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發表的一篇國情分析論文,對今日國內外形勢做出了精準預測

最近中美貿易戰可能是國際財經上的熱點話題,本來我早就想寫點東西,談談自己的想法,但是一篇文章幾次成稿,多次修改,依然覺得多處不妥,不敢發佈到頭條號上。

2010發表的一篇國情分析論文,對今日國內外形勢做出了精準預測

忽然想起我在2010年前在閱讀英國學者教授馬丁·雅克的著作——《當中國統治世界》時,開頭的這一篇論文,頗具有前瞻性、預言性,特地分享給大家。

2010發表的一篇國情分析論文,對今日國內外形勢做出了精準預測

胡鞍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從1985年起,胡鞍鋼參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領導的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並作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員,系統地從事中國國情研究。

2010發表的一篇國情分析論文,對今日國內外形勢做出了精準預測

胡鞍鋼

正文如下:

21世紀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將發生什麼變化?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諸如“中國威脅論”、“中國即將崩潰論”等,馬丁·雅克的《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則是“中國統治論”的代表作。

我是持“中國貢獻論”的,毛澤東同志早在1956年就預言:“進入21世紀中國應當對人類做出較大貢獻”。

過去30年中國已經對世界做出了“三大貢獻”,即經濟增長貢獻、貿易增長貢獻、減少貧困貢獻;今後30年中國將對世界做出“三大新貢獻”,即綠色發展貢獻、知識創新貢獻、文化創新貢獻。

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對於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的深刻影響。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世界也是中國(最需要)的世界。

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轉變。中國在世界經濟科技格局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經是世界強國,僅次於美國。

中國的角色與地位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從利用和配置國內資源轉向更大範圍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從經濟全球化邊緣化者轉變為最大的受益者;從世界性工業化與現代化的落伍者轉變為最大的成功者;從世界事務的被領導者轉變為領導者;從全球公共產品的搭車者到提供者。這既為中國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利的條件越來越多,同時也存在不利的條件。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事務的最大的利益相關者。

“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創造更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和周邊睦鄰友好環境,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諧,也符合中國的最大國家利益。

正確處理好擴大內需與對外開放的關係。

擴大內需是我國長期發展的基本方針,對外開放是我國的長期基本國策。使兩者相結合是中國最成功的經驗,也是今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

這就要求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的作用,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使十幾億中國消費者福利最大化。不斷地開拓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就業密集的服務貿易,成為世界重要的服務貿易商,加快轉變單純依靠出口貿易的增長方式,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稅率,增加國內短缺的資源、技術、知識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進口市場,使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從戰略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這包括:充分利用國際國內有利條件,將國際的有利條件轉化為國內的有利條件,還要將國內的有利條件轉化為國際的有利條件;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利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人力資源、充裕的自然資源),獲取更多的我國所緊缺的國際戰略性自然資源和知識資源;不斷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繼續積極實行“引進來”的投資自由化戰略,保持發展中國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大的紀錄;利用我國巨大的國內市場來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和國際技術,利用我國的優勢,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和海外收益。

實行全面開放的、互利共贏的國際戰略。

對最不發達的國家,中國應當先予之、後取之,多予之、少取之,援助它們並幫助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對周邊國家加強睦鄰友好,積極推動區域合作,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交通設施一體化;對發達國家“繼續加強戰略對話,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相互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在更大範圍內積極參與全球事務,主動提供全球性公共產品,這是中國在國際上的最大軟實力。積極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和服務業便利化,利用國際機制妥善解決經貿摩擦;積極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為穩定全球經濟做出貢獻;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化行動,主動減排溫室氣體;積極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推動地區安全合作,解決共同安全問題;為推動建設“和諧亞洲、和諧世界”的長遠戰略性目標,力所能及提供更多地區性和全球性公共產品,對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轉變。

中國在世界經濟科技格局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經是世界強國,僅次於美國。

中國的角色與地位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從利用和配置國內資源轉向更大範圍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從經濟全球化邊緣化者轉變為最大的受益者;從世界性工業化與現代化的落伍者轉變為最大的成功者;從世界事務的被領導者轉變為領導者;從全球公共產品的搭車者到提供者。這既為中國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利的條件越來越多,同時也存在不利的條件。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事務的最大的利益相關者,“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創造更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和周邊睦鄰友好環境,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諧,也符合中國的最大國家利益。

正確處理好擴大內需與對外開放的關係。

擴大內需是我國長期發展的基本方針,對外開放是我國的長期基本國策。使兩者相結合是中國最成功的經驗,也是今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

這就要求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的作用,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使十幾億中國消費者福利最大化。

不斷地開拓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就業密集的服務貿易,成為世界重要的服務貿易商,加快轉變單純依靠出口貿易的增長方式,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稅率,增加國內短缺的資源、技術、知識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進口市場,使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論文完)

2010發表的一篇國情分析論文,對今日國內外形勢做出了精準預測

我們以今天的角度去回顧這八年來,中國確實是按照上述論文所發展的,而中美貿易爭端的開始,並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一人之所毫無,而是一種面對“逆風局”所作出的回應,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之後我會發布一篇文章簡單敘述中美貿易戰的實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