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小孩喜歡打人,家長該如何教育?

野溪辭


3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有不恰當的舉動,比如喜歡打人,亂髮脾氣,家長必須採取行動加以阻止。3~5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必須抓住這一教育的黃金時期,對孩子進行品格培養和性格訓練。

這幾年“熊孩子”事件頻發,前段時間一段育兒的老視頻在朋友圈流傳,這是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一段早年的演講。李教授多年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和犯罪心理的研究,詳細調查過許多青少年犯罪案例背後的家庭因素。



在視頻中,李玫瑾教授指出,三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有不合理的需求或舉動,家長應該當場制止。孩子三歲時,家長進行管教,孩子最多賴在地上哭鬧。但是等到十三歲再管教就困難多了,孩子甚至還會做出自殺這類的極端舉動。

01 剋制任性

李教授舉了個例子,孩子到商場看到玩具吵著要買,家長不同意就哭鬧。這種情況,建議家長第一步,把孩子直接抱回家;第二步,到臥室關上門,跟孩子一對一,再任由孩子把脾氣發出來。

家長要注意做到:不打不罵不說教。孩子看到家長態度堅決,也會明白靠耍賴潑皮的辦法是沒用的。也會明白父母的愛是有原則的,今後自己長大後也會成為一個有原則的人。

02 防止壓抑,鼓勵交流

等孩子不哭鬧了,可以藉機讓孩子跟家長溝通。說說為什麼非要買這個玩具,跟家裡的有什麼不同。這樣鼓勵孩子跟大人多進行交流,今後到了青春期,親子關係也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03 剋制誘惑,防止自私

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剋制力。可以用這個辦法:每天給孩子喜歡吃的小零食,然後有一天跟孩子說,如果今天留著不吃,下次就可以加倍給。觀察孩子能否做到。

04 經歷挫折

現在新聞裡不時有報道年輕人自殺的事件,只是因為學業壓力大,工作不順利,戀愛失敗等。因為這些人沒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忍耐力可以通過從小的體能鍛鍊培養,比如長跑,或者游泳。

運動是考驗我們身體的極限,比如游泳會嗆水,但是在水裡撲騰幾下,喝幾口水,就很快學會了游泳。那麼今後遇到人生挫折,只要我們肯撲騰,肯努力,就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


松塔媽媽育兒


3歲的孩子喜歡大人,應該如何教育?

這個問題,貌似我也遇到了,我們家孩子四歲就開始打人了,而且讓人感覺“恐怖”,居然推練太極拳的老太太。我在想,如果老太太躺下怎麼辦?咱賠不起啊,幸虧老太太是我的鄰居,我也經常跟他們一起練太極拳。

我們家孩子,除了打人,還搶別人東西,看到別人的東西不錯,他感覺就去搶。甚至揀個樹枝打人家。除了這個,在打不過人家的前提下,還就地取材,拿板凳、木桶砸人。同齡人根本沒有人敢惹他。

現在我也很無奈,有時候也會打他,但是恐嚇多於毆打。我老婆打的得厲害點,但是,小孩就這麼大,夠不著打。我也感覺應該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說不定他打人、喜歡以暴制暴就是跟我們學的,遺傳我們的基因。

現在我的孩子基本上已經聽懂我們的話了,我告訴孩子尊老愛幼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欺凌弱小,欺負老人。

有一次我們家孩子又搶別人家小孩東西,那個小孩比我們家小孩大幾歲,個頭高一點。當時那個小孩看著我,怕我護短。我問那個小孩:“有人搶你東西怎麼辦?”那個小孩看著我我,不說話。我告訴那小孩:“有人搶你東西,你就應該揍他。”那個小孩就打了我們家小孩一下。我們家小孩哇哇大哭。那人家長看到了,以為他們家小孩欺負我們家小孩,上去要打自己的孩子,被我阻止了,我告訴她:“因為我們家小孩,搶你們家小孩東西,活該捱打。而且是我叫他打的,你們家孩子還怕我護短呢。”那人說:“哦,你這樣教育孩子,感覺有問題。”。我當時就告訴孩子:“搶人家東西是不對的,會被打的,你不是天下第一,就算你天下第一,別人也會聯手揍你,暴力解決不了問題”

事實上,現在我都想不出教育小孩不打人,小孩就是沒心沒肺,熟記熟忘。

如果誰有辦法,請告訴我,本人不甚感謝。就說到這裡,謝謝邀請,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太極雲飛揚,有粉必回,有問必答。


太極雲飛揚


3歲的孩子,正開始懵懂看世界,好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似懂非懂,喜歡打人,不能簡單的決定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也不能簡單的說幾句就了事。

第一,先看看孩子為什麼打人,如果是第一次,而且是主動去打人,如果我是家長,我會打自己孩子一下,問問他疼不疼,站在被打孩子的角度來給他講簡單的道理,然後給他一個小小的懲罰。譬如罰站十分鐘等方法。第一次如果不管徹底,他知道大人沒什麼事時,下次他還會打。記得我家孩子三歲時,有一天從幼兒園接回來,非要買一個玩具,不給買,就在地上打滾來要挾,我沒有理他,把門一關,讓他滾,一直不理他,過了一會兒,他覺得沒意思,媽媽也不答應他,就自己起來玩,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第二,如果是經常打人,家長就考慮孩子是什麼原因,如果老是自己孩子先動手,應該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先檢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同時必須下功夫給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曾經看過一期高級育嬰師節目,3歲的孩子也是第一個逆反階段,她採取的辦法就是在家裡設一個懲罰角,哪怕少吃一頓飯,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什麼時間意識到自己的錯了,才能走出那個角落。如果是一個能做下來聽道理的孩子,可以選擇一個動畫片,一個故事講給他聽,讓他主動去跟被打孩子賠禮道歉。

第三,父母管教孩子,一定要意見一致,不能一個管,一個縱容,也不能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眼前管,容易產生矛盾,而且孩子有依靠,直到有人會放縱他,不但管不好,還有可能變本加厲。


穀子8868


遇到這這樣的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怎麼進行教育,而是要了解問題發生的根源。弄清楚問題的根源,才能提出有效的建議。回到問題,小孩喜歡打人。這說明是已經頻繁使用暴力,而且享受暴力帶來的凌駕於人的權利快感,如果前提不是遭遇不公平對待發生激烈爭吵,那麼很可能是情緒控制能力很差,有一定的暴力傾向。

有研究表明,暴力或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在生命早期學到的。影響的因素是


  • 目睹了父母之間的暴力衝突

見證父母之間暴力衝突的男孩在處理人際關係和衝突的能力非常笨拙,比較容易暴躁。


  • 受到暴力虐待

暴力傾向最恐怖的一面就是這種攻擊性會傳給後代,在暴力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有可能有暴力 傾向。但也有家庭暴力中的孩子沒有表現出暴力傾向問題,不過他們爆發的風險增加,令人 擔憂;家庭暴力中施虐者的遺毒其實在他們死後還在延續。

虐待孩子的父母不能識別孩子痛苦的信號,甚至孩子受驚嚇或者不開心都全然不知。這使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深。

  • 受一些暴力電視影響

孩子在電影電視還有電子遊戲中看到很多暴力事件,錯誤的認識暴力的概念,進而模仿。從近些年社會上因暴力遊戲和電視造成的暴力事件可以看出,這種影響越來越大。

  • 父母沒有給打鬥設定一個界限

有父母教育孩子在面對其他小孩挑釁或攻擊,可以堅決正義的使用暴力。這樣暴力施虐的土壤就滋潤起來了,暴力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使用起來也就更容易,參與者和旁觀者也都相信受害者是做壞事了。


怎麼教育?

  • 使用暴力前快速制止

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如果發現孩子情緒激動,先把孩子安撫孩子情緒,讓他感覺安全,等他冷靜後,告訴他,如果他使用打或者咬,他就會錯過和朋友一起玩的樂趣,而不是等發生以後“教育”。

  • 言傳身教他如何管理情緒

讓孩子看到你冷靜沉著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緒或者挫敗感。例如:“哦!我最喜歡的衣服找不到了,好煩!我今天真的好想穿,現在只能穿另一件了”,而不是:“我最喜歡的衣服找不到了,XX你看到嗎?”。而且要保持一致性,不要孩子面前一套規則,愛人面前另一套,這樣會讓孩子困惑。

  • 限制看屏幕的時間

限制孩子看屏幕的時間,每天不要超過2小時。不要看暴力性質的影視,選有教育意義的,怎麼選呢?孩子不知道,大人可以根據判斷選擇,或者教學推薦系列的。如果有你認為不應該出現在電視裡的內容,可以跟孩子談談:“你有沒有看到,剛剛那個女孩推倒他朋友搶走她想要的東西,這件事是不對的,是嗎?”

  • 尊重孩子

這點很重要,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就會覺得你把他看成出色的人。這樣一來,他就更加願意聽你的話,並給予你同樣的尊重。如果你瞭解孩子,教育得當,孩子就會渴望從你那裡學到更多。他學的越多就越可能成為出色的人。


懷化有味事


孩子的行為習慣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發現孩子有打人的習慣,證明孩子已經有了自我保護意識,家長應該重視起來,加強對孩子的監督與引導教育!



常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形成最初的自我意識,家長一定要重視教育引導孩子,注意說話語氣溫和,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才是正確的!孩子的最初知識的來源是父母的教育,只有父母慢慢去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學會表達自己小小的感受!

父母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樹立模範作用

父母關係和諧,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所以做到示範作用,做好言傳身教,相信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

每天送給孩子一個故事

每天利用幾分鐘時間給孩子講述一個故事,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與孩子共同探討故事的內容和含義,適當引導孩子多表達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若是故事中也有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那麼可以問孩子會怎麼想!...



培養孩子的愛心

從小培養孩子友愛互助的性格,與人分享快樂的能力,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人,告訴孩子,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才有意思,也可以告訴孩子,玩具可以交換著玩,或者給別人玩具玩都會是快樂的,擁有健康的心態是父母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培養孩子與人的合作能力,孩子雖然還小,但要告訴孩子打人不對的!幫助孩子制定一些合理的規則,讓孩子慢慢學會與人合作!

不過度保護孩子

孩子的任性與家庭的寵溺密切相關,孩子在家是個“小霸王”,在外也形成了欺負別人的習慣,所以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事,這些慣性像“種子”一樣會播種在孩子的生命中,收穫的是淒涼!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瞭,父母要多學習培養下一代,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做事先做人..!


夢之覺


孩子打人多半是父母教育出了問題,父母應該多找找原因。找到可行的方法,

1.改變目標,讓孩子找枕頭或者軟物釋放自己的情緒。

2.與孩子討論事情的經過,待孩子發洩完後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事情起的爭執!

3.教育孩子使用交流而不是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4.瞭解孩子的感受 父母對孩子的理解能幫助緩解孩子的攻擊行為!

5.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 父母的教育非常關鍵!

6.做好模範 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打人更不行了。

7.減少外界不良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像一些電影了,圖片了,故事什麼的儘量不要讓孩子接觸!

相信以下幾點對你的孩子有幫助!


豆火鄉間美食


3歲的孩子正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是漸漸開始形成自身的性格。所以3歲到5歲是父母對孩子引導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成長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的重要階段。

造成孩子打大人或者不聽活。無非是兩種原因造成的。

第一,上行下效。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如果家庭原因經常有肢體動作或者大人開玩笑動手都會就會對孩子造成誤導,爺爺奶奶帶孩子經常會言語帶出,讓你爸打你了啊!等等類似語言也會對孩子造成心理暗示。

好孩子都是誇獎出來的。罵孩子不如誇孩子,千萬別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不經意間之間就會學習父母,爺爺奶奶的行為舉止。孩子的認知只停留在重複而不能選擇甄別錯與對。所以大人一定要儘量都已正面形象和言語來給我們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第二,外界示範。

孩子在幼兒園和其他外界媒介接觸時,也會為其充當信息收集的渠道。也就是說幼兒園老師和同學,還有外界媒介(電視,手機,動畫片點等)都是孩子借鑑的渠道。

如何改變孩子現有的不良習慣。比如打罵大人就必須狠下心來。必須要讓他知道這是錯的,而且是需要受到懲罰的。

只有這樣孩子的認知才能慢慢改變過來,才能改掉原來不良的習慣認知。比如孩子動手打你,你一定要表現出很生氣,不能笑,笑的話就代表你已經認可了他的這種行為。生氣的同時要用語言表達出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讓孩子得到認同。如果孩子不認同並且不認錯,可以採取一些小的懲罰措施來告知我們父母的態度。例如沒收玩具,罰站2分鐘。孩子哭鬧的話一定要堅持住,不搭理他,什麼時候不哭了什麼時候才跟他溝通,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這點。

漸漸的孩子的認知就知道了什麼行為是對的,應該做的。什麼行為是錯的,不可以做。

孩子的禮儀和教養是父母帶給孩子的。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希望我們家長一起努力,為了孩子的成長改變自己!

祝各位家庭幸福美滿!

歡迎關注採購聯盟,社會熱點,辛辣點評!






採購聯盟


孩子處於敏感的叛逆期,打人是一種心理反抗,是自我意識建立。

不是每個孩子都為了“維護”自己打人,與教養和周邊環境密切相關,孩子正處於模仿期。

2-3歲的孩子,有些話還說不利落,就開始頂嘴,和父母對著幹,甚者喜歡打人,一不開心就哭等。

其實孩子是在控制自我,分清楚了你,我,他…

明白了你,我,他的幼兒,開始把喜歡的東西歸自己所有,不許別人碰,一被侵犯就盡力維護。有些孩子受委屈,撕心裂肺的哭,是真的內心受到傷害的那種。

記得,我家兒子3歲,上幼兒園被打,呆呆的看著動手著者,他搞不清別人為什麼打他,還有打人是遊戲嗎?就是因為我們家庭從來不打孩子,夫妻也很少吵架和動手。

孩子愛打人,首先父母自省,做到不打孩子夫妻和諧,溫和處理矛盾。

其次,及時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為,從賠禮道歉做起,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錯誤性和傷害性。

最後,鼓勵孩子說委屈,避免打架事件發生(他打人,不理他,不和他玩等),及時鼓勵孩子分享和得失意識等。





白沙踏歌隊


俗語說“三歲看老”!

這句話說明孩子在三歲時的教育很重要,也說明孩子在三歲時的一個轉折點。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人皆有之。

但我認為,不管將來孩子成功於否,成就如何,人品應該第一!

路是一步步走的,飯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天天長大的,經驗是日積月累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教育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

當發現你家孩子愛打人時,你應該耐心教育孩子,也可以嚇唬一下孩子,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是會被警察叔叔抓起來的

……。

真心希望每一位家長,不要私心太重(疼孩子但不溺愛),發現孩子缺點及時批評指正,讓孩子從小知道對與錯,引導孩子走上正軌,與人為善,敬畏生命,珍愛萬物。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所愛好,有所特長了,做家長的應該及時發現,及時鼓勵,及時支持,循循誘導,讓孩子在開心,健康的生活習慣下茁壯成長。


用戶137280622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