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蕭紅情路坎坷,是不是自己有點“作”呢?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蕭紅,中國近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雖然蕭紅在文學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她在自己的感情之路上卻是非常坎坷,這其中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對方的原因,更有那個大時代的原因,但是在評價蕭紅感情之路時,不能說其“作”而導致的,這個總結起碼不是太準確。

蕭紅生活的時代,已經是社會新思潮四起,學生廣泛參與政治運動,並對舊的封建家族制度已經有清醒的認識,尤其對於女性來說,在娜拉出走的影響下,很多女性都走出自己的封建家庭,去求學、去工作,以及參加各種愛國運動。蕭紅就是這樣的女性,在讀完初小、高小、初中之後,已經對這個家庭毫無留戀的她去北平讀高中,後在沒有家庭資助的情況下,再一次回到家裡,而自此開始,她的坎坷感情之路開始。

【一】汪恩甲。蕭紅少女時代家裡就給她訂了婚,就是汪恩甲,師範學堂畢業,儀表堂堂,蕭紅也非常中意,但是就是因為她無論如何也要去北京上學這件事情,引起未婚夫哥哥汪恩厚的極力反對,最終汪恩甲被迫與其分手。而蕭紅到法院狀告汪恩厚代弟休妻,但汪恩甲為了保全哥哥的名聲親口承認自己主動要求解除婚約。但後來蕭紅還是原諒了汪恩甲,與之住在一起,並懷有身孕,但後來汪恩甲不知所蹤。

【二】蕭軍。在汪恩甲不知所蹤之後,蕭紅欠旅館的錢太多,而又懷有身孕,生活隨機陷入了困頓的狀態,只好寫信向裴馨園求助,而裴馨園派蕭軍多次與蕭紅接觸,兩個文學青年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後在蕭軍的幫助下,蕭紅離開小旅館並生下孩子,無條件撫養將之送人,後來夭折。此階段,蕭紅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時期,蕭紅本以為找到了能夠疼愛自己的人,怎奈,蕭軍性格粗暴,其曾動手打過蕭紅,並與其他女人產生曖昧關係,最終追求忠實感情的蕭紅與蕭軍分道揚鑣。

【三】端木蕻良。端木蕻良是蕭紅與蕭軍共同的朋友,其性格與蕭軍正好相反,同時端木蕻良非常欣賞蕭紅的才能,深受感情打擊的蕭紅認為端木蕻良的性格以及對她的欣賞能夠自己有一個溫暖的家。,蕭紅曾經這樣形容:“我和端木蕻良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戀愛史。是我在決定同三郎(蕭軍)永遠分開的時候我才發現了端木蕻良。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后里蕭紅與端木蕻良抵達香港,在蕭紅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端木蕻良委託駱賓基照顧蕭紅,後蕭紅去世後端木蕻良才歸來(端木蕻良第二任妻子說,他離開蕭紅是為了外出購買食品和藥物,並尋找尚未被日軍接管的醫院),與駱賓基一起操辦蕭紅後世。

可以說,蕭紅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看似蕭紅要求很高,其實她和其他普通女性一樣,只是在合適的時間遇見了看似合適的人,但終因不合適的彼此導致了感情的一路坎坷。就像蕭紅自己解讀自己說的那樣: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女文青蕭紅的情路坎坷,不能籠統地說是自己“作”的。雖然所有的一切都始自蕭紅最初的離家出走,但是身不由己的成分更大一些。

蕭紅的感情之路約略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感情之路:十五六歲時,蕭紅尚是哈爾濱女一中的一名在讀學生,是“少女情懷皆是詩”的花季,家裡卻為她定下了一樁婚事。

夫婿是家世富有、長相英俊的政法大學的學生,汪家老三汪恩甲。

兩人最初的交往也是很被周圍的同學親戚們所看好的。

如果兩人順理成章的結婚生子,蕭紅的感情之路是不是一個悲劇姑且不論,但是像《呼蘭河傳》、《出嫁》、《天空的點綴》、《偶然想起》等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等,世人大概是無緣得見了。

命運多舛往往會讓人獲得更多的感悟,雖然成就不了自己但卻可以成就自己的才氣。

滿腦子羅曼蒂克的蕭紅對未來的憧憬並不是婚姻,她所渴望的是走出去繼續唸書。可是婆家提出結婚的要求,孃家也催著她早日成婚。

對自由的嚮往是人類的天性,率性而為更是一種不管不顧的瀟灑。有些人可以做到,更多的人卻只能是“景行行止”。

蕭紅做到了,所以能做到源於她骨子裡那種為所欲為的偏執個性。這一點在她的散文《祖父的園子》表現得尤為明顯。

十九歲的蕭紅逃婚了,和一遠房表親結伴去了北京。

不得不再一次說,經濟是基礎。為什麼現在剩女多?是因為她們能養活自己。

次年失去經濟來源的蕭紅被迫返鄉,這一次似乎妥協了,打算和汪恩甲牽手共白頭。

但是汪家不幹了。逃婚無異於驚世駭俗之舉,婆家很沒有面子,於是提出退婚。

婆家的家門是進不去了,蕭紅就和汪恩甲住進了哈爾濱的東興順旅館。但是他們的錢很快就花光了,汪恩甲已回家拿錢為由,丟下了身懷六甲的蕭紅,自此杳無影蹤。

第二段感情之路:窘困交加、差一點被旅館老闆賣入青樓抵債的蕭紅,情急之下寫信向《國際協報》副刊求救。報館解救了蕭紅,也給蕭紅送來了生命中的第二個戀人。

行伍出身的蕭軍,對蕭紅的際遇難免會心生行俠仗義的豪情;而對被困數日一籌莫展的蕭紅來說,蕭軍的降臨無異於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再加以對文學的共同愛好,短短數日兩人就成了心心相印的情侶。

他們南下青島,繼之上海。在這段時間,蕭紅的創作進入了黃金期,但是隨著事業上的風生水起,他們的愛情也走到了末路。

借用後來蕭軍的話:“那時確實脾氣不好,常對蕭紅髮火",並親口承認"打過蕭紅"。

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最終,蕭紅提出了分手。

第三段感情之路:端木蕻良是兩蕭的好友,他一直對蕭紅很是欣賞。這讓一直被蕭軍粗暴對待的蕭紅找的了為人的自尊。在兩蕭分手後,蕭紅和端木蕻良在武漢結婚,後赴香港。

香港是蕭紅的最後一站,無論是生命還是感情。

這時的蕭紅,歷經世事,在感情上已是理性和成熟,只想找一位相敬如賓、互相關愛的伴侶。但是端木蕻良自小家庭條件優渥,生活能力差,並不懂得去照顧別人。

日軍佔領香港時,蕭紅染上肺疾,正怒放的生命之花悄然飄落,時年三十一歲。

性格決定命運。桀驁不馴成就了蕭紅的”作“,”作“的結果就是和家庭決裂,決裂的結果就是隻身漂泊,漂泊的結果就是對人生無力的把握,更不用說一旦落實到柴米油鹽醬醋茶上就落荒而逃的感情。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蕭紅曾這樣解讀自己。

在那個年代,的確如此。

如果蕭紅是男子,大可不必去做那些無味地抗爭,熱衷於讀書的話自可以堂而皇之地離家,而且家裡絕對不會將其掃地出門,譬如徐志摩。

但是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生活也罷,感情也好。


逸林迎月


才華橫溢,生性多情。


大個子黑豆


蕭紅情路坎坷應該跟她高智商低情商有關。

她是個高智商低情商的才女,正因如此,她才有瞭如此坎坷的情感經歷。

對於蕭紅來說,幼年的不幸以及早年失敗的感情經歷形成了她獨立而敏感的性格,這種人格和思想的獨立,使她不會像剛從家裡出來那樣,屈身於汪恩甲的擺佈,也不會因為心裡的羈絆,而不敢和肖軍分手,正因為這種逐漸形成的特立獨行的性格,她才有瞭如此高的文學成熟,有了令後人嘆謂的《呼蘭河傳》。她的這種敏感,讓她陷入了無法擺脫的迷局中——她渴望獲得她想要的幸福,她渴望能夠有人為她遮風擋雨,從而不受傷害。

在蕭軍,端木蕻良和駱賓基中,蕭紅最愛的還是蕭軍。這不僅因為蕭軍是她生命中的恩人,沒有他,她就得在旅館中困死,也就沒有了以後如此高的文學成就。蕭軍給了她真正意義上的家,然而,蕭軍的性格,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當他有了外遇,接著對蕭紅使用暴力,隨著激情的流逝,再也沒有了往日被文學氛圍環繞,共談文學的畫面,取而代之的是分道揚鑣。

但她一直沒有忘記蕭軍,她一直把與蕭軍的愛情當作氧氣,當作她生命中最不該錯過的人。

在她等待的某一天,她遇到了另一個男人,此時的她懷著蕭軍的孩子,可身邊的男人不是蕭軍,而是端木蕻良。

蕭紅把端木視為真正的依靠,以為中午找到了久違的幸福,雖然他性格不像蕭軍那樣男子主義,但此時正是重慶,香港戰火紛飛的時刻,大多數情況下,蕭紅只是獨自一身,久而久之,疾病侵襲了蕭紅的身體,可這時陪在她身邊的,則是另一個男人——駱賓基,一直陪她走過了最後一段人生。

這就是她大概的感情經歷吧。


晨鏘鏘


民國文壇知名的女性不多,蕭紅是重要的一位,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也是魯迅最為器重的弟子。她的一生並不長,只有31歲。

找了四個男人,沒有一個靠譜的。

第一個男人是他的表哥陸哲舜,情竇初開一起私奔到北平,然後同居生活。不過陸哲舜早有家室,兩人很快花光了身上的錢。加上老家對她們私奔之事傳的沸沸揚揚,陸哲舜毅然決然拋棄蕭紅回老家了。

第二個男人是他父親早就定下的未婚夫汪恩甲,兩人偷偷到哈爾濱和蕭紅過起了同居生活,沒多久蕭紅就懷孕了,面對經濟壓力和家庭壓力的汪恩甲說要回老家取點錢,然後再也沒有回來過。

第三個男人就是肖軍。當時蕭紅大著肚子住在旅館沒錢吃飯,就寫信求助,後來是肖軍偷偷的來帶她逃跑了出來,生下的孩子也送了人。後來,兩人好上了,過上了一段艱苦又甜蜜的日子,兩人還一起去見了魯迅先生,得到了幫助。可是肖軍大男子主義,出軌、家暴,還不安穩,老想著打打殺殺,兩人經常吵架,後來又分手了。第四個男人是端木蕻良。當時懷著蕭軍的孩子和端木蕻良在武漢結了婚,後來孩子也夭折了。本以為能過上好日子,沒想到端木擔當卻不夠,有一次日軍攻城,他就一個人跑了。後來蕭紅到香港奄奄一息,最後陪她的也不是端木,而是駱賓基。

蕭紅從小就缺乏關愛,只有一個祖父理解她。她希望通過愛情來彌補,沒想到卻一次次的被拋棄。她的人生基本都是在流浪和漂泊中渡過,貧困、飢餓、孤獨一直伴隨著她,但是她沒有放棄,有著追求自由的決心。在肖軍和魯迅兩人的指點下,學歷不高的她竟然成了一代民國才女。

蕭紅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其實很多人並不瞭解她的文學成就,除了課文上有一篇《火燒雲》和2014年有一部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外,很少人知道蕭紅的名氣。

她的才從何來?

蕭紅的代表作品主要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其他就是一些零散的詩歌小說類。其中《生死場》是魯迅主編的叢書內容,親自給寫了序,另一著名文藝評論家胡風寫了後記。而《呼蘭河傳》則是她最有成就的作品。

正是這兩部小說奠定了她的文學地位。兩部小說都寫的是東北鄉村小城的故事,用了一種特殊的筆法來描述,被稱為散文化、或詩化的小說,這在當時是一種開創。那時候的左翼作家,寫的都是革命和鬥爭,而蕭紅的作品在藝術成就上高了不止一個層次,所以魯迅等大佬也推崇她。

不過這種小說讀起來雖然文筆優美,但是故事情節就會弱一些。沈從文、汪曾祺等作家的作品也有這種傾向。

作品與苦難相伴,一生顛沛流離,蕭紅沒有等來她的黃金時代,帶著無限的不甘逝去。她在臨終的時候說,“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半生盡遭白眼,身先死,不甘,

他不是作,他只是沒有遇見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