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我很少寫人物,今天本來是有幾個選題的,《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瑞恩》、《狂怒》,這三個電影都是二戰後期的戰役改編的電影,然後我又問了幾個讀者,說想讓我聊聊少帥,那我們今天正好就來聊一聊少帥張學良。

因為聊張學良,會涉及到半個民國史,人物眾多,基本上每個出現的,都夠我單獨寫一篇,所以我儘量把事情講清楚,有機會再把這些當時的風雲人物,一一填坑。下面我會按照時間順序,寫寫他的一生。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生於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年輕時的張學良

童年的張學良,可以說是衣食無憂,受過非常高等的教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1922年張作霖率先發起直奉大戰,史稱第一次直奉大戰,戰鬥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奉軍大敗,只有張學良和郭松齡的部隊算是小勝,結果就是,以山海關為界,奉軍撤出關外。

郭松齡(1883-1925),字茂宸,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他是張學良的老師。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郭松齡

時間來到1924年,這一年,9月15日,張作霖發動了進攻,史稱第二次直奉大戰,張作霖投入了大約15萬的奉軍,直系總兵力大約20萬。戰鬥的結果就是,奉軍大破直軍,奉軍佔領北平,政權落入奉軍手中。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直奉大戰中的奉軍

1928年,這一年可以說是改變中國歷史的一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火車,在皇姑屯被日本人設下的炸藥炸死。

這裡要說幾點,第一,這次行動的情報,是川島芳子從張學良手下的一個副官手裡獲得的。

第二,張作霖死的這一天剛巧是張學良的生日,前面我們說到他的生日是6月3日,那是因為和父親的忌日是同一天,他後改了生日。

第三,張作霖死後,秘不發喪,但是,張學良有個夫人叫谷瑞玉一直無法得到張作霖的認可,所以長期住在天津,聽說張作霖死後,前往奉天去找張學良。日本得到這個情報,猜測張作霖已死,這也為後來二人離婚,埋下了伏筆。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川島芳子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谷瑞玉,張學良的“隨軍夫人”

這裡簡單的聊兩句張作霖,一個土匪出身的男人,一路坐到全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當時有個調查,張作霖還是中國的首富。同時,在他統治北洋政府的同時,拒絕和日本簽訂任何賣國條約,完美的制衡蘇聯與日本的關係。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張作霖

張作霖死後,直到8月4日,才開始發喪,辦理喪事。兩個月內,張學良先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然後,一星期後東北易幟,宣佈服從南京政府,這時候北洋政府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1928年,年僅27歲的張學良搖身一變,子承父業變成了東北王。據他自己說,當時的自己就是想要做點事情,為了自己也為了老百姓。想法是好的,但是事情實踐起來,就變得有難度了。

1928年7月,張學良發動了中東路事件。這裡的中東路不是一條大街,是一條鐵路,也叫東清鐵路,是沙俄時代侵略中國時留下的。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時間先回到1919年,俄國的十月革命成功,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府,宣佈放棄沙俄政府在中國的一切秘密條約和權益,中東路中俄共管。1924年,中國政府和蘇聯正式簽訂《中俄協定》,除了商業用途雙方共管外,其他主權歸中國。

我們可以看到,蘇聯還是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蘇聯還是霸佔這大多數的資源,並沒有給中國,這就讓張學良很不滿。畢竟才剛剛上位不久,不搞點事情,也無法立足啊。

其實當時還有另外一條鐵路,這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就算不了解,現在也經常出現在各類抗日電視劇中,那就是南滿鐵路。由日本人掌管,日本人更是囂張的多,所以就挑個軟柿子吧。

而且當時就算張學良不想打,身邊還是有人慫恿。第一就是蔣介石,經常給張學良灌輸蘇聯威脅論,第二就是張學良的手下,中東路督辦呂榮寰和中東路理事長李紹庚,說出來各種理由讓張學良動手,其實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後來在九·一八之後,這兩位都做了漢奸。

相對的,有主戰派,也有主和派,還是有一些人反對開戰的。張學良也先做了一些試探,先是驅趕和逮捕蘇聯僑民,然後又收回了哈爾濱的氣象觀測站。他覺得蘇聯應該是怕了,不敢打。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

我還是直接說結果吧,東北軍傷亡2000名,被俘7000餘名 ,蘇軍被擊斃143人,失蹤4人,受傷665人。簡直就是完敗,敗也就算了,還把面積335平方公里的,黑瞎子島給丟了,這件事情,直到今天依舊未能完全解決。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2004年,俄國歸還了半個島

張學良事情搞了,沒想到是這個結果,這也產生了大量的連鎖反應。

第一,他發現父親留給他的東北軍並不是天下無敵,所向睥睨的。

第二,南京政府完全不管,事後也只是贈予了幾枚青天白日旗的獎章。

第三,日本人完全知道了東北軍的實力。

總結這三條,基本上也就可以理解後面的九·一八了。

1930年,中原大戰開啟,蔣介石60萬兵力,反蔣聯軍(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80萬兵力,歷時5個月,以蔣的勝利結束,蔣損失10萬兵力,反蔣20萬。這個時候張學良遲遲未動,直到勝負已分,才入關幫蔣,成為了最大贏家。

在說九·一八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背景。當時是整個世界的經融危機,1931年,日本的失業人口大約是400萬(當時的日本總人口是6400萬),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1929年-1933年是大蕭條時期。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大蕭條時期,領取救濟

而彈丸之地的日本,只能選擇侵略,而且這也是蓄謀已久的,從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開始,日本就一直在關注整個中國的局勢,直到1931年9月18日,發動了著名的九·一八事變。提出這個計劃的是石原莞爾。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臺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臺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瀋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炸燬了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各隊。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石原莞爾

那麼這個時候,張學良在幹什麼呢?

他在帶著兩位夫人于鳳至和趙四小姐,在北平的前門外中和戲院,看梅蘭芳的京劇。當張學良得知情況,發來的命令是“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根據他晚年的採訪,他是這麼說的:“不抵抗就是抵抗”。反正我個人是沒明白啥意思,我覺得應該是說,惹不起,還躲不起啊。好吧,你是躲了,那麼我們來看一下這組數據。

東北軍撤退後,僅瀋陽的兵工廠,日軍繳獲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重炮和野戰炮250門,子彈300萬發,炮彈10萬發,飛機260架,其他經濟損失,15億元以上。(當時的銀元和美金基本上是1:1)。

更驚人的在後面,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一週的時間裡,2萬日軍,對,你沒有看錯,只有2萬!!!兵不血刃的佔領的三十多個城市,10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國土就此淪陷。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不抵抗被俘虜的東北軍

有說法,當時是蔣介石讓張學良不抵抗的,但是現在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而在1931年2月,蔣介石發動了第三次“圍剿”,1931年11月30日,蔣介石發表演說,“攘外必先安內”。說到底,採取的政策就是對日本忍讓。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簡單說一下,1932年,日本成立偽“滿洲國”,1933年,簽訂《塘沽協定》,1934年,偽“滿洲國”成為“滿洲帝國”,1935年,“華北事變”,1936年偽蒙古軍政府成立,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

時間來到1936年,35歲的張學良,多了個外號“不抵抗將軍”。我們先來到1935年9月20日,蔣介石在西安成立“西安剿匪總司令部”,調遣張學良和楊虎城,一起“圍剿”,在整個過程中,蔣介石不補充糧餉和彈藥,全部都要東北軍自費。這裡也為西安事變埋下了伏筆。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親自來西安督戰,他給張學良兩條路,要麼全力“圍剿”,要麼調離西北。這兩條路張學良都無法接受,兩人經過反覆談判,再加上一二·九反“圍剿”,反內戰運動,終於在1936年12月12日,發動了西安事變。

張學良以為限制了蔣介石,就可以全面放棄內戰,開始聯合抗日,結果卻換來了全世界的不滿。

學生開始遊行,報社開始聯合反對,各大學校長教授聯合反對,蘇聯也致電痛斥(中東路事件的伏筆,導致蘇聯這個時候落井下石),這是張學良萬萬沒想到的。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張學良和楊虎城

西安事變解決之後,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當時連蔣介石自己都說,你不要送我。可張學良執意要送,送蔣介石回南京後,從1937年開始,到1990年,一直被軟禁。張學良曾說過,我的人生,到36歲就結束了。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軟禁的張學良和趙四小姐

這裡再說一下楊虎城的結局,1937年已經遠逃國外的楊虎城依然回國抗日,結果馬上被抓,直到抗日結束,卻立刻被殺害,同時還包括他的家人和秘書一家。

前面說完了張學良的政治生涯,我們來聊一聊他的感情生活。

張學良自己承認的情人就有11人之多,而他的妻子也有三個。這裡要提的是,張學良被稱為民國四大美男,

汪精衛周恩來梅蘭芳張學良

首先是張學良的原配妻子于鳳至,字翔舟,富商於文鬥之女,為張學良的原配妻子,1915年和張學良結為伉儷(當時張學良15歲,于鳳至18歲)。在張學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于鳳至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于鳳至入帥府以來,以自己獨有的莊重、內斂、仁義,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讚譽,對張學良更是噓寒問暖,無微不至。“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于鳳至和趙四小姐一直相伴張學良左右。1940年于鳳至被確診患有乳腺癌,之後輾轉前往美國治療。病好後為了養育子女,于鳳至然決定下海炒股,憑著過人的膽識,她賺到了很多錢。她不惜重金在洛杉磯買下兩棟相鄰的別墅,一棟自己住,一棟留著給張學良、趙四小姐住。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于鳳至

然後,就是前面提到過的谷瑞玉,天津人,張學良的第二位夫人,谷氏乃經商世家,但是到谷瑞玉出生時已呈沒落之勢。1922年,18歲的谷瑞玉在一次宴會上認識了張學良,三言兩語的彼此溝通,意外的邂逅,使張、谷兩人都有相見恨晚之感。

1924年10月張學良與谷瑞玉遂在天津結婚,儘管有事實婚姻,可是張學良仍無法將谷瑞玉帶回瀋陽的大帥府,所以,谷瑞玉始終都是姨太太,也被稱為隨軍夫人。數年後,由於夫妻間思想裂痕的加大與谷瑞玉越加明顯的任性,使得兩人的感情走向了終結。1931年1月,張學良與谷瑞玉解除了婚姻關係。之後谷瑞玉去南開大學當了物理系的教授,一直到退休,終生未再嫁。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谷瑞玉和張學良

最後就是陪伴張學良一生的趙一荻,即趙四小姐,出生於香港。其父趙慶華在北洋政府時代官至交通部次長,趙一荻幼年隨父移居北京,並就讀於京城教會學校。趙四小姐是在十六歲時(1927年春天),在天津蔡公館舞會時初識張學良(趙四小姐比張學良小十一歲)。

之後趙四小姐就來到瀋陽,並被安頓在北陵別墅。于鳳至日後接納了這位“小妹”,張學良稱於夫人為大姐,稱趙四小姐為小妹。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幽禁,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倆人相依為命,張學良把一切希望和歡樂都寄託在趙四小姐的身上,趙四小姐則儘自己全部的力量給張學良以安慰和照料。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晚年的趙一荻和張學良

被軟禁的張學良,因為信仰基督教,無奈和原配于鳳至離婚。(另有說法是蔣介石逼迫他離婚,于鳳至為了保護他)。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女人,那就是宋美齡,張學良早在蔣介石之前就結交了宋美齡,但是兩個人究竟發生了什麼,張學良至死都沒說。但是根據他晚年的採訪,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本來是要殺張學良的,但是宋美齡為他求情,他才未死,所以他一輩子都很感激宋美齡。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蔣介石和宋美齡

聊完了感情,我們再來說一說張學良的愛好。

張學良是民國四公子之一,袁寒雲(袁世凱的次子)、張伯駒(大收藏家)、張學良、愛新覺羅·溥侗。

張學良主要是收藏古代書畫,有600多件,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丙舍帖》,傳說是三國時期鍾繇所寫,但是原版因為年代久遠,已經不可考,現在流傳最廣的版本是王獻之或是王羲之臨的,還有唐代李昭的《海世圖》,五代時期董源的山水圖,北宋郭熙的《寒林圖》,北宋米友仁的《雲山圖卷》等等。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丙舍帖

說歷史:九·一八先要了解他

寒林圖

晚年的張學良,把自己所有的收藏,全部都捐贈給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


簡單的從幾個角度講了講張學良,我不清楚大家怎麼看他,或是怎麼評價他。但是現在有很多人覺得他不愛國,這個是我不能接受的,雖然他做了很多現在看來錯誤的事情,但是我們卻無法否認他愛國的事實。至於剩下的,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後人來評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