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人的血泪——做农业不懂技术,五年就是这样亏掉了一百万

之前,笔者在写老肖的系列故事的时候,有很多读者在询问笔者这样一个事情。

五年亏掉一百万?养蜂,还是养中蜂是怎么亏掉的?

今天,笔者就从老肖怎么亏掉这一百万说起:

接上回说到,老肖自己因为自己的家庭原因,最后放弃了在北京的 工作,手提多年打拼的“巨款”。毅然决然的回到汉中老家,开始扎根农村,从事养蜂...

在当时,选择养蜂的时候,也是做了一些调研。

土蜂,也就是中华田园蜂,当年就能出效益,而且本土物种的土蜂,生命力极强,基本很少病害出现。

所以,直接就在老家,找了一片山,搭建上了自己的养蜂场

一个农业人的血泪——做农业不懂技术,五年就是这样亏掉了一百万

梦想都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

“为什么我会失败,其实只是一个很微小的细节,

是因为天气变化,产生的问题,我们没有做好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冬天,我们那边(陕西汉中)的温度太低,我们那边一般在零下五度到十度左右,

冬天的温度太低,蜜蜂都在槽里面,一个挨着一个,一个抱着一个,它也不会冻死,

但是来年的春天,在我们那边有一个倒春寒,可能在南方体验感不会太强,但是在北方,尤为强烈,时冷时热的天气,可能你看着今天你已经开始穿衬衫了,

但是明天,一晚上的 降温,你又要开始穿 棉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农业人的血泪——做农业不懂技术,五年就是这样亏掉了一百万

因为是这样的天气剧烈变化的问题,我们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就产生了在养蜂行业里面,最严重的问题,就产生了烂蛹病。

其实在以前,农村里面养蜂,也就是像我们那样的操作,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就看到一批一批的蜂往外面跑,

我们都以为,这是天气暖和了,蜜蜂开始出去采蜜了,有花了...

我们还在很开心,但是我们就是没有想到,是蜜蜂生病了,里面的蜂王,看见有问题,蜂王就像一个领头人一样,他会带着蜜蜂往外跑,

刚开始,还是工蜂,还少一些,到后来,就看到大批量的蜜蜂往外飞,不知道什么原因,找不到,因为自己缺乏真正的技术。

一个农业人的血泪——做农业不懂技术,五年就是这样亏掉了一百万

因为,大家都觉得,连冬天都熬过了,春天还怕什么,我记得当时最深切的记忆就是,我赶紧打电话,给我们那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那边的老师,一个教授,他说你在观察两天,看看还有什么情况,

还有别的什么问题,因为自己不懂这个,就没有打开巢看。

过了两天,就闻见一股臭味,你在外面,不知道什么臭,就以为是边上死了什么动物,到处找也没找着,最后有一天,我就看到那个蜂筒,湿了很多,因为平时蜂筒都是干的,有的湿了,有的没湿,我就把那个打开一看,全部烂了...

而且这个病是有传染的,最后那三百筒蜂,全部跑掉了,最后除了剩下那个场地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蜂箱、蜂筒什么都没有了,可以说,自己这个几十万,全部打了水漂...

出了这样的状况以后,你都到了这一步,你能怎么办呢?

很多人都会选择,继续,坚持,我也跟大家一样。

一个农业人的血泪——做农业不懂技术,五年就是这样亏掉了一百万

最后,我们就是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案例,作为一个教材,很多的畜牧局的,当地的中蜂产业协会,

都曾经把我这个作为一个案例来进行研究,来进行预防的调查,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最后,就是应对这个天气的变化,没有应对好,

在冬天的时候,应该做一个保暖性的措施,比如盖上一些棉絮或者其他的能够保暖的一些东西,春天来了的时候,不要过早的解开它。我们当初就是,因为过早的解开了他,

最后导致了蜜蜂的感冒一样的生病,我们人感冒了是可以吃药,但是蜜蜂,感冒了是不能去吃药的。

这就是,我想很多一些回乡创业,回乡做事的一个通病——就是自己不懂技术,却还做了很多,还一口气就做的很大,有点盲目的扩张。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最开始的买个五十桶峰,慢慢的去做个试验一样,然后慢慢的去扩大,相信应该是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所以,我们的这个第一步就错了,盲目的去扩大,然后等到出问题的时候,自己已经没有多余的本钱,再来一次了...

这就是真的,血的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