

1980年,孫書臣從北京103中學考入北京第二醫學院(今首都醫科大學),就讀醫療系,畢業出來就是臨床醫生。

5年後,孫書臣被分配到天壇醫院耳鼻喉科,後調到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並參加了醫院自辦的脫產西學中班。

孫書臣有5年西醫科班的理論功底,又有西醫的臨床工作經驗和實踐。他進入中醫班,利用西學中班這一機會把中醫的精髓盡數來了一次系統的學習,為後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睡眠疾病的卓越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個世紀40-50年代,因為腦電技術和多導睡眠監測技術的發展,才發現其實睡眠分為深淺睡眠、快速動眼期等,從而把睡眠醫學領域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980年,我國有了第一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的診斷。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孫書臣把目光投向睡眠醫學領域。而孫書臣,也像許多國內外其他睡眠專家一樣,既是本專業(耳鼻喉)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新的睡眠醫學領域的專家。是我國當代睡眠醫學的探路人之一。

孫書臣作為召集人、執筆人,於2014年帶領學術團隊制定出版了中醫第一個睡眠呼吸方面標準,即召集國內專家組執筆完成了《兒童腺樣體肥大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的專家共識》,為中醫治療睡眠呼吸疾病的指南,做了學術鋪墊。

2013年,孫書臣在領導的支持下,在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南區成立了睡眠醫學中心。

別的醫院睡眠中心往往設立在耳鼻喉、呼吸科或神經內科等下面,而廣安門醫院南區的睡眠中心,則是獨立的二級機構,與內、外、婦、兒等科室並列,當時在國內是不多見的。

孫書臣說,這也側面證明了睡眠醫學的重要性和醫院領導的高瞻遠矚。

在孫書臣的內心深處,“名醫”和“名師”這兩個頭銜,涵蓋了他不同年齡段的歷史使命。

隨著學術造詣的不斷深厚,孫書臣把更多的精力投在了教書育人。

這些年,孫書臣所帶的碩士生、博士生,都以優異的學術成果獲得用人單位的好評;他們的精湛醫術,得到病患的信任與讚揚。

腺樣體肥大,主要集中在兒童患者身上。這種疾病,不僅嚴重影響病兒的睡眠,而且會導致兒童智力低下和麵貌改變。

患兒還會焦躁、易怒和多動,有時容易被大人誤認為是多動患兒。

孫書臣的碩士生喬靜醫生,對腺樣體肥大病人做了大量的調查,用中醫的理論對病例做了歸納:根據舌像、症候等,完成此病的證型劃分,對辯證用藥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調查中,孫書臣的研究團隊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甜食與兒童腺樣體肥大密切相關。比如腺樣體肥大兒童,上午讓小孩吃了巧克力,到下午或晚上,小孩睡覺就會打鼾。這對預防和治療兒童腺樣體肥大,很有實踐意義。

孫書臣總是教導學生們,不光要學習中國中醫的傳統知識,還要走出國門,去學習外國最先進的高新科技。

孫書臣的學生段瑩,今年博士畢業。是國家教委資助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與美國哈佛大學的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了現代醫學知識。

段瑩博士將祖國醫學與現代醫學完美結合,完成了博士論文《兒童腺樣體肥大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的篩查量表》。通過這個量表,我國基層醫院和社區衛生院在沒有相關的檢測儀器的情況下,只需通過家長問答填表的方式,就可以進行此病診斷,使患兒得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孫書臣在講到兒童病患時,眼裡閃著痛惜與慈愛的光芒。

據孫書臣介紹,腺樣體肥大會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發育。患兒因為腺樣體肥大,導致打鼾;打鼾就會缺氧,缺氧就睡眠不好;從而導致長不高、坐不住,焦躁多動,影響智力發育。

腺樣體肥大,還會導致病兒必須張口呼吸,從而使嘴唇上翹,嘴合不攏,牙齒不整,最終發展為“腺樣體面容”。

孫書臣團隊像喬靜醫生與段瑩博士的研究,能幫助患兒找回聰明與美麗,可謂功德無量。

孫書臣經常對自己的學生語重心長地說:

你們畢業了,最好不要都留在老師身邊。否則你們出於尊重老師,在思維上,可能永遠都放不開,不能放手去創新與顛覆。

現在,段瑩去了空軍總醫院臨床睡眠醫療中心,喬靜去了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

正如孫書臣所期望的,他的學生們正在沿著老師所開創的學術之路,繼往開來,兢兢業業,為推動我國的睡眠醫學事業而奮鬥前行。

醫者仁心。

在孫書臣身上,我們能感受到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

中醫與西醫,各有優長與侷限,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做貢獻。

所以,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孫書臣一直秉承治病三個原則:

在疾病治療上,首先,要為病人選擇最有效方法;其次,選擇副作用小和創傷小的;最後,儘可能減少病人開支上,推薦最經濟方法。

孫書臣認為,這三點不光是他本人,也是所有同行都應該做到的。

例如,為了節省鼻腔疾患和腺樣體肥大患兒家庭的醫療成本,孫書臣在古籍裡尋找靈感,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終於建立“中醫鼻病序貫療法(SST)”。

同一付中藥,在煎煮過程中先用蒸汽燻鼻子,再收集蒸餾水點鼻子,最後熬成的藥湯口服。

一付藥,同時完成了燻蒸口服等內外治療功能,不光療效比傳統單純口服要好,還大大減少了病人的治療經濟負擔。

在治療睡眠上,孫書臣也在不斷尋找性價比更高的治療方案,以便普通患者都能治得起、治得好,而且好得快。

孫書臣每天的日程,都排得非常滿。

每週,他要在廣安門醫院北區和南區輪流坐診,還要承擔研究生教學與科研任務。

睡眠醫學中心年門診量近萬人,除了北京患者,不少人是從外地甚至國外慕名而來,滿意而歸。

宋朝大文豪蘇軾曾有詩云:

“日長惟有睡相宜,半脫紗中落紈扇”。

說的是人生一世,充滿憂煩;若能隨時安然入睡,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而孫書臣和他的團隊,正是用最權威的現代中西醫睡眠醫學技術,為天下睡眠障礙者,送去幸福生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