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任惡人宰割,用無聲吶喊

用了幾周時間,磨磨蹭蹭看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熔爐》跟同名電影。

有一種窒息感在胸腔隱隱作痛,彷彿瀕死的魚,鰓蓋起起伏伏用力張合,卻吸收不到氧氣。

眼睜睜看著稚嫩的孩子被惡人撕扯、捆綁、毆打、侵犯,無法拯救受害者的情緒是滿是悲痛與憐憫。

我知道,這種情緒不光對鏡頭下的孩子們毫無幫助,就連對現實中的受害者,也絲毫無用。

最近,樂清滴滴打車事件鬧的沸沸揚揚,順風車、強姦、殺人,又是耳熟能詳的幾個關鍵詞,串聯起來結束一個女孩的花樣年華。

禁不住要問,這是第幾次了?難道我們也生活在熔爐裡嗎。

《熔爐》:任惡人宰割,用無聲吶喊

1

《熔爐》中的故事,發生在常年被霧氣籠罩的小鎮,霧津。這裡有一所為聾啞兒童提供教育跟生活輔導的學校,名喚慈愛學院。

主人公姜仁浩從首爾來到霧津,託關係找到進入慈愛學院當老師的工作。

任教期間,他發現聾啞孩子長期遭受校長、行政主任、授課老師、生活輔導員的輪番性侵跟毆打。

個別孩子不堪受辱,有的選擇跳崖身亡,有的選擇臥軌自殺。

慈愛學院創辦人李俊山,在當地是有名的善人,名利雙收。現任校長李江福與行政主任李江碩是他的雙胞胎兒子,也是霧津第一教會的負責人及股東,多年來因慈善事業聲名遠播,得到霧津人民敬佩。

暴行之下權力暗潮洶湧,意味這一場揭開性侵,暴力,尋求公平的戰役,難以取勝。

姜仁浩與擔任人權運動中心幹事的學姐徐幼真,一起掀開一場鮮血淋淋的人權鬥爭,帶領三個被侵犯的孩子與犯罪者對簿公堂。

《熔爐》:任惡人宰割,用無聲吶喊

孩子們面對鏡頭,比劃手語,講述校長跟老師是如何將她/他們拖入廁所,鉗制手臂,褪下褲子。

喉嚨不能發聲,憤怒咿咿呀呀,眼淚大滴大滴落下,手指顫抖卻揮舞地陣陣有力。

弱小殘破的內心,還有一絲希望,因為他們相信,有人會幫他們伸張正義。

是非曲直,顯而易見,可等待姜仁浩跟徐幼真的是什麼?

《熔爐》:任惡人宰割,用無聲吶喊

是教育廳跟市政廳來回踢皮球,推託慈愛學院不在自己管轄範圍內;

是被告方聘請律師享有“前官禮遇”,即韓國法院的潛規則,對於轉職的法官和檢察官,在轉任律師開業後,第一宗訴訟會給予有利的判決優待。

是受害者父母家人被威逼利誘,最終選擇庭外和解;

是姜仁浩不完美的私生活被挖出,遭受民眾唾棄;

是被告全部判決短期有期徒刑,並予以緩刑。

是真相即使在眼前啜泣,濃霧依舊遮住世人的良心。

2

相比《熔爐》原著,電影版的改編似乎更耐人尋味。

原著中致力推動人權運動的徐幼真,是擁有兩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她深知做母親對於孩子的職責,所以拯救聾啞孩子們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女兒開闢新世界。

“媽媽會創造出一個更好的國家,讓身為女人的你們可以更勇敢,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在馬路上。雖然只有一點點改變,雖然感覺不太明顯,可是為了打造出讓人類過著更像人類生活的世界,我會盡全力努力。”

在電影中,徐幼真這一人物的背景改編為沒有談過戀愛,沒有家庭,沒有約束,所以才無所畏懼的單身女人。

天真,是影版徐幼真的肖像。

仔細想想,或許也可以理解這樣的改編。

不管是原著還是電影,主人公姜仁浩一直掙扎在“前途”與“道義”之間,所以需要讓配角與之對比,索性不管是單身媽媽還是不諳世事的天真女人,都有足夠的理由為這些孩子們發聲。

《熔爐》:任惡人宰割,用無聲吶喊

姜仁浩,是故事的核心,也是展現內心掙扎的基本矛盾點。

慈愛學院教師的職位,是貧窮的家人好不容易湊錢換來的,自己還有一個年紀很小,身體不好的女兒要養活。

與校長同流合汙,放棄訴訟勸學生接受和解,意味著自己可以從首爾得到穩定的工作,完成自己畫畫的理想,前途一片光明。

自己的未來,家庭的責任,良心的譴責,統統壓在姜仁浩肩膀上,沒人告訴他怎麼選擇是才是對的,但又似乎,怎麼選也都是正確的。

原著中的姜仁浩,堅持到了宣判結束。面對身邊的妻子跟女兒,經過一夜沉思,最終決定逃離抗議遊行。

電影中的姜仁浩,拒絕賄賂,陪同宣判,在高壓水槍攻擊下堅持參加抗議,遊行結束後離開霧津。

壞人沒有被繩之以法,好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正義,很悲哀對不對,可是那些孩子沒有怨恨。

徐幼真問孩子們:“這件事發生之前,跟發生之後,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孩子們如是說:“我們明白了,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有人來珍惜。”

《熔爐》:任惡人宰割,用無聲吶喊

3

“我們一路奮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這句臺詞,震撼了我的心。

霧津是謊言的熔爐,這裡的人,用謊言來維持現狀。

他們想要的不是正直,不是誠實,他們真正想要的是沒有改變。大家都視而不見,人人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只要一兩個人退讓——他們把這個叫作退讓——世界就會安靜祥和。

為了世界安靜祥和,真相可以被掩蓋,正義可以遲到,殘忍的事件也可以被雪藏。

這真是全天下最可笑的笑話。

《熔爐》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也是改變韓國法律的電影。

2000年至2005年,光州福利殘障學校校長連同十多名老師,對校內聾啞學生施行了長達5年的虐待和性侵。權錢交易,罪犯輕判緩刑,仍在校內任職,受害學生不斷增加。

2009年,孔枝泳以此真實事件為藍本創作小說《熔爐》。

2011年,《熔爐》被改編成電影,百萬人聯名要求舊案重查。

2011年9月,相關罪犯被判刑12年,學校被關閉。

2011年10月,國會通過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

人心的力量能有多大,文字的力量就會有多大。

1852年《湯姆叔叔的小屋》問世,小說中黑奴的悲慘遭遇刺痛人心,引發美國社會對黑奴制度強烈的控訴,林肯總統為此頒佈法令廢除黑奴制。

2011年,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熔爐》上映,獲得韓國總統李明博激賞,瞬間引發570萬次觀影狂潮,讓塵封7年的真相浮出水面,出臺《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被世人稱之為“熔爐法”。

尋求正義的道路從來不是這麼好走,還好這世上有很多人心甘情願披荊斬棘讓世界變得美好,如果說句感謝,可能落了俗套。

只希望自己跟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能變得如此勇敢,永不放棄心中小小閃亮的燈火,有朝一日,可以用它點燃正義的旗幟,照亮無盡的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