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世界上最貴的大腦是什麼?——

“城市大腦”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前不久

浙江湖州的五線城市德清

採購了阿里雲的“城市大腦”

一單就是一億三!

比貴還不容易嗎?

杭州“城市大腦”下的蕭山區“交通小腦”

一期投資1.89億!

一個“通過數據對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

自動調配公共資源

修正城市運行缺陷的“城市大腦”

為什麼值這麼錢?

因為大家現在都得“城市病”了

至少是讓人頭疼的“堵病”

那麼,少花錢能不能辦大事?

其實濟南也在搞“交通大腦”治堵

濟南交警部門糾集了一批互聯網大咖

滴滴、海信、浪潮、海康威視、

四維圖新、摩拜……

動用了交通領域最先進的算法

搞了一場全國交警部門

都在默默關注的“先鋒實驗”

我在辦公室一提“交通大腦”

吃瓜群眾就是這樣簡單粗暴——

我才不管科技黑不黑

我關心的就是堵不堵?罰不罰?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花園路與七里河路交叉口

高峰期東進口排隊148米

文化西路與趵突泉南路路口

高峰期延誤167秒

能不能少等幾個紅綠燈?

裝上“交通大腦”

是不是濟南就不再堵了?

就不需要交警?

也沒有罰單、沒有車禍了?

是濟南最大的城市病

治病當然要先拍CT

先看看濟南交通畫像

這是普通人眼中的濟南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這是滴滴“拍”的濟南“交通主幹道CT片”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這是摩拜拍的濟南“騎行活力街區”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這是濟南智慧停車平臺泰華智慧“拍”的下午3點濟南“停車場CT片”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快行交通下的濟南

慢行交通下的濟南

畫風當然不一樣

濟南出行熱點擠在泉城路-大明湖區域

而經十路作為主幹道負荷太重

每天上下班看著手機地圖上

從綠到紅再到紫的交通線

人類的腦仁累的生疼

機器做的大腦真能解決問題嗎?

哪怕只讓我們快百分之一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先安利一下什麼是“交通大腦”

人腦怎麼處理信息的

“交通大腦”就是怎麼指揮紅綠燈的

人腦有100多億個神經細胞

每天記錄8600萬條信息

人的一生能存儲100萬億條信息

每秒大腦進行10萬種不同化學反應

接受信息、存儲、分析……

遍佈全身的神經元

對各種圖像、聽覺、邏輯、語言等做出反應

指揮體內每個“器官”工作。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一個城市

光全部攝像頭記錄的視頻數據量

就相當於1000億張圖片

一個人看完要100年

現在開車要看紅綠燈,看交通標線,

未來“交通大腦”要進化到什麼程度?

一切交由“交通大腦”處理——

交通管理系統無人操作

所有路口的紅綠燈都會裝上“小腦”

能自動適應交通變化,快速做出反應

城市車輛無人駕駛,不需要司機

也不會有不良駕駛習慣引發的車禍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現在看起來這一切高不可攀

連王堅都說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的

是攝像頭和紅綠燈的距離

打破一根電線杆子上的信息孤島都這麼難

5G時代的車聯網

一切不在話下

車主開車時所有數據

實時匯到“交通大腦”中

“駕駛助手”聰明到這個份上

[A]

能結合天氣、開學日、節慶活動、

市政施工、事故概率

推薦合理的出行路線

[B]

能整合交警實時信息

路政實時信息、交通廣播實時信息

實時告知這些信息對車主行車路線的影響

[C]

能結合紅綠燈信號時間和

車速信息、公交車、出租車變道可能等

指導車主保持合理車速、減少操作

帶來更好駕乘體驗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今年5月

把福特、戴姆勒、微軟、英特爾都拉了進來

雄安表態

2035年將在全球實現無人駕駛技術

在一張“白紙”上

畫出一個以無人駕駛為前提設計的新城市

全球除了雄安

誰還有這個先天條件做這件事呢?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濟南的“交通大腦”

可不是在一張“白紙”上瀟灑作畫

這可是在突破了200萬機動車

保有量紅線上的“攻堅克難”

專家說

濟南市機動車保有量最多200萬輛到頂了!

可2018年初就突破這個“上限”了

濟南市區在不修路、不擴路的前提下

還能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嗎?

這話的意思難道是——

不給馬兒吃草

還要讓馬兒快跑?!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萬科給自己貼的標籤是

“城鄉建設生活服務商”

龍湖變成了“美好城市運營商”

為什麼房地產商現在都轉型了?

城市化的速度降下來了

過去研究“建”,是增量

現在關注“謀”

是存量思維下如何高質量地運營

這樣的變軌中

需要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新實踐

城市交通更是如此

蘇州1000萬人口,為什麼不堵?

蘇州人均通勤距離6公里

上海14公里,北京更長

上下班跑6公里和跑14公里

路況能一樣嗎?

蘇州是個多核城市

各個片區出行比例都很高

不會堵在一起

沒有“城市大客廳”的蘇州很糾結——

我有1000萬人口

GDP排名全國第七緊追深圳

我很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心展示我的城市統治力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請來的北京專家說

沒有中心的多中心反倒是件好事

北京單中心堵得不行了

建立了通州副中心

通州副中心不行了

另外的中心建在哪

還不知道呢……

城市規劃有多重要?

沒有後悔藥可吃,

也沒法把一個北京城拆了重建。

濟南交警能做什麼呢?

就是在已有道路上提升通行效率

把數十年沉澱的巨量城市交通資產治理好

濟南憋什麼大招?

就是要裝一個聰明的“交通大腦”

說通俗點

就是用最先進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

來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這一天

我來到濟南交警支隊“交通大腦”研發中心

感覺像走錯門了

妥妥的一個高科技孵化器的感覺!

滴滴、海信、海康威視、摩拜、

ofo、哈羅單車、智慧泰華都在這辦公。

搞信號燈的、搞視頻的、搞算法的、

搞大數據分析的……

濟南“智慧泉城”一共有“六通”

其中一通就是“市民出行一路通”

核心組件就是這個“交通大腦”

第一件事就是

要讓路口的紅綠燈“會思考”

隨時根據路口的交通狀況調整紅綠燈長短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讓一個信號燈“長眼睛”、“會思考”

有那麼難嗎?

不難

但讓城市所有路口“長眼睛”“會思考”

那就是一個超級複雜的交通工程

一座城市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個路口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滴滴“滴禹”平臺監控著濟南市區

764個路口的信號燈

3分鐘刷新一次

目前344個路口已經優化

每天能讓市民省下3萬個小時

如果764個路口紅綠燈都會思考

濟南將會怎樣?

“交通大腦”如何進化

從點(一個路口)到線(一條路)

到面(區域交通)

再到全域(整個城市)?

全國的交警部門都在關注

這場引領全國的“先鋒實驗”

不管是智慧交通誘導屏

還是潮汐車道

每一次1%通行效率提升的背後

技術都付出了洪荒之力——

根據滴滴浮動車軌跡

以及交警卡口、地磁等數據研發出的

“智慧信號燈”

能讓交通延誤時間平均下降10-20%

經十路、旅遊路等10多條主幹道

雖不能秒調紅綠燈

但也做到了一天24小時13套方案備選

2017年10月

大明湖區域7條主幹道

43個路口的信號燈進行了優化

工作日車輛平均通行速度提升17.1%。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現在

大明湖區域信號燈優化的路口

已擴大到140多個

這是“交通大腦”裡的高難動作--

區域交通控制從“點”到“面”的跨躍

算法複雜了N倍--

每增加一個路口

要考慮各方向來車在未來30分鐘內的交通演變

甚至各個路口能彙集到這條路的

能夠對該路口交通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

包括天氣信息

一個幾百萬人口城市

每5分鐘至少要預測300個交叉口

和3000公里道路路網

那些影響交通的因素必須能隨時監控到

比如10個路口外的地方突發車禍

收到信息後“大腦”立即計算

這個車禍對周圍20公里所有路口產生的影響。

這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大腦”隨時感知

算法隨時計算,紅綠燈隨時調整

所有的模型和數據先在仿真平臺跑

篩選出最優方案

最後根據實時軌跡數據變化研判方案效果

快速優化

阿爾法狗靠“喂”棋譜長大

交通算法也要不斷“喂”數據變得更聰明

理想狀態是

把所有能影響交通的數據塞進“大腦”裡

你以為這一切高不可攀?

車聯網時代,輕易就能達到

這就跟你在蒸汽機時代

根本無法想象高鐵時代,

濟南到青島只需1小時達

而到超級高鐵時代

濟南到青島可能只要20分鐘

支持濟南“交通大腦”的滴滴技術團隊

背後的靈魂人物

那可是全球交通算法界的“大牛”

劉向宏!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劉向宏在接受採訪時說——

“我為什麼回到中國?

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創新機會

所以

我回來了!”

每個城市的“交通大腦”都是一款定製產品

地形不一樣

路網瓶頸、市民出行習慣不一樣

交通痛點也不一樣

滴禹平臺實時顯示濟南764個路口中

綠燈損失、配時失衡的路口

實時報警

實時排列出濟南前20大擁堵路口

通過實時和歷史數據

將堵最嚴重、亟需治理的道路推薦出來

排列出“治堵”道路優先級

並預測治理後效果。

未來

“交通大腦”更重要的價值在於

用數據支撐職能部門精準決策——

A路口的人流量需要再建一座過街天橋嗎?

濟南公交應該新增哪些線路?

在B路口設地鐵站

能影響周圍幾個路口的交通?

共享單車停放點劃在哪裡

會提高最後一公里出行效率?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這個“16條”裡

最受濟南人關注的“道路提速”問題:

“快速路90公里,主次幹道80公里”怎麼定的?

不是拍腦袋決定的

是用大數據“算”出來的!

路況數據!

近6年交通事故數據!

車輛使用數據!

當然還有市民文明程度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仰望星空的活要幹

腳踏實地的活兒更要幹

“交通大腦”很高大上吧?

可一個用戶體驗非常棒的APP

又能以小博大辦多少事?!

整天和馬路毒瘤打交道的交警

當然知道當前的技術邊界在哪裡

真正的城市通行治理問題

還應該有哪些技術和力量去參與?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車主最恨什麼?

那些亂加塞的車!要不要治一治?

打著電話開著車的,要不要治一治?

開著車玩手機壓著路的,要不要治一治?

出了車禍堵一堆

能不能用一個app搞定,快處快賠?

靠人力盯盯盯罰罰罰

濟南交警在編的平均年齡45歲了!

什麼才是把互聯網思維滲透到交通管理中

高效!方便!低成本才是硬道理

“濟南交警”微信公眾號、“泉城行+”APP、12123服務平臺……

動動手指頭頭就能審車

路上刮蹭,車能動、人未傷的

戳戳“泉城行+”APP或者“濟南交警”微信號裡的“事故快處”就OK

接警後3分鐘,交警責任認定就發到手機上

責任清楚的,當日理賠到賬

自6月1日起

濟南市共接交通事故類警情16.5萬起

“事故快處”每起節省4分鐘的話

濟南人就節省了66萬分鍾!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泉城行+APP下載量超過100萬次,日活4萬+

鼓勵市民舉報不良交通行為的“隨手拍”

上報8萬餘次

看看“隨手拍”裡湧動的民意

當年人見人煩的“城市牛皮癬”

是隨處亂貼的小廣告

現在人見人煩的是“馬路毒瘤”TOP3

[A]

機動車不走機動車道(亂佔道)

[B]

違反禁止標線指示(亂停亂放)

[C]

變更車道影響其他車輛行駛(亂加塞)

當年治“城市牛皮癬”用的是“呼死你”

現在濟南交警用的是這個——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無人機 !這是個經常上頭條的主兒

汪峰用無人機追到章子怡

建築工地上用無人機捅馬蜂窩

入侵美國白宮,幫京東送快遞……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這回,濟南交警用無人機幹這個!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互聯網思維中最重要的一條是

“與用戶交互”

這回,濟南交警又憋了什麼大招

看這裡——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留言區都被擠爆了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在這小小的留言區

你讀懂出來複雜的中國嗎?

行人、私家車主、外賣小哥、

公交司機、開渣土的、開網約車的、

開電動車的、搞超市配送的……

一條條看過來

長嘆一聲——

再先進的算法也解決不了根植於

社會深層次的現實問題和社會矛盾

影響交通最重要因素

是城市規劃

是交通需求嚴重大於供給

服務於全體城市居民的交通政策

能滿足所有人的訴求嗎?

交通政策只能是一個

多方博弈下的妥協和相對公平的方案

而老百姓看到最多的

是在道路上執勤的交警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這樣的路權分配中

包含了多少智慧與博弈

《你說了算》掀起的社會輿情裡

最寶貴的是什麼?

是全民自省,是形成社會共識

而不是吐槽,不是一味發洩情緒

涉及公眾利益的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

它取決於價值觀

這就是像BRT引發的爭議

留言互動中

交警部門在思考

行人在思考

開車的在思考——

一個城市的文明需要嚴格的規則意識

不光約束駕駛員

也要約束行人

比如車讓人

是弱勢群體優先原則下尊重了行人路權

但另一方面

很多行人過馬路慢騰騰

根本無視一側壓了多少車在等著自己過馬路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這是濟南交警最新舉措

濟南人是怎麼評價的——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相互的尊重與理解

會讓這個社會節省多少成本

再先進的算法

都不如文明進步“一小步”!

說完這些

我深深感受到

良好的出行環境

真的不能單靠警察蜀黍

明天出門

一定先管好自己

再隨手拍些違規現象

如果你也有好的想法

請在留言區大聲說出來!

警察蜀黍說了

這回

聽咱們的!

再見!堵城!濟南打響中國第一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