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一提到“歷史”,很多人覺得累。

沉重、綿長、死記硬背、強行昇華,可能是大部分人對歷史的第一印象。然而,這種印象很大程度上來自枯燥的中學歷史教育,因為當時大家都是為了應試而學,未曾有什麼真正的興趣。

真實的歷史,比課本里的內容有趣多了。這10本書,完全拋開歷史課本的窠臼,也不談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而是著眼於若干妙趣橫生的歷史細節,呈現出平日裡被我們忽略的閃光角落。

再給自己一個穿越回去的機會吧,這一次,用新的時光機。

課本里沒有的歷史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湯姆·斯丹迪奇《上帝之飲》

聽好書薦書:肥宅快樂水的上位史。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但凡存在過的,吃貨都想嘗一口。正是這樣的一種探索精神,影響了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的進程。

這本書聚焦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飲品: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樂。這6種溶液,已遠遠超出了自身的物理屬性:它們曾充當貨幣、用於宗教儀式、象徵黨派立場、彰顯頂層社會的權貴,甚至成為征服異國或平息內亂的武器。

吃喝雖然是人生樂事,但還是希望大家少喝酒,多喝茶,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老司機開車也不要酒駕。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李舒《皇上吃什麼》

聽好書薦書:給你一個機會,把自己家廚房升級成「御膳房」。

說完喝的,再來看看吃的。無論你吃過多少世間珍饈美味,可能都沒皇上的口福好。但實際上,皇族也不是每天都吃“滿漢全席”,他們也有自己的小癖好

比如,乾隆母親甄嬛雖吃齋唸佛,但獨愛燒豬爪,因為豬蹄的膠原蛋白能增加皮膚彈性;甄嬛86歲去世時,皮膚頭髮牙齒都好著呢。道光帝以節儉出名,自己不吃肉也不讓後宮吃,夏天不讓吃西瓜只喝水,但獨愛吃炒雞蛋。慈禧愛吃甜食點心,北京果脯就因她而風行。當然,他們大快朵頤之前,都得“銀針試毒”和“太監試吃”。

書末還附有溥儀弟媳愛新覺羅·浩記錄下來的30道皇家菜譜,大飽眼福之餘,亦可動手照做,享一回皇上才有的舌尖體驗。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綠妖、嚴明《我在故宮修文物》

聽好書薦書:這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一撥人。

在普遍追求物質和利益的現代社會,大家都熱衷於速度和節奏感,這反而讓人更加懷念匠人精神

但匠人精神絕非日本專屬。本書記錄了故宮裡12位頂尖文物修復師的故事。宮牆外的世界斗轉星移,宮牆內的他們卻要用幾年的時間摩挲同一件文物。

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銅器要拼接完整;一幅畫臨摹耗時幾年到幾十年。他們用一輩子醫治歷代大師被歲月腐蝕的作品,最後,再將自己的痕跡抹去。

他們在故宮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們的慾望,還有我們自以為是的價值標準,這也許是本書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深井晃子《名畫時尚考》

聽好書薦書:一部隱沒於西方繪畫中的趣味時尚史,讓你讀懂名畫,更懂得優雅。

《蒙娜麗莎》的裙子,《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藍色頭巾與珍珠耳環,《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裡的陽傘,《穿和服的女子》的和服……名畫裡看似普通的衣物裝飾,呈現了各時代豐富多彩的時尚流行元素;可這些細節,恰恰很容易被忽視。

有高超技藝的蕾絲工匠一生不許離開威尼斯。平紋細棉裙讓愛美的巴黎女人死於肺炎。被無數人研究的蒙娜麗莎,從裝飾來看,很可能是一個寡婦。在各文化圈備受珍視的靛藍布到了美國變成勞動服和牛仔褲......

服飾是一個時代流行文化的重要記錄者,它們與畫中人一起,定格在時代。於是,繪畫成了時尚潮流的記錄品,時尚元素也成為解讀名畫奧妙的鑰匙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蒂姆·瑞博《貝多芬的頭骨》

聽好書薦書:3000年西方音樂秘史,一部自帶BGM的午夜怪談。

藝術家通常是這樣一群人:靈魂在神界飄蕩,肉體在凡間折磨。所以,他們的生活比常人“刺激”許多,而他們的死亡也頗為離奇。

比如,肖邦對活埋有病態的恐懼,為防止自己死後復甦被困於地下,遺願中要求死後自己的心臟要被挖出。再比如,西方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手帕格尼尼,他的才華源於患有的膠原質合成缺陷症,因為該病可使患者手指極為靈活。

作者聚焦200個音樂天才,以幽默的口吻寫下這些滑稽有趣、深刻悲哀、神秘莫測、或令人不寒而慄的故事。讓我們窺見這些音樂天才們身上瘋狂的一面,體會人性的複雜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翁貝託·艾柯《醜的歷史》

聽好書薦書:審美疲勞了?那來審醜吧!

本書的選題角度堪稱獨闢蹊徑、腦洞清奇了。作者是這樣說的:尋找醜真是樂事一件,因為醜比美更精彩有趣。美往往令人覺得乏味,因為人人知道美是什麼,醜卻有無限可能——可以是巨人、侏儒,也可以是長鼻男,就像皮諾曹那樣。

作者絕非標題黨博眼球之輩,而是出版過140多部著作的百科全書式學者翁貝託·艾柯,與這本書對稱的《美的歷史》也是他的作品。

讀這本書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豆瓣有個5星評論說:當然不像看《美的歷史》那樣賞心悅目,甚至有些圖畫逼真得噁心。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喬爾·哈林頓《忠實的劊子手》

聽好書薦書:怎樣“合法殺人”?

很多後人眼裡“偉大的”、“變革的”時代,其實也充滿恐怖、殘酷和流血,個體生命被輕易漠視,比如法國大革命,比如蘇聯的衛國戰爭,甚至文藝復興。對,就是那個一幫文學藝術家為自己作品大聲吆喝、希望能賣個好價錢的文藝復興。

本書以一部16世紀歐洲劊子手的日記入手,展現了文藝復興時期鮮為人知的一面——“劊子手的黃金時代”。在45年的職業生涯中,弗朗茨·施密特斬首394人,拷問、鞭笞、虐待、毀容的犯人達數百人,同時每年為300名病人看病......沒錯,在那個時代,醫生和劊子手是同一撥人。

弗朗茨是我們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殘酷一面的導覽人——沒有人比他更瞭解16世紀的女巫、盜寇、殺人犯;他在現場向我們講解劊子手的工作日常——挖眼、剁指、輪刑等名目繁多的刑罰;他帶我們置身惡臭的街市,在那裡,圍觀行刑的人們伺機偷走死者的肢體。

奔騰的大時代裡,誰不是犧牲品呢?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諾曼·奧勒《亢奮戰》

聽好書薦書:終於有人為海洛因和冰毒著書立說了。

為何二戰伊始,納粹德國能數次發動“閃電戰”,橫掃歐洲?同樣都是當兵的,德軍有啥過人之處,能把歐洲其他各國虐成狗?

本書第一次全面論述了納粹統治下的毒品狀況——包括可卡因、海洛因、嗎啡和冰毒。而這些對於納粹軍隊恢復士氣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部分解釋了戰爭初期德國為何攻無不克。

作者認為,毒品對希特勒和他的隨從有著重大影響,當戰事不利於德國的時候,他們甚至採用了更讓人難以理解的“雞尾酒療法”來緩和自己的情緒,通俗的說,就是幾種毒品混著一起磕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艾比蓋爾·塔克《人類“吸貓”小史》

聽好書薦書:貓是如何馴化人類的?

在貓的眼裡,人類其實是它們的選民、鏟屎官和調教對象。貓們雅地盤踞在食物鏈頂端,擺脫各種疾病的困擾,享受著“貓奴”的悉心照料。

從劍齒虎到Hello Kitty,本書跨越10000年,全方位揭露了貓不願讓你知道的真相:貓如何“統治”並“接管”世界,以及人類是如何吸貓成癮的

地球是人類的,也是貓的,但是歸根到底是貓的。

這些書,幫你祛除對歷史的疲憊感和戒備心

▲尼基爾·薩瓦爾《隔間》

聽好書薦書:公司工位之於你,是枷鎖還是自留地,是孤島還是方舟?

從傳統的賬房,到20世紀中期的“速記池”,再到如今Google式的開放辦公空間,工作場所的形態越來越精緻,但上班族的地位卻在一步步下降,身份的焦慮感越來越強。

從朝九晚五,到彈性工時,再到互聯網大廠的996,辦公室在上班族生活中的佔比越來越大。

我們為什麼工作,我們該如何工作得更好,本書以這兩大問題直擊現代人痛點,反思我們工作方式的生成和意義:以工作謀生的我們,如何能在隔間裡,獲取人生自由?我們,比我們想象的更需要工作

這本書已在「精雕細課」新鮮上線,點擊鏈接,滿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