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的《呼蘭河傳》好在哪裡?

趙昱斌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著名作家,一般人都認為她是一位左翼作家,其實從她的文學追求和藝術思想來看,蕭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自由主義作家。

六十多年前,金庸在讀了《呼蘭河傳》後說:“蕭紅在香港寫的《呼蘭河傳》感人至深,我閱此書,徑去淺水灣她墓前憑弔一番,深恨未能得見此才女。”

蕭紅(中)在魯迅墓前

金庸這段話有個錯誤,《呼蘭河傳》並不是完全在香港創作的。從現有資料分析,此書寫於1937年底。抗戰爆發後,蕭紅、蕭軍、胡風、端木蕻良等人來到武漢,二蕭住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1號,與二蕭同住的還有詩人蔣錫金。據蔣錫金回憶,蕭紅大約是在1937年12月,就已經開始了《呼蘭河傳》的寫作。

此後二蕭婚變,蕭紅帶著身孕嫁給了作家端木蕻良,後來又輾轉武漢、重慶、香港,並開始了長篇小說《馬伯樂》的創作,這部開了頭的《呼蘭河傳》被扔到了一邊。

1940年1月,蕭紅與端木來到香港,7月底完成了《馬伯樂》,從8月份開始寫作《呼蘭河傳》,12月20日結束。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有人說,這部小說既像小說又像散文,沒有貫穿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片段,不是整個的有機體。文學大師茅盾也在《呼蘭河傳》序言中這樣寫道:“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篇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正是《呼蘭河傳》的精妙之處。

從《呼蘭河傳》這個名字也可看出,這是蕭紅的自傳體小說,以其故鄉呼蘭為背景展開了故事。在小說的尾聲,蕭紅這樣寫道:“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蕭紅祖父就是她的精神家園,也是家鄉呼蘭的代表,蕭紅對爺爺的思念,其實就是對故鄉 的思念。


民國年間那些事


通過明快簡單的筆調,呈現了蕭紅童年的景象,祖父的陪伴給她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也反映出她從小無法在父母身上找到關愛的孤獨感。通過跳大繩、泥水坑、以及有二爺,馮歪嘴子、團圓媳婦的描述,像我們展現了呼蘭河人民的生活圖景,讀來生動有趣,也為當時人民的愚昧無知而充滿無奈感~


ZANDYABC


我二十歲的時候讀不懂蕭紅,幾次拿起翻了幾頁又放下了,覺得都寫些瑣碎小事,有什麼趣味?那時的我像現在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一樣,喜歡看驚心動魄的情節和死去活來的愛情。十多年之後再讀蕭紅,覺得她簡直是個天才作家,用最最平淡甚至戲謔的語言,不動聲色聞就寫遍了人世間的驚心動魄和死去活來。而彼時,我也是一個已經歷經世事的成熟女子了。


字跡活字印刷體驗館


1、她的頭髮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普通姑娘們的辮子都是到腰間那麼長,而她的辮子竟快到膝間了.她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團圓媳婦 ) 2、他很喜歡和天空的雀子說話,很喜歡和大黃狗談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話也沒有了,就是有話也是很古怪的,使人聽了常常不得要領.————(有二伯 ) 3、邊推著黏糕的單輪車,邊喊著“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們就跟著一大幫了.



她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了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 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茅盾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用她繪畫式的語言,嫻熟的寫作技巧,抒情詩的意境,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的巔峰之作,為中國文學奉獻了一部不朽的經典.



芸娘字淑珍


我是這兩年才瞭解蕭紅並閱讀她的著作,實在難以想象我小時候的課文也出自她寫的小說。充分表現了那一時期中國北方勞動人民的生活日常。每每讀來,心裡都很感慨。越發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