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可能你每天坐在辦公室隔間裡,或者工位上,也想過這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每天像釘子一樣被釘在辦公桌前?辦公室是怎麼出現的?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 沒有個性的、複製化的隔間

薩瓦爾就常常有這樣的疑問。這位印度裔美國人2005年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在紐約企鵝出版集團做了一名編輯助理,被分配到一個小隔間裡辦公。每天在隔間裡,薩瓦爾就好奇,於是有了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疑問。他慢慢對辦公室的起源、變化、設計,還有在裡面工作的的白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研究辦公室歷史。

他現在是一名編輯,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研究辦公室歷史,尤其是美國辦公室演變的歷史。他根據這些研究,寫成了一本書,取名叫《隔間》,副標題叫“辦公室秘史”,在中國,副標題被翻譯成“辦公室進化史”。之所以叫《隔間》,是因為隔間是辦公室中最具代表性的設計,現在很多公司還在用。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隔間》出版之後,很快成為暢銷書。亞馬遜網把它評為歷史類2014年度選書,《紐約時報》也把它選為年度矚目好書。這本書有乾貨,有很多案例,文字也很幽默,跟大多數歷史書有些不同。

那麼,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概括一下,這本書主要有兩個核心主題。第一,過去150年,辦公室實體結構的進化,它是怎麼從最開始悶熱得像監獄一樣的小房間,一步步演變成今天你看到的這個樣子?第二,過去150年,辦公室職員的變遷,“白領”是如何從小眾勞動力變成今天到處都是的普通人群?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這兩大核心主題,為你解讀這本書。

辦公室的進化

我們先來聊第一個主題,辦公室是如何誕生、進化的?

首先,來說一說辦公室的誕生

我們過去讀歷史,知道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工商業開始發展起來,出現了很多商鋪、銀行。這些商鋪、銀行有很多記賬、文書的工作,辦事員都是在賬房裡處理這些工作。

工業革命以後,城市商業規模擴大,商貿公司越來越多,工作不斷細分,辦事員大量增加。到1850年左右,辦公場所也開始從髒亂差的生產場所獨立出來,“賬房”變成了“辦公室”。早期的辦公室都很小,通風、光線都不太好,一般差不多10個人擠在幾平米的地方一起辦公。

其次,新技術的發展、企業結構的變化,推動了辦公室進化,包括辦公室外部和內部。

19世紀鐵路的發展,加速商業擴張,給企業帶來了兩大變化。一方面,辦事員大量增加,辦公室變得越來越大。原來的賬房,變成了辦公大廳,辦公大廳又變成辦公大樓。另一方面,公司的組織架構發生了變化。辦公室有了層級,並體現在辦公室設計中。合夥人有更好的辦公桌,有獨立的辦公室,普通職員則在大廳辦公。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 早期的辦公室

我們先來講講辦公室外部的變化

1860到1870年代,有兩個技術發明,改變了辦公室的外觀。一個是用來支撐外牆的鋼骨架,另一個是液壓電梯技術,這兩項技術的出現,讓樓越蓋越高。1884年,芝加哥的家庭保險大樓建成,這是歷史上的第一座摩天大樓。在這之後,很多公司開始修建辦公大樓。

那麼,樓蓋高了,有了足夠的空間安置更多的員工,老闆們就開始考慮,讓辦公室既有好的環境,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一些商業功能,如餐館、員工公寓等也開始附加到辦公樓上。比較有代表性的是1906年建成的紐約拉金肥皂公司大樓。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 紐約拉金肥皂公司大樓

就這樣,到了1930年以後,辦公大樓又發生了一次大變革。

1929年,經濟大蕭條,白領晉升通道變窄,失業率攀升。管理者怕白領加入工會,為了消除這種威脅,開始設計更好的辦公室。當時有一句話很著名:“要麼建築,要麼革命。

在這一時期,辦公大樓最大的變化是對玻璃的運用。玻璃取代石頭,成為辦公大樓的外牆。這給辦公室帶來了充足的光線,同時,空調的發明又能合理地控制辦公大樓裡的溫度。這成為人類城市建築新主調,一直到到今天還是這樣。

二戰後,大量有色人種湧入美國的城市,工人運動越來越多,高管們害怕白領受到工人和工會的影響。另一方面,蘇聯在1949年進行第一次核試驗之後,美國人覺得中心商業區成了危險區域,一些企業開始搬到郊區,希望打造田園式的辦公空間。1970年以後,隨著後現代主義思潮的流行,越來越多奇形怪狀的辦公大樓開始出現。

然後,我們再來說辦公室內部的進化。與辦公大樓外部的變化相比,辦公室內部的發展滯後了很多。

早期,也不過是辦公傢俱華麗些,桌子整齊些,隔斷漂亮些。這種設計透出的意思是,員工是可以替代的,他們只是龐大機器的一顆顆螺絲釘。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 密密麻麻的隔間

不過,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辦公室內部設計發生了兩場變革,導致隔間誕生。

先是在德國出現了“開放式辦公室”

,然後是1964年,美國設計師羅伯特·普羅帕斯特設計了“行動式辦公室”。“開放式辦公室”取消了牆體隔斷,各個空間變成一個整體。後來,因為隱私和隔音等問題,又加上了屏風和簡易隔牆。“行動式辦公室”是一種空間理念,包括辦公桌、站立式卷蓋寫字檯、小圓桌、隔板等。它是一個模塊,員工可以個性化改造它,任意組合、移動辦公設備。

“行動式辦公室”到第二代時,大受歡迎,競爭對手大量“山寨”它。但它發生了變異:管理者採購一模一樣的辦公設備和傢俱,用隔板隔成了一個個格子間,行動式辦公室變成了隔間,像一個個盒子,塞滿了人。隔間開始成為辦公室標配,得克薩斯州的監獄系統甚至仿照開放式辦公室,設計監獄。

老闆們為節約成本,把隔間變得越來越小,讓人覺得壓抑、沉悶、吵鬧。老闆們的辦公室卻越來越好。1997年,美國一家公司的統計顯示,93%的人想離開隔間。所以,有一些人開始抵抗隔間,就像這本書開篇,作者描述了一個白領在辦公室砸辦公設備的場景。到90年代,在很多人看來,隔間已成為白領受剝削和不快樂的象徵。

蘋果公司的員工受不了隔間,就待在家裡工作,喬布斯就把隔間拆了。IBM的員工發現隔間越來越小,也不去公司上班了。

自由主義思潮和反主流文化影響了喬布斯等硅谷的創業者。

最初,硅谷很多公司的辦公室也是採用隔間,與傳統辦公室不同的是,CEO們和員工一樣,都在隔間裡辦公,顯示公平公正,比如英特爾公司。在這些辦公室裡,工作時間比較彈性,有大量的娛樂設施,比如桌上足球機、籃球框,甚者還有娛樂中心和游泳池等;員工們穿著隨便,不用穿西裝打領帶,在屏幕前伴隨著搖滾樂工作,整個辦公室看上去像是大學宿舍:更鬧,更難管理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 更加科學的辦公環境


2004年,谷歌公司設計了新的辦公園區。辦公樓被一條“小鎮大街”貫穿,有不同的街區,樓與樓之間有通道。同時,谷歌強化了公司的大學校園氛圍:有公園、健身房、醫務室、戶外體育場、吃不完的食物,以及各種公共休息室。辦公樓區域分熱區域和冷區域,熱區域包括會議室、休息室等團隊工作所需要的協作空間,冷區域更像是圖書館或者自習室,用來靜心處理個人工作。它希望給員工創造自由、高效的工作環境,但不允許遠程辦公,或者在家辦公。

還有一些企業或者個人,在嘗試遠程辦公或者無領地辦公等模式。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自由職業者,他們經常就是在家辦公,或者在咖啡館工作。這意味著辦公室無處不在,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種工作永遠跟著你的感覺。

白領的變遷

辦公室一直在變化,那麼,辦公室裡的人又是怎麼變化的呢?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部分,聊聊“白領”的變遷。

白領是隨著現代辦公室的出現而出現的。在1850年以前,他們被稱為辦事員,在商貿公司裡,做文書記錄、文件整理、記賬、處理訂單等,什麼都做。他們只是一個很小的職業群體。

當時的媒體經常嘲笑這個群體,稱他們跟體力勞動相比,不是真正的勞動,而且常年在幽暗的小房間裡工作,身體纖弱,膚色蒼白,缺少男子氣概。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 White Collar: A Novel in Linocuts (《白領》)一書的封面

辦事員的穿著更是被很多人嘲諷。19世紀中期,辦事員的商務裝,最大的特點是領子雪白,漿得硬邦邦的。但是商務襯衣很貴,一般辦事員買不起,所以,商家就開始賣可以拆卸的假領子,這便宜得多。久而久之,“白領”就成了辦公室員工的代稱。

辦事員最初社會地位相對較高。

當時的商貿公司都很小,就兩三個合夥人,幾個辦事員,相互都很熟。辦事員一般都有些家庭背景,在商貿公司學會做生意之後,有很大可能成為公司的合夥人,或者自己開公司,職業晉升通道很暢通。所以,當時的白領社會地位不低,是標準的中產階層。

1870年到20世紀初,美國工商業飛速發展,白領數量大大提升,逐漸成為美國的主要勞動力。辦公室工作不斷專業化,有的人只打字,有的人專門做訂單,“磨洋工”的現象就普遍了。如何加強辦公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成了管理者頭疼的問題。

20世紀初,泰勒主義

在美國出現,極大提升了辦公室效率。

什麼叫泰勒主義?就是追求極致工作效率的標準化管理模式。直白點說,就是員工在工作的每個環節都有標準時間。就好比,你每天去飲水機前接幾次水,每次多長時間,經理都用秒錶掐著,超時了,扣多少錢。

這個模式很顯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發明它的人是一個叫泰勒的效率偏執狂。他因為這個成了企業管理界的“教父”,很多人成為他的信徒,一直到現在。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 弗雷德裡克·泰勒

隨著泰勒主義盛行,管理者的權力更大了。同時,辦公室裡的一排排辦公桌布置得像工廠流水線,白領處在一種備受監視的機械勞動中,越來越像體力勞動者。到20世紀30年代,白領在收入、社會地位等方面越來越接近藍領,他們的晉升通道越來越窄,開始有了身份焦慮。不過,白領階層依然被認為是溫和的,不像工人動不動就罷工。

與此同時,女性已經成為美國白領的主力。

1860年代,美國爆發南北戰爭,幾百萬男性走上戰場,勞動力缺口很大,女性開始離開家庭,進入辦公室。她們被證明是完美的辦公室員工。雖然她們從事的都是一些簡單工作,但做得出色,而且薪水比男性低。1870年,美國有8萬辦事員,女性只佔3%,到1920年,美國300萬白領中,女性差不多佔了一半。

女性在一些崗位形成了壟斷地位,比如打字員、速記員、接線員和秘書。當時出現了一些專門的女子職業培訓學校。對於出身於工人階級的女性來說,辦公室提供了一條逃離原先階層的路徑,她們有機會獲得中產階級的體面。

但是相比辦公室男性,女白領的晉升路徑非常狹窄,有的崗位甚至一輩子不會有晉升機會。而且,性別歧視很嚴重。很長時間裡,女白領如果結婚,常常會被解僱。女白領讓一些男性經理產生了中產階級的優越感和權力感,性騷擾成為辦公室的潛規則。女秘書常常被人形容成“辦公室嬌妻”,在一些辦公室性犯罪案件中,女性受到的保護極為有限。

20世紀中期,美國辦公室曾經流行過一個叫“追跑”的遊戲:大家選出一個女孩,追著她跑,抓住她後,讓她脫下內褲。直到1970年代,女性白領才出現集體反抗運動。不過,即便到了今天,辦公室的性別歧視和性騷擾依然屢見不鮮。

辦公室是怎麼從小黑屋變成今天你看到的樣子?

▲ 辦公室的女性們

1950年代以後,美國的大型公司越來越多,僅剩的最後一點中產階級創業精神不復存在。

企業管理越來越像機器,白領只有服從,成為組織裡的人。IBM公司把員工的個人信息和人生經歷都記錄在打孔卡片上,人生變成了一張卡片。白領們的個性也開始被企業設法模式化,很多企業流行起個性測試,符合標準答案的人才能留下。這種測試我們今天依然能在一些企業看到。這些大公司還希望掌控員工的家庭,把白領的工作與生活、社交等等綁定在一起,甚至有些公司招聘高級白領時,還會面試他們的妻子

1980年代開始,全球化競爭激烈,來自德國和日本的威脅衝擊了美國經濟。美國出現了裁員潮,大量的白領,尤其是中層管理員被裁掉,被解僱的恐懼一直延續到90年代。作為美國中產階層主力的白領,再也沒有了曾經的身份優越感。

總結

最後,我們再來總結一下這本書的兩大主題。

一、過去150年,辦公室的進化。辦公室起源於過去的賬房,因為商業的發展,還有電梯、空調、玻璃外牆的出現,逐漸變成摩天大樓,以及像今天的谷歌那樣的小鎮似的辦公園區。而在辦公室內部,隔間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辦公室裡的主流,不過,現在出現了一些變化,甚至有人覺得未來辦公室將會消失。

二、白領怎麼進化的呢?白領脫胎於早期的商貿公司辦事員,在南北戰爭後,隨著美國經濟的起飛,白領群體迅速龐大,從邊緣變成了主要勞動力,而且女性逐漸變成了白領的主力。但是,白領的地位在一步步下滑,他們的身份焦慮越來越強烈。

以上,就是“聽好書”為你解讀的《隔間:辦公室進化史》的主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