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德育的渗透——阜南于集中心校张震

数学课中德育的渗透

阜南县于集中心校 张 震

一、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供稿:于继礼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爱科学的教育。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到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爱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数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雄心壮志。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二、 沟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国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辨证统一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课中德育的渗透——阜南于集中心校张震

三、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老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供稿:于继礼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