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業人的血淚——做農業不懂技術,五年就是這樣虧掉了一百萬

之前,筆者在寫老肖的系列故事的時候,有很多讀者在詢問筆者這樣一個事情。

五年虧掉一百萬?養蜂,還是養中蜂是怎麼虧掉的?

今天,筆者就從老肖怎麼虧掉這一百萬說起:

接上回說到,老肖自己因為自己的家庭原因,最後放棄了在北京的 工作,手提多年打拼的“鉅款”。毅然決然的回到漢中老家,開始紮根農村,從事養蜂...

在當時,選擇養蜂的時候,也是做了一些調研。

土蜂,也就是中華田園蜂,當年就能出效益,而且本土物種的土蜂,生命力極強,基本很少病害出現。

所以,直接就在老家,找了一片山,搭建上了自己的養蜂場

一個農業人的血淚——做農業不懂技術,五年就是這樣虧掉了一百萬

夢想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

“為什麼我會失敗,其實只是一個很微小的細節,

是因為天氣變化,產生的問題,我們沒有做好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冬天,我們那邊(陝西漢中)的溫度太低,我們那邊一般在零下五度到十度左右,

冬天的溫度太低,蜜蜂都在槽裡面,一個挨著一個,一個抱著一個,它也不會凍死,

但是來年的春天,在我們那邊有一個倒春寒,可能在南方體驗感不會太強,但是在北方,尤為強烈,時冷時熱的天氣,可能你看著今天你已經開始穿襯衫了,

但是明天,一晚上的 降溫,你又要開始穿 棉襖,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個農業人的血淚——做農業不懂技術,五年就是這樣虧掉了一百萬

因為是這樣的天氣劇烈變化的問題,我們沒有及時採取措施來預防,就產生了在養蜂行業裡面,最嚴重的問題,就產生了爛蛹病。

其實在以前,農村裡面養蜂,也就是像我們那樣的操作,也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就看到一批一批的蜂往外面跑,

我們都以為,這是天氣暖和了,蜜蜂開始出去採蜜了,有花了...

我們還在很開心,但是我們就是沒有想到,是蜜蜂生病了,裡面的蜂王,看見有問題,蜂王就像一個領頭人一樣,他會帶著蜜蜂往外跑,

剛開始,還是工蜂,還少一些,到後來,就看到大批量的蜜蜂往外飛,不知道什麼原因,找不到,因為自己缺乏真正的技術。

一個農業人的血淚——做農業不懂技術,五年就是這樣虧掉了一百萬

因為,大家都覺得,連冬天都熬過了,春天還怕什麼,我記得當時最深切的記憶就是,我趕緊打電話,給我們那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那邊的老師,一個教授,他說你在觀察兩天,看看還有什麼情況,

還有別的什麼問題,因為自己不懂這個,就沒有打開巢看。

過了兩天,就聞見一股臭味,你在外面,不知道什麼臭,就以為是邊上死了什麼動物,到處找也沒找著,最後有一天,我就看到那個蜂筒,溼了很多,因為平時蜂筒都是乾的,有的溼了,有的沒溼,我就把那個打開一看,全部爛了...

而且這個病是有傳染的,最後那三百筒蜂,全部跑掉了,最後除了剩下那個場地以外,別的什麼都沒有了...

這個蜂箱、蜂筒什麼都沒有了,可以說,自己這個幾十萬,全部打了水漂...

出了這樣的狀況以後,你都到了這一步,你能怎麼辦呢?

很多人都會選擇,繼續,堅持,我也跟大家一樣。

一個農業人的血淚——做農業不懂技術,五年就是這樣虧掉了一百萬

最後,我們就是把這個事情,作為一個案例,作為一個教材,很多的畜牧局的,當地的中蜂產業協會,

都曾經把我這個作為一個案例來進行研究,來進行預防的調查,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最後,就是應對這個天氣的變化,沒有應對好,

在冬天的時候,應該做一個保暖性的措施,比如蓋上一些棉絮或者其他的能夠保暖的一些東西,春天來了的時候,不要過早的解開它。我們當初就是,因為過早的解開了他,

最後導致了蜜蜂的感冒一樣的生病,我們人感冒了是可以吃藥,但是蜜蜂,感冒了是不能去吃藥的。

這就是,我想很多一些回鄉創業,回鄉做事的一個通病——就是自己不懂技術,卻還做了很多,還一口氣就做的很大,有點盲目的擴張。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最開始的買個五十桶峰,慢慢的去做個試驗一樣,然後慢慢的去擴大,相信應該是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所以,我們的這個第一步就錯了,盲目的去擴大,然後等到出問題的時候,自己已經沒有多餘的本錢,再來一次了...

這就是真的,血的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