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工面對暴跌,花招百出,奇葩到逆天

區塊鏈產業的興起、發展和壯大,給這個產業帶來了大量資金,也為這個產業鏈注入了很多需求。作為維持區塊鏈網絡運行的核心以及區塊鏈共識最底層堅持者,挖礦被看作是行業中穩賺不賠的一個行當。

在牛市裡,在家裡擺兩臺礦機,不出一年就可以回本,甚至在幣價最高的時候半年就能回本。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甚至可以開個廠子,專門用礦機來挖礦,實現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躺著賺錢。礦機無論是在牛市還是熊市,都可以為礦工帶去收益,但這份收益卻隱藏著巨大的灰色收益。


比特幣礦工面對暴跌,花招百出,奇葩到逆天


礦機在區塊鏈世界中的地位是維持區塊鏈網絡的運行,並憑藉工作證明來獲取數字加密貨幣獎勵。挖礦的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常見的礦機一小時耗電 1400W,一天要消耗 33.6 度電。以比較流行的比特大陸 S9i 礦機為例,這臺價格 3350 元人民幣的礦機,每天的電力成本為 20 元左右,一天的比特幣收益為 22 元左右,按照這個收益進行計算,需要 230 天才能回本。

但是如果能夠降低電力成本,那麼回本週期可以大幅度縮短。可見,電力消耗是挖礦的主要成本,也是決定挖礦收益的關鍵所在。礦主找到更加便宜的電才能更快回本,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為了找到更便宜的電力供應,來自民間的高手,為了獲取這些廉價電力,他們無所不用其極,上演著偷電、盜電等電影裡才有的劇情,魔幻程度可見一斑。

從大草原到大西南,加密貨幣礦場逐電而居

因為區塊鏈和加密產業的興盛,新的挖礦產業大軍開始在華夏大地興起。今年夏天一張礦機被洪水沖泡的圖片傳遍了網絡,不少人戲稱「這是真的礦難」,不過卻也揭露出數字加密貨幣挖礦產業的一些真相。

加密挖礦,這門新興崛起的產業,在中國這些偏遠地區野蠻生長,在這些深山老林和邊遠地區,對礦場的監管環境和政策瞭解的人少之又少,給當地創造了諸多就業崗位,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和繁榮。

6 月份一場暴雨引發的洪災,讓地處西南的四川加密貨幣挖礦集中地受到巨大沖擊,數以萬計的礦機被洪水淹沒,損失慘重,大量礦機不能工作,甚至還一度導致全網算力明顯下滑,6 月 27 日全網算力達到近 20 天 的最低值,與四川洪水災害的時間正好吻合。

「冬天去內蒙古,夏天去四川」,幣圈流傳的這句話也多多少少解釋了這種現象,因為內蒙古的煤電和四川的水電資源非常豐盛,私人火電和私人水電可以提供更廉價的電,導致在這兩個區域成為挖礦產業聚集地。

接近電力產區的行為不僅在國內流行,外國礦工也會算這筆賬。挖礦正在變成拉動經濟的新產業,加拿大卑詩省小鎮 Ocean Falls 在過去幾個月靠廉價電力資源吸引大量礦商湧入,這個人口不到 100 人的「鬼城」或將通過挖礦業復甦經濟。


比特幣礦工面對暴跌,花招百出,奇葩到逆天


加密貨幣挖礦產業往往依山傍水,聚集在電力廉價的西南地區的深山老林和新疆內蒙等邊遠地區。除了需要隱藏他們礦廠的身份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地方資源豐富,可以獲得更便宜的電價,聚集於此往往將挖礦所得利潤最大化。通過購買廉價的電來挖礦,總的來說還是合法生意,而下面要提到的就不怎麼光彩了。

「靠拼計算能力」的礦機挖礦是一個十分耗電的計算過程,高性能的顯卡礦卡和礦機火力全開的話簡直就是電老虎。為了利益最大化,偷電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了,通過違法手段將用電成本轉嫁給其他人或者篡改電錶等,實現 0 成本挖礦。

從數據中心補貼到核實驗室

為了發展互聯網數字經濟,不少地方政府會為雲存儲、數據中心、服務器中心等公司提供優惠的電力支持,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吸引企業在當地落戶增加財政收入。

以內蒙古為例,該省從 2013 年便開始了數據中心用電補貼,獲批後電價可以從工業用電 6 毛多降低到 3.8 毛一度電;最近剛把雲服務器從海外搬到貴州的 iCloud 的數據中心,目前正在享受貴州省針對大數據中心提供的 3.5 毛補貼電價。


比特幣礦工面對暴跌,花招百出,奇葩到逆天


最近幾年礦機行業流行的一種做法是將公司包裝成數據中心,然後申請省級或者市級的科技創新補貼電價。這類優惠政策可以讓礦機老闆們在稅收、電費上享有很高的優惠,而且通過數據中心的名頭來掩蓋高耗電量,實際上政府也不太容易查出來,但是是資源浪費。

據《界面》報道,2017 年底央行聯合多部委,決定引導中國境內存在的虛擬貨幣礦場「有序退出」。這一意見出臺後,坐落於新疆、內蒙古和四川等地的多家礦場,已經被地方金融辦約談要求退出。還有一些礦場隨尚未被約談,但礦場的優惠電價被取消,成本急劇上升。相應的礦場也在政策收緊之後搬出國內,進入加拿大、冰島等電價更低的市場。

相比於從政府口袋裡掏錢,俄羅斯人可能更大膽一些。

俄羅斯人的足智多謀,熱愛冒險和熱衷來「快錢」的民族性格,不僅體現在編程(為我們帶來以太坊的 V 神)、ICO 狂熱和炒幣上,俄國人在挖礦上也體現了他們的足智多謀。要麼就不玩,一玩就玩大的,這次他們直接盯上了用於研究核武器的超級計算機。


比特幣礦工面對暴跌,花招百出,奇葩到逆天


據 BBC 今年 2 月份報道,俄羅斯的幾名核武器專家在工作之餘搞起了副業,利用實驗室用超級計算機賺點外快——挖比特幣。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連上外網的超級計算機很快就被安全部門盯上了,隨後多人被捕後面臨刑事指控。

從搬礦機去單位到在電錶上動手腳

為了挖礦賺錢,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把用電成本轉嫁給電力公司、單位或其他人。但是這種用公家電為自己謀利行為,是無法被任何一家公司接受的。國內某知名互聯網公司早在 2017 年時就在全公司內網發佈公告,禁止員工攜帶礦機進入公司,違者將受到嚴重處罰。

為了發財,偷改電錶、私接線路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在新聞媒體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到一篇礦工偷電被抓的新聞。

《武漢江岸區一男子在出租屋內裝 80 臺挖礦機,偷電 6 萬度「挖」比特幣》

《為了挖比特幣,大慶市某礦場偽裝電修廠,九個月偷電 300 餘萬元》

《600 臺比特幣礦機偷電挖礦 天津警方破獲重大電力盜竊案》

《天津 600 臺比特幣礦機偷電挖礦,導致用電異常被電力公司舉報,被警方破獲,600 臺用於開採比特幣的電腦和 8 臺高功率風扇被沒收》

《延安發現有礦場私自接線盜取油田礦區為沿線的山區群眾接入的照明用電,被延安警方查獲》

但這種殺一儆百的新聞並不能阻止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思維,他們仍舊可以找到各種各樣便宜、甚至免費的電力來源。

去年 12 月,一名特斯拉電動車車主就視圖利用免費充電來挖礦。他在汽車的後備箱內裝了 4 塊主板和 16 塊顯卡來進行挖礦,計劃駕駛自己的特斯拉電動車來到超級充電站充電,因為特斯拉公司的超級充電站對 2016 年購車的車主提供免費充電分服務,所以這名車主可以無限制地充電,利用特斯拉的電力來為自己挖礦。這足以說明,電力是影響礦工挖礦的最重要因素。

為什麼國家對於挖礦產業進行打擊?

目前挖礦的主要電力來源是火電和水電,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不用清潔能源呢?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昂、目前的技術水平短時間內無法回本,而看似給力的風力發電會受季節性週期影響,相對而言,更穩定可靠的火電、水電顯然更受歡迎。

但是火電和水電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火電燒煤會造成空氣汙染、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水電則通過攔截河流水的方式對下游生態造成毀滅性打擊。在四川的山溝裡,兩座小水電站的間距甚至不到 1 公里。

更重要的是,挖礦耗電給社會和經濟運行造成了影響,它將原本屬於生活和生產的能源搶走,造成真實用電供不應求。今年 1 月份,雲南昆明一小區出現頻繁跳閘斷電的情況,價值 50 萬元的變壓器被電纜被燒燬,經過調查他們發現樓內一租戶在出租屋內擺放了數十臺比特幣礦機進行挖礦,每月用電量高達 1 萬度,用電量遠超居民用電水平,也超過了樓內變壓器和電纜的承受範圍。

對此,有關部門認為,原本可以投入到實體經濟中的電力資源被用於挖掘加密貨幣,這是一種浪費。央行分析人士認為:比特幣不僅利用了地方電力補貼,獲取了大量的廉價電力,消耗的巨大的能源,而且對實體經濟沒有絲毫貢獻,監管層對它們進行關閉理所應當。

為此,各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通過壓縮和清退,對不規範的礦場進行關閉,以此規範電力使用。今年 7 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日前發佈了《關於清退違規用電「挖礦」企業的通知》,要求清退非法用電「挖礦」企業,非法比特幣挖礦業務是指未在政府註冊為持牌商業實體,或在沒有與公用事業公司簽訂正式合同的情況下,使用電力的一切業務。


比特幣礦工面對暴跌,花招百出,奇葩到逆天


7月20日,網絡傳出一份疑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政府文件。截圖顯示,該文件於 7 月 13 日簽發,對該市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企業進行了集中檢查,發現存在大量企業以區塊鏈等技術為藉口進行比特幣挖礦的問題。

對於礦場來說,幣價越是下跌,越是需要尋找更便宜的電來挖礦,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成本。而在當前的形勢下,國內已經很難再找到便宜的電力來源,只能去海外尋找新的機會,不少團隊開始將目標瞄準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或者是自然資源過剩的地區,比如加拿大、俄羅斯等地。

高成本、低迴報、長週期,挖礦再也無法為礦工提供曾經的暴利,不少礦場老闆也開始反思商業模式。但是如果他們因為低收益而撤出市場,則會導致他們已經投入的資金無法回收,不少小型礦場已經離場。

這給大礦工提供了一個穩定市場的好機會,據 Bitmex 研究稱,礦工可能已經接受短期收益下滑的事實,比特大陸等挖礦機頭在行情低迷時期並未出現牴觸情緒,「熊市更有助於淘汰弱者,同時穩固其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