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相互「勾結」太可怕了 現在知道還不算晚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一直是很多人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它們經常成群結隊的出現,讓人又恨又惱。

"三高"之間的三角關係

高血壓VS高血脂

三高相互“勾結”太可怕了 現在知道還不算晚

動脈壁彈性、血管的外周阻力、血液粘度是決定血壓的重要因素,而血脂增高會在血管內膜下逐漸沉積呈黃色粥樣斑塊。

如果不治療,就會逐漸破潰、出血、血管變狹窄、血液流動性減弱,便會使血脂增高、血壓升高。

這就是高血脂與高血壓的互相影響。

高血壓VS高血糖

肥胖型高血壓病人常伴有糖尿病,反之亦然,所以很多專家學者將兩者稱之同源性疾病。

糖尿病易引起腎臟損害,從而使血壓升高。

糖尿病人由於血糖增高,間接引起高血壓。

二者嚴重時可能會誘發腦梗、腦出血等情況。

高血脂VS高血糖

1、糖尿病引發血脂增高主要是胰島素不足時,體內脂酶活性就會減低,因此血脂容易增高。

2、糖尿病同時還伴蛋白質和水、脂肪、電介質的紊亂。

3、如果糖尿病人運動少,卻吃得過多,就會使體內脂類合成增多,導致血脂增高。

4、如果高血脂患者由於胰島素在不利變化時,會很容易誘發糖尿病。

三高之間相輔相成,預防調理更要小心為上!

那麼,我們日常要注意那些細節呢?

1、控血壓

兩方面有效控血壓:

一、體重

三高相互“勾結”太可怕了 現在知道還不算晚

體重高是患三高的一個很危險的因素,所以體重最好控制在標準體重的範圍。

標準體重=身高-105。

比如:

身高為165,標準體重就是60公斤。現實中,體重在60公斤的正負10%範圍內屬於正常。

二、合理補水

我們一天的水分排出量約3300ml,體液減少也是血壓降低的一個原因,千萬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飲用白開水或含鹽不超過l%的低鹽水能有效補充水分,也可以通過吃水果、蔬菜來補充。補充水分時要記住“少量多飲”,避免一次攝入大量水分,對心臟合腎臟造成負擔。

建議:建議把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這樣可以有效保護血管、減少高血壓、高血糖對血管的聯合損傷,大大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幾率、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2、控血糖

飲食以克為標準

1、適當控制主食量

在一般情況下,休息的高血糖病人每天吃主食(米、面、玉米、小米、蕎麥等250—300克);

輕體力勞動者每天350—400克;

重體力勞動者每天450—550克;

待血糖下降和尿糖減少後,可適當增加主食25—50克。

2、控制飲食

絕不是意味著儘量少吃,高血糖患者因為長期飢餓、熱量不足可導致機體自身消耗,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醫囑,合理安排每日總熱量、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適當比例。

在主食定量範圍內儘可能多吃些粗雜糧及豆類、蔬菜,以綠葉菜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

3、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

動物脂肪、動物內臟含膽固醇較高,應少吃或不吃,雞蛋每日最多不超過兩個。

4、嚴格限制蔗糖及甜食

三高相互“勾結”太可怕了 現在知道還不算晚

糖尿病人不要吃食糖、糖果、蜂蜜和甜食以及含糖飲料。這些高糖食物易被機體吸收而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負擔,從而加重病情。

5、適量吃水果

要根據糖尿病人的血糖、尿糖的控制情況靈活掌握。如空腹血糖不超過11mmolh(2000毫克/dl),尿糖不超過3個加號,又無酮症酸中毒的情況下,可以少量吃些水果,但要掌握好,不要大量吃,每天最多吃150—200克。

雖然高血糖患者在飲食方面很痛苦,但是為了預防長期的高血糖引起併發症,高血糖患者還是必須堅持的。

3、降血脂

外調內養

一、外調-穴位

在中醫看來,高脂血症是體內“痰溼”過多引起的,痰溼之所以不能排出體外,是脾運化功能減弱造成的,所以,血脂異常的人應該一年四季健脾化溼,這是中醫降血脂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