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問斬犯人的時候爲什麼要在午時三刻?

有一種眼神叫二


有書君很喜歡有事沒事讀些閒書,今天的題目正合吾意。


首先,讓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午時三刻?


在北京故宮太和殿前的丹陛上,陳列著十分引人注目的文物——日晷,它是古人用來計時的工具。



在古代一天分12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日晷上是十二個大區,指針的影子處於哪個區,就表明當時是什麼時辰。


但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小時之久,不夠精確,於是在時辰內繼續細分,每個時辰又分為八個刻,每個刻為十五分鐘。


這午時是現在的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午時三刻就是現在的十一點四十五分。


不過,有書君覺得午時三刻應為“正午時三刻”,那就應該是北京的十二點四十五分,具體可以看下文的詳解。


其次,為什麼是午時三刻而不是正午時?


有書君認為,此時辰是以西安的時間定時的。西安是西周,秦,西漢,新,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朝代的都城,歷時一千餘年,是我國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一個城市。


西安的地理位置是東經108度54分,而北京的地理位置是東經116度43分,西安比北京的時差晚約四十五分鐘,即北京正午時三刻為西安地區正午。



再次,為什麼斬首一定要選在午時三刻?


1.儒家思想的說法:在“午時三刻”,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處於“伏枕”的邊緣,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腦袋落地的瞬間,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


由此可以感知,古代嚴酷刑法中還是有溫情的,選擇午時三刻的時間來處決犯人,是為犯人考慮,還尚有一絲人道主義在裡面。


2.迷信的說法:古代人講求萬事萬物陰陽平衡,斬人首級在古代迷信的說法是“陰事”。



無論被斬首的人是否罪有應得,那些判決官、監斬官、行刑的劊子手,還是怕被鬼魂纏身。


而午時三刻是一天陽光最充足,也就是陽氣最盛時,陰氣容易消散,不會結怨氣成為厲鬼。


在這裡有書君補充一點,這道題本身不是很完整,此題應該是古代斬首一般是秋後的午時三刻。


為什麼一定要安排在秋後?因為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會在這個季節終結生命。而選擇秋後,本意在於順應天意,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秋後問斬。


對於古人來講,很多事情沒有辦法解釋,所以有很多迷信的做法。在這裡我們不去傳播迷信之說,而是學習古人計時的方法;笑看古人是如何給自己愚昧的行為尋求說法的。


既然我們老祖宗曾經做過的事,無法在歷史記憶中刪除,批判地接受也是一種做法,而且甚是有趣。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古代的斬首犯人,選擇的時間點有兩個。一個是要在秋後,經常說的“秋後問斬”就是這個意思。另一個便是午時三刻。

古人對這個時間,到底有什麼講究呢?這主要是因為古人缺乏對自然災害等的科學解釋,將之歸結於上天所,所逐漸演化出來的“天人感應”的迷信學說。

一、為什麼是秋天

由於古代科學文化的落後,通常認為日常所發生的諸如災害、瘟疫、祥瑞等自然景象歸結於上天的旨意。一旦出現災害、瘟疫等情況,表示老天發怒了,人間有冤情。電視劇中這一點體現的最為明顯,比如黃河氾濫等,貴為天子的皇帝一般會大赦天下,以期迎合上天旨意,化解災難。

因此一般根據季節選擇要從事的重大活動,其中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這在漢朝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有所闡述。

據歷史記載,唐和宋的律法中明確規定規定:從立春到秋分,除犯惡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殺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決死刑。清代規定,經朝審應處決的犯人,也需在秋季處決。

西漢時期一般行刑會選擇在農曆的九月到臘月。到了唐朝,執行死刑的時間會選擇在十月到臘月這段時間,此後一直延續到清末。

總結起來就是春天和夏天是慶祝和封賞的時間,秋天和冬天是刑罰的時間,順從天意,按照老天爺的旨意去辦事,所以才有了秋後問斬的說法,這是其一。

另外一點,秋冬之季,氣溫很低。屍體如果來不及處理,也不至於造成病毒的肆虐,這主要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二、為什麼是午時三刻

殺人畢竟不是什麼吉利事,加上古人比較迷信,認為人死後會畫作厲鬼前來報復。而午時三刻是一天之中陽氣最重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行刑,鬼混也會隨著人的死亡而煙消雲散。

古代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而午時指的是一天中的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兩個小時。

一刻鐘是15分鐘,三刻就是45分鐘。午時三刻就是在上午11點45分左右的時間。

綜合以上兩點,古代問斬犯人,才會選擇在秋後午時三刻。聽完筆者的講述,您聽明白了嗎?


除了時間有講究以外,我們經常聽到的還有菜市口問斬,比如宋朝著名丞相的文天祥就是在菜市口被行刑。為什麼選擇在菜市口呢?筆者猜測,之所以選擇在菜市口這種人流密集,人員複雜的場地,主要是為了震懾臺下的看客,對維繫統治穩定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奇點歷史


因為跟古人的陰陽學說有關係

午時三刻問斬中的午時三刻就相當於中午的11點43分12秒,我們知道一天中,8/9點太陽昇起來,到11-12點太陽距離我們最近,這個時候陽氣最盛,古人認為,人死後是有魂魄的,這個時間行刑會防止死囚變成厲鬼,這樣對判官和劊子手都是一種保護!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午時三刻的人們處於一種不清醒的狀態,特別是夏天這個時間人是最容易犯困的,這樣可以減輕犯人死去的痛苦,不過對於將死這人來說,此時早已嚇得暈過去了,更有甚者,會將地點選擇在皇城外的午門,這個地方陽氣極重,行刑之人就是罪大惡極之人,這樣地點再加上時間雙重的壓力下,犯人死後連鬼也做不成!

古人秋後問斬是天人感應理論!

古代人都講究風水,氣候,西漢中期的儒學大師董仲舒對天文地理頗有了解,他認為天和人是有感應的,於是就創建了一種迷信稱之為天人感應,而秋後問斬也是他創造出來的理論!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董仲舒認為,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秋冬則是凋謝時刻,而帝王有慶賞罰刑四個政策,剛好秋冬對應罰刑,則是肅殺的季節。這樣一來,統治者也認為極有道理,漢代規定,秋冬適合刑殺,立春之後就不得殺人,而唐宋時期,除非罪大惡極的,都要等到秋後才能處決,到了清朝,也採用的秋後處決的方法。


用戶94702062251


首先我們說說什麼是午時三刻?古代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午時就是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之間的那個時辰,三刻是幾點呢?



有朋友說了,我知道,一刻是十五分鐘,午時三刻就是十一點四十五分。恭喜你,答錯了!古代一刻是二十分鐘,午時三刻就是正午十二點整!


至於為什麼斬犯人在午時三刻,那是因為正午十二點,陽氣最重,可以壓制犯人身上的陰氣,藉助大自然的力量,避免犯人死後,冤魂不散,害人性命。

還有一說,此時陽氣最重,可以洗涮犯人身上的罪惡,使靈魂得到昇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轉世投胎之後,從新做人。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貧道講歷史,我們不見不散!!


貧道講歷史


古代罪犯總是會在“秋後、午時三刻”問斬,這是為何?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afe0003f85e46bef5c2\

王佳冉


這個應該有人已經回答過了吧,在古代人們信奉輪迴,而午時三刻一般是陽氣最足的時刻,這個時候斬首犯人,意味著要讓犯人永不超生。因為在古代傳說人死了,會變鬼。而鬼最怕陽光。在陽氣陽光最足的時候斬首犯人,就可想而知了


品茗聽雨19779167


因為殺人嘛,死刑犯怨氣都重,煞氣也重。

而傳統認為,午時三刻是陽氣最重的時候,因此在午時三刻處決死刑犯,這樣,在陽氣的震懾下,陰魂不敢做亂,一旦陰魂造次,這天賜的陽氣,也足以讓陰魂化作飛灰。


辰州觀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