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灵活性,要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最近在东北做项目,结识了好几位沈阳的朋友,一个月处下来,东北人的豪爽,自不必说。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那满碗满碟的饭菜,都无时无刻不在充盈着店家的热情。不过,在闲聊时,我听到这样一个共同的评价,说东北人有点儿懒,干活儿没有南方人主动,这话传到我的耳朵里,很是诧异,心里想,对人而言,懒惰一定是一个人不好的毛病,遇到那些确实不喜欢干活儿的主儿,被众人这样的评价,也不为过,但若拿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整个东北人,我窃以为,实在是有点不公平。

说实话,我本人也是北方人,就因为工作后一直生活在南方,时间久了,竟也经常性的被人唤作南方人,尤其是在如今的东北,一个月的光景,我已被人多次唤作“南方人”,对此叫法,我真的感到奇怪,就和人家拉近关系攀谈,想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想到人家答复我说,我一张口,满嘴都是南方的口音,叫我南方人,不是很正常吗?看来,一个普通的人,总是很容易被人家贴上标签的。

大家都知道,东北最著名的,除了东北虎,还有二人转。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东北的朋友在工作时喜欢唠嗑,一件工作,从甲到乙的流转,一不留神,会在最后转到最初人的手上,而且,那工作根本就没有什么进展,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苦笑不得,想想沟通起来这么麻烦,得,还是自己做,省的浪费了口舌,还坏了心情。

管理的灵活性,要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这件事我琢磨起来,感觉还真的有点儿意思。于是在吃午饭的时候,与朋友调侃对东北人的理解,就是所谓的二人转,说的直白一点就好比是夫妻两个人,从早上起床开始,就为一些琐事忙活,二人磨磨唧唧,从早晨到中午,再从中午到晚上,临到鸟儿栖息树梢时,两口子也到了熄灯睡觉的节奏,这个时候,回想一下一整天的生活,好像没有干啥重要的事儿,一天的光景就过去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也许就是东北二人转的最初形态。

对东北的二人转,我这样的理解,完全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所言,希望东北的朋友看后不要向我扔砖。我用这样的理解去诠释东北二人转,决没有贬低东北人的意思,更没有向上文中评说东北人懒惰的想法,相反,我是想说,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民风迥异,所以,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百姓,东北三省,资源丰富,在建国初年,东北经济曾经撑起了我国的半边天,如今,出现了经济衰落,社会上就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他们一张嘴就把东北经济的衰落归咎于东北人的懒惰,这不但不公平,还有地方歧视的嫌疑,所以,按照有碍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这样一个原则,对东北人,我人为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看法,对东北经济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关于南方人和北方人,其实并没有贵贱之分,更没有懒惰与勤快的区别,我相信,每一个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坏蛋,但普遍现场,还是好人居多,毕竟,正能量的传播才是社会的主流。这次来东北,我不但交了几位朋友,更有幸遇到了一位大师级别的管理者,每次交流,我都会被触动,现学现用,我拿来主义,说说人家的观点。比如说到工作,我说领导我喜欢直言快语,你可千万不要生气,咱既然是朋友,有话我就直说,我个人的感觉,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不管怎样,潜意识里,我感觉,说东北人懒,那绝对是一棍子打死的谬论,但东北人的官本位,对比当下的中国发展形势,一定是有百害无一益的。对我这样的评价,这位管理者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相反,他却给我讲起了历史,说当年毛主席领导人民闹革命的年代,一路长征,那也是跨过千山万水,接触了不同的民族一路的艰难,如果当年在那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没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的大局观,别说能取得全国解放的最后胜利,就是在长征路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大炮的轰炸,红军的长征能走多远都不好说,然而就是凭着主席的领袖魅力,靠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心,新中国在世界上傲然站起来了。

说国论家,评史鉴今,这位管理者读书多,见识广,而且善于思考,所以谈起管理,都是信手拈来的案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或电影情节,或人文趣事,个个都是生动鲜明,让人听后总会耳目一新,听他同僚及下属评价,说工作中,这位老兄不但安排兄弟们完成工作,稍有闲余,便会召集大家伙坐在一起,说点趣事,总结一些道理,用于日常工作的理解,这样的导入工作,总是潜移默化,似春风化雨那样的润物细无声,让整个团队在不知不觉中理智起来,成熟起来,在我看来,他们的团队成员,虽然也跑不出东北人喜欢唠嗑的地方本性,但人家看似闲聊,却无形中完成了工作,这也许才是东北人的真正魅力所在。

管理的灵活性,要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在项目结束总结会上,团队里的魏经理,一个比喻,就让我肃然起敬。他说:“我们做工作,第一要脚踏实地,第二要目标专一,一个项目,只要大家讨论后定下了目标,就算是目标与正确的结果有所偏离,比如说即便你再努力,就算是百分百完成,也最多能拿到80分,但如果目标定下来后,团队成员一起努力,那结果就是80分的成绩,相比较而言,如果团队的合作出现分歧,就算是当初的目标制定的非常正确,那么经过团队的一场奋斗,受执行过程中各种分歧的影响,结果可能只能完成目标的70%,那么结果最多也就是70分的成绩,两者对比,哪种管理模式更优显而易见”,魏经理的话说的很实在,也很有道理,就像他的老板,也就是那位大师级别的管理者所言,工作其实没有什么难的,最关键的就是执行,目标定好了,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你的目标再好,都干不过团队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内耗。

在项目结束之际,各种总结和反思一定会在不同的场合进行,我还遇到一位客户的疑问,他管理的项目出现了一点小麻烦,这对一直以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他,一定是过不去的坎儿,为此,他和团队成员探讨,为什么同样的计划,会出现不同的结局,轮到我发言时,我并没有想好,所以就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话,只是如实的描述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带着这个问题,我也反思了许久,如今写小文一篇,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不知道是否能够给他一些疑问上的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