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後宮中鮮爲人知的神祕羣體,孤獨相伴,只爲守候——乾隆

皇帝的后妃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歷來被世人所關注。這個群體中的所有人都是從全國的女人中千挑萬選出來的,個個千嬌百媚、豔麗超群、淑慎賢明、出類拔萃,是當時全國女人中的最高標準和典範,是女人中的極品,是全國女人崇拜的偶像。世人所以關注這個人群,還在於這個群體只屬於一個男人,供一個男人享用。這個特殊的女人群體少到幾個人,多到成千上萬。這些女人長期居住在九重宮禁,與世隔絕,因此她們的情況世人難以聞知,她們成了一個神秘的人群。

她們是後宮中鮮為人知的神秘群體,孤獨相伴,只為守候——乾隆

清朝到了乾隆時期,后妃制度已非常完善。關於乾隆帝的后妃數,《清史稿》記載了17人,張孟劬著的《清列朝後妃傳稿》記載了27人。唐邦治著的《清皇室四譜》記載了29人。而清東陵,僅裕陵妃園寢就葬了36人,加上葬裕陵的2後3妃,共有後妃41人。通過查閱清宮檔案得知,還有一位不知所終的祥答應,這樣合計就有42人之多。乾隆帝的后妃數之多,僅次於其祖父康熙帝,在清帝中位居第二位。其原因與乾隆帝在位時間長、壽數高有直接的關係。

她們是後宮中鮮為人知的神秘群體,孤獨相伴,只為守候——乾隆

乾隆帝的后妃有七個特點:

一、民族成分多。在乾隆帝的后妃中不僅有滿族、蒙古族、漢族,而且還有維吾爾族和朝鮮人。民族之多,是任何一個清帝后妃所不能比的。

二、滿族人所佔比例大,蒙古族比例小。對嬪以上的25人統計,已確定為滿族的就有17人,佔68%,而蒙古族只有1人。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國家的政治形勢有直接關係。滿蒙聯姻歷來是清政府的基本國策。在清初,國家尚未完全統一,戰爭頻仍,清政府對蒙古的依賴性還比較強。到了乾隆時期,清朝已達到全盛時期,戰爭較少,對蒙古的依賴相對減弱,而需要的是加強滿族內部的團結,提高滿族的地位。

三、后妃各等級的人數比例相對合理。按最後的封號統計,皇后3人、皇貴妃5人、貴妃5人、妃6人、嬪6人、貴人12人、常在4人、答應1人。

她們是後宮中鮮為人知的神秘群體,孤獨相伴,只為守候——乾隆

四、追贈的多。所謂追贈就是死後晉升。3位皇后中有一位是追贈的。5位皇貴妃中有4位是追贈的。5位貴妃中有3位是追贈的。6位嬪中,有2位是追贈的。嬪以上的25人中有10人是追贈的,佔40%。

五、大部分后妃都死於皇帝之前。死於皇帝之後的只有8人,其原因就是乾隆帝高壽。

六、乾隆帝晚年不再立後,不再冊封皇貴妃。即使是貴妃也斷檔了23年。

她們是後宮中鮮為人知的神秘群體,孤獨相伴,只為守候——乾隆

七、皇后和皇貴妃的生育率高。乾隆帝的27個兒女大部分是皇后和皇貴妃生的。3位皇后就生了13個,約佔一半。皇貴妃生9個,貴妃生了3個,妃只生2個。嬪以下均沒有生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