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衆

古斯塔夫∙勒龐(1841-1931): 法國才子,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對社會現象有出自直覺的深刻感受力。《烏合之眾》於1895年出版,百餘年前的作品,時間驗證了他的預見性。

本讀書筆記把內容重新精編排序,加入一些嚴謹的心理學實驗、事例和思考,以求框架清晰,簡明易懂。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勒龐的預見:

A群體力量的崛起

勒龐所處的時代,傳統的宗教政治及社會信仰正在毀滅,現代科學和各種發明,給工業帶來鉅變,反映在政治生活的層面,則是群眾作為一種民主力量的崛起。(網民是人類社會迄今最大的群體)

現代社會中,群體的意見越來越傾向於變成政治的最高指導原則。群眾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來源,但不尊重自由的民主,必然會使人們本來要用它來馴服權力的願望完全落空。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阿克頓爵士。

B當代人失去自我判斷能力

群眾日益被大眾文化所湮沒,這種文化把平庸低俗當做最有價值的東西,當代人失去自我判斷能力。(如今是“娛樂至死”的時代,各視頻平臺,只要能吸引眼球,再低俗也有人幹。)

C 創造和領導文明的力量仍是少數知識貴族

雖然正在進入群體的時代,創造和領導文明的力量仍然是少數知識貴族,而不是群體。(令人想起《人類簡史》中的設想的超人類)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群體的分類

A異質性群體

異質性指的是成員間性格、智力、情感、社會背景等不同,由異質性個體所組成的群體稱為異質性群體(如陪審團、明星的粉絲團、股民群體、網民群體等)

B同質性的群體

由派別(政治派別,宗教派別)、身份團體(軍人、僧侶、勞工)、階級(中產階級、農民階級)所組成的群體。

本書只討論異質性群體。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第一部分: 群體心理的特點

一、群體無理性

群體與事實、推理、邏輯無緣,它只受到情感、本能的驅動,表現為群體無理性。

群體不受理性的指引,不接受討論,看問題簡單化,要麼全對,要麼全錯。

推動群體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和本能,如尊嚴、自我犧牲、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愛。

二、群體不關心真正的事實,想象力卻強大,並且只相信想象出來的事實

群體不關心真正的事實,而是通過一鱗半爪的片段進行推論,得出一些片面偏激的結論。(網絡時代,一個事件經常反轉再反轉)

群體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強大而活躍,而且非常敏感。

史學著作中,打動群體心靈的是想象中的英雄,而不是當時的真實英雄。

自從文明出現,群體便一直處在幻覺的影響中。群眾從來沒有渴望過真理,假如謬論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論。凡是能向他們供應幻覺的,很容易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三、群體衝動易怒,像是野蠻人

群體衝動,易變和急躁,並且急於行動,與原始人非常相似,願望受阻的群體,正常狀態是激憤。

群體,只有強大的破壞力,徹底摧毀一個破敗的文明,一直就是群眾最明確的任務。

四、群體的情感是宗教情感

專橫和偏執是一切類型群體的共性。

群體信仰的性質就是宗教感情,偏執與妄想,是宗教情感的必然伴侶。這種情感的特點:對想象中的某個高高在上者的崇拜,盲目服從他的命令,要求狂熱的宣傳,傾向於把持不同意見者視為仇敵。

(這正是粉圈經濟的基礎,難怪說,腦殘粉,惹不起。

PG ONE紫光閣事件:2018年1月4日,《紫光閣》雜誌社官方微博發佈了三條微博,點名嘻哈歌手PG ONE歌曲涉嫌教唆青少年吸毒與侮辱婦女,並呼籲公眾人物應傳播社會正能量。而7日晚,一條“紫光閣地溝油”的熱搜出現在微博,原來是PG ONE的粉絲誤以為紫光閣是一個連鎖飯店,並想通過“去投訴衛生問題”、“以後誰都不去吃”等方法抵制並搞垮紫光閣。下圖為粉絲群截圖。)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群眾不管需要別的什麼,他們首先需要一個上帝。一切政治、神學或社會信條,要想在群眾中紮根,都必須採用宗教的形式,從而能夠把危險的討論排除在外。

當拿破崙壓制了一切自由,讓每個人都對他的鐵腕有切膚之痛時,向他發出歡呼的正是那些最桀驁不馴的雅各賓黨人。

五、群體也可以表現出崇高的道德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但從行動看,群體可比個人表達的更好或更壞,全看環境如何,群體固然經常是犯罪群體,但也常常是英雄主義的群體。

以名譽、光榮和愛國主義作為號召,最有可能影響到群體,經常可以達到使他們慷慨赴死的地步。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第二部分:身處群體中的個人

有意識人格消失,無意識人格佔優,思想和感情,通過暗示和相互傳染,轉向一個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觀念轉化為行動的傾向,是群體中的個人所表達出來的主要特點。

群體中個人的變化是如此深刻,可以讓一個守財奴變得揮霍無度,把懷疑論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實人變成罪犯,把懦夫變成豪傑。

一、有意識人格的喪失

二、責任感喪失

在群體中,個人受到群體情緒的傳染,相信法不責眾,喪失正常的責任感。

(校園暴力事件中,施暴的小群體,不容被虐待者任何的反抗,單個個體是絕不敢這樣做的。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2012年中日釣魚島爭端,在西安的群體遊行中,受群體情緒的狂熱感染,一個平時每年會義務獻血兩次的普通瓦工,手持U型鎖,將素不相識路過的豐田車主打穿顱骨,被判刑十年。)

三、智商急劇下降,易受暗示且輕信

個人身處群體之中,很容易受到暗示而輕信。

1951年的阿施從眾實驗:

下面有四根線條,左邊是標準線條,右邊是三條試驗線條,哪一條線條與標準線條一樣長?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阿施告訴前來參加試驗的學生要做一個關於視覺測試的試驗,然後他讓被試驗的學生坐在一張有七到九個人的桌子旁,讓他們判斷標準線條和哪根試驗線條是一樣長的。真正的被試學生只有一人,其他人全是知情人。他們異口同聲地給出錯誤答案,而被試學生在群體的壓力下,也同樣選擇了錯誤答案。在18組實驗裡,共12位被試學生在壓力下選擇了錯誤答案。

此實驗證明了在群體中,個人的判斷非常容易動搖。

第三部分:如何操縱一個群體?

一、群體的領袖

從事實上看,世界的一切偉人到一小夥人中的小頭目,都是不自覺的心理學家,對群體性格本能的十分了解。

領袖更可能是實幹家,而非思想家,他們強烈的信仰使他們的話具有極大的說服力,群眾領袖握有非常專制的權威,這種專制性當然是他們得到服從的條件。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二、斷言、重複和傳染便是操控群體的秘訣

當領袖打算用觀念和信念影響群體的頭腦,這三種手段最為重要。

作出簡潔有力的斷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證據,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群眾頭腦最可靠的方式之一。群體感情的特點就是極為簡單而誇張。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誇大其詞,信誓旦旦,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

觀念只有簡單明瞭,才會被群體接受,詞語的威力,與所喚醒的形象有關,同時又獨立於他們的真實含義,最不明確的詞語,如民主,社會主義等等,反而影響最大。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哲學觀念,花了一個世紀才深入群體心中,一旦它變得根深蒂固,其不可抗拒的威力,盡人皆知。

新政府的具體工作就是用新的名稱,把大多數過去的制度重新包裝一遍。

如果沒有不斷的重複斷言,而且儘可能的措辭不變,它仍然不會產生真正的影響。(納粹的宣傳部長戈林說: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

各種觀念,感情,情緒和信念,在群眾中都具有和微生物一樣強大的傳染力,群眾的意見和信念,尤其會因為傳染,而絕不會因為推理而得到普及。(傳銷的手法與此類似,傳銷的洗腦,會讓某些入坑的人真心相信,甚至一些高知都無法自拔,傳銷的組織者便是使用了這三種強有力的手段)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三、利用名望操控群體

名望分兩類,先天的名望和個人名望,先天名望來自稱號,財富和名譽,後天或人為的名望,只需一個人佔據某種位置,擁有一定的財富或頭銜。

名望是說服群眾的一個基本因素,名望的產生與若干因素有關,而其中成功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網上流傳的都是馬雲演講,但如果成功的光環退去,就不會再有吸引力,現在誰還會去看賈躍亭的演講視頻呢?)

法袍和假髮是法官必不可少的行頭。

普通人極易受到權威、聲望的支配。

電擊實驗:1963年,耶魯大學的米爾格拉姆做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是否能夠拒絕?過程不贅述,實驗前預測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會狠心到使用最大的電擊量,但實驗結果卻是:居然有60%的受試者在權威者的命令下,狠心地使用了最大的電擊量。

1974年又做了一些延伸實驗,證明僅僅是改變下令者的衣著,由制服改穿常服,服從度就下降了20%。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第四部分:某些特定群體的研究

A、犯罪群體

群體犯罪的動機是一種強烈的暗示,參與這種犯罪的個人事後會堅信他們的行為是在履行責任,群體行為,絕對是無意識的。(二戰中,希特勒的支持率曾經達到99%,德國人是否都是戰爭罪犯呢?)

B、陪審團

異質性群體中的陪審團,也表現出易受暗示和缺乏推理能力的特點。

陪審團對自己可能成為其受害者的案情毫不留情,對於因感情而違法的案件則十分同情,也深受名望的影響。所以傑出的律師,在於打動陪審團的情感,不要做很多論證,只用十分幼稚的推理形式。應該大力維護陪審團,因為它是唯一不能由任何個人來取代的群體類型。對於錯案,從陪審團中找回清白的機會,遠大於地方法官,因為讓法官認錯不太可能。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中國沒有陪審團制度,社會輿論便是最大規模的陪審團,在那些眾人皆知的案件中,如藥家鑫案,大眾因為自己可能成為受害者而傾向於重判,而在辱母殺人案這樣因感情而違法的,大眾明顯傾向於輕判。至於錯案,如呼格吉勒圖案,糾錯花了十八年,極為艱難。)

群體的權力令人生畏,有些身份團體的權利更讓人害怕。

C、選民群體

如何當選?候選人應當有聲望和財富,能夠迫使選民不加討論就接受自己,要毫不猶豫的向選民作出最令人異想天開的承諾,文字綱領不可過於絕對,口頭則可毫無懼色地承諾最重要的改革,候選人要滿口新詞,其含義卻要十分含糊,從而能夠迎合不同群體的各種願望。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每一任靈道都會有個新的口號綱領,其構成大體一致,數字+某詞,含義則大同小異,無非為考試多加點背誦內容。小時候整天說“五講四美三熱愛”,到底指什麼誰還能記的?)

D、議會

群體總是患有智力低下症,在一般性問題上,40名院士的投票,不會比40個賣水人更高明。

議會制度是一切現代文明的理想。議會也會有群體的一般特性,頭腦簡單、多變、易受暗示,誇大情感和少數領袖人物的主導作用。意見的簡單化是他們最主要的特徵之一。

議會的講演要想獲得成功,幾乎完全要靠他所具有的聲望。

議會在現實中有兩個嚴重的危險,一是不可避免的財政浪費,二是對個人自由不斷增加的限制。

議會的運作,雖然面臨這些困難,但仍然是人類迄今發現的最佳統治方式,尤其是人類擺脫個人專制的最佳方式。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結語:

《烏合之眾》作為百年以來的心理學經典,書中充滿著真知灼見、名言警句。其重要之處在於揭示了群體的特性,很多結論在隨後的心理學實驗中得到了證實,用一句話精煉本書內容,就是:

群體無理性。

本書不好的地方是內容嘈雜,結構混亂,更像一本小冊子,而不是嚴謹的學術著作。在某些論斷中過分強調種族的影響,對社會主義憂心忡忡,以及低看女性,有人評論勒龐是個“直男癌晚期加上種族主義者”,也很精闢。

勒龐身處的時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狂飆,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今日,人類正在進入新的資源體系和社會模式,民族特性大幅弱化,短短几十年間,個體之間日漸疏離,但另一方面,群體的建立更加迅捷和便利,相互作用的方式也與往日不同。倒是很想知道,如果勒龐生於今日,對網絡時代的群體會做出如何評判?

(此文得到在墨爾本大學學心理學的那吉的幫助,特此鳴謝!)

君子做苟營,懦夫反義行,吝者擲千金,妄者拜神靈——烏合之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