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獼猴桃大王」楊聲謀:四十年傾情「一隻桃」


“中國獼猴桃大王”楊聲謀:四十年傾情“一隻桃”


講述嘉賓:楊聲謀

●揚州楊氏獼猴桃科學研究所所長,被譽為“中國獼猴桃大王”

●完成獼猴桃研究課題328個,育成趕超國際指標的楊氏獼猴桃系列新品種,創造10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獼猴桃栽培新技術

“歡迎來自寶島臺灣的朋友,我正巧剛從臺灣回來,當地計劃種植1萬畝獼猴桃,聘請我做技術顧問。”日前,記者在邗江區槐泗鎮陳院村採訪楊聲謀,巧遇一批臺灣客商,他們是專程來參觀楊氏獼猴桃種植園的。

今年80歲的楊聲謀,講話仍然中氣十足,說起獼猴桃,語氣中充滿了自豪。40年來,楊聲謀懷著“一隻獼猴桃致富中國農民”的夢想,帶領三代人,專種獼猴桃,育成趕超國際指標的楊氏獼猴桃系列新品種,創造10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獼猴桃栽培新技術,被譽為“中國獼猴桃大王”。

如今的楊聲謀還有個目標——把獼猴桃產業做大做強,引導更多農民栽培獼猴桃,讓獼猴桃真正成為果農發家致富“搖錢樹”。他說:“我今年80歲。我相信自己的身體,能活到100歲,再陪大家幹20年,爭取為獼猴桃事業作更多貢獻。”

獼猴桃的根在中國,“我們的種植技術不能落後於別人”

楊聲謀是頭橋鎮人,從小就對植物情有獨鍾。在他20歲那年,村裡創辦了林場,村支書發現這個小夥子頭腦靈活,對果木有興趣,就讓楊聲謀在200畝荒灘上搞林果種植。

“這一干就是60年,一腳也不曾離開過農田。”楊聲謀說,60年中有40年,他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帶領三代人專種獼猴桃。

40年的堅持,收穫滿滿。楊聲謀先後完成獼猴桃研究課題328個,育成趕超國際指標的楊氏獼猴桃系列新品種,有9個新品種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專利保護;創造10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獼猴桃栽培新技術,其中三項屬國際首創。

“許多人都以為新西蘭種植獼猴桃歷史長、很牛氣,其實獼猴桃的根在中國,我們的種植技術不能落後於別人。”楊聲謀說,1906年新西蘭引進獼猴桃,育種改良後,才成為今日風行世界的奇異果。

早在兩千多年前,獼猴桃就已經進入中國人的生活,《詩經》中的“萇楚”,古人稱之為“羊桃”,其實就是獼猴桃;

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岑參寫的詩句“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也說明古人已在房前屋後和天井中栽種獼猴桃。

“最早的獼猴桃果型很小,獼猴能一口吞一個,中國不僅要種更多好的獼猴桃,還要在大果型方面有所突破。”楊聲謀朝著心中的目標,刻苦鑽研、奮力向前。

為調查全國獼猴桃載培現狀,蒐集種質資源,楊聲謀花費4年時間,行程10萬公里,歷經12個省市,跑遍全國68個獼猴桃主要產區和科研院所,訪問了100多位專家學者,引進了國內外163個品種優株,進行了大量培植試驗。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奇蹟出現在1987年,楊聲謀的獼猴桃果園裡結出了單果質量226.3克的大果,比當時世界最大的新西蘭海瓦德獼猴桃還重4.9克。經有關權威機構營養分析,楊聲謀培育出來的獼猴桃大果,各項營養指標均超過國內外其它優良品種,也遠超新西蘭王牌品種海瓦德獼猴桃。

2015年9月6日,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國際獼猴桃種植與營銷巨頭,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向中國果農楊聲謀請教如何培育獼猴桃大果。

“顏色、風味,都非常好口感也非常好。”新西蘭某果業公司負責人託尼品嚐了“楊氏金紅50號”,向楊聲謀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誇讚:“這個品種個大,單果重量平均在100克以上,金肉紅心,不僅好看,更好吃,甜度高,果肉細膩。”

“我不信這個邪”,在最不適合的地方種出了優質獼猴桃

“中國是獼猴桃種植大國,我們不能在技術和品種上落後於他人。”楊聲謀揮手一抹稀疏的頭髮,滿臉驕傲地說,“按照一些人的分析,我身後這片土地,是最不適合種獼猴桃的地方,但我不信這個邪,偏要在這裡搞獼猴桃新品種研究,結果還真不錯。”

楊聲謀帶著臺商邊參觀邊解說:“獼猴桃是肉質根,只要含水量超過90%,不出兩天,根就爛了。”

他解釋說,獼猴桃很嬌氣,要肥又怕肥,營養一缺,葉就變黃,肥料一多,就燒根;要光又怕光,獼猴桃樹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卻又怕熱——驕陽直射,植株間距太近,密不透風的情況下,樹會因高溫而生病或死亡。

在楊聲謀眼裡,種植獼猴桃,水肥光的問題,都不可怕。怕水,就做好土壤排水工作;怕肥,可以在種草、割草還田的同時,少施勤施有機肥;怕光,加大植株間距,有利於散熱通風。

“最怕的,其實是風。”楊聲謀說,獼猴桃開春發新枝,只要風稍大一些就能刮斷,影響第二年的結果。記者注意到,楊聲謀的100畝實驗基地裡,四處都有防風障,四周還有高高的水杉樹守衛著——這是一道天然屏障,大風來襲,它能擋;陽光曝曬,它能遮。

破解獼猴桃潰瘍病難題,外國同行點贊“太不可思議了”

在世界獼猴桃業界,有一個公認的“不治之症”:獼猴桃植株易感染潰瘍病,果實在自然狀態下難以保鮮。可是在楊聲謀眼裡,獼猴桃世界無難事,他有信心攻克難關。

在一個個不眠之夜、一次次試驗後,成功終於到來。去年8月,在葡萄牙波爾圖召開的第九屆國際獼猴桃大會上,楊聲謀向全世界的獼猴桃種植專家宣佈:“應用‘中國楊氏療法’,獼猴桃潰瘍病可防可治。”

楊聲謀說,他和團隊已經研究了20年,投入1000多萬元,探索潰瘍病侵染—潛伏—暴發—毀滅進程中的演變機理,研究預防與治療潰瘍病的有效舉措,最終破解了這個難題。

在國際獼猴桃大會上,新西蘭奇異果佳沛國際有限公司亞洲區總裁謝蒂夫感慨地說:“這麼嚴重的潰瘍病病株,應用‘中國楊氏療法’能起死回生,太不可思議了。我們新西蘭每年花費幾千萬美元,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有效的辦法。”

獼猴桃果肉鮮嫩,不用冷庫儲藏難以保險。可是楊聲謀不信邪,他經過鑽研摸索出了一種新方法,獼猴桃儲藏不用冷庫,在常溫下保存能突破200天。經過第三方現場檢驗公證,應用“獼猴桃自然儲存保鮮法”,好果率達到了97.6%。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不用冷庫也能長期儲存獼猴桃的人,了不起的農民科研家。”消息一出,楊聲謀名聲大噪,海內外獼猴桃種植科研“大咖”紛紛前來求學取經、尋求合作。

楊聲謀的傳奇經歷引起了國際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電視、報紙、廣播、期刊、畫報等均紛紛報道了他的故事,外國媒體更是稱讚他是“中國獼猴桃王”。本報記者 周晗

人物點評

讓人尊敬的農民科研家

楊聲謀是一位農民,也是一位農業專家。40年來,他鐘情獼猴桃,用畢生精力和心血攻克一個個種植難題,被業界譽為“中國獼猴桃大王”。這個稱號,名至實歸。

為了“一隻桃”,楊聲謀奮鬥了40年。人的一生能有幾個40年?願意用40年專注於一件事,這需要怎樣的定力和毅力啊!他的成就或許無法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相比,但是他們的精神是相通的。

如今的楊聲謀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80歲的他還有個目標——把獼猴桃產業做大做強,引導更多的農民從事獼猴桃生產,讓獼猴桃真正成為果農發家致富的“搖錢樹”。

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至為關鍵。楊聲謀40年只為“一隻桃”,做出了特色農業大文章,為我們樹立了精神標杆。當下,揚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農業創新創業如火如荼,我們更需要學習和弘揚這種實幹興業、科技創業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