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出擊商用車市場 能否逆勢突圍?

除了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新能源商用車也正在成為新造車企業佈局的重點市場。

日前,威馬汽車和駒馬集團、普洛斯、京東物流等聯手,共同出資組建卡車合資公司,正式進軍新能源商用車市場。

無獨有偶,今年另一新造車企業——電咖汽車也宣佈進軍了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其將在寧波慈溪建設年產6萬輛的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

總體來看,根據高工電動車網統計,目前包括威馬、電咖、恆源電動汽車(小靈通創始人王祖光創立)、敏安等諸多新造車企業已經進軍商用車市場,力求在自動駕駛、車聯網、電動化等方面尋求突破。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商用車已經邁入了“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的新起點,將率先實現自動駕駛及人工智能的落地。同時,商用車的用車要求相對簡單,且准入門檻相對較低。為此,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在商用車市場將出現更多的“新進入者”。

造車新勢力為何轉向商用車?


有業內人士向高工電動車網表示,面對用戶個性化、針對性的需求,自動駕駛及人工智能技術將在商用車領域率先落地,所以造車新勢力紛紛將矛頭轉向商用車領域,以搶佔大數據、智能化、自動駕駛等制高地。

而對此,作為率先瞄向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的新興造車企業——恆源電動汽車的CEO王祖光也曾公開表示,在國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新能源商用車增長勢頭強勁。同時,他表明,“新能源商用車與智慧物流結合愈加緊密,是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汽車,可以更好地保障實現城市配送對物流信息技術的要求。”

另外,還有業內人士表示,相對於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新能源商用車(專用車)的准入門檻較低,產品製造流產及工藝也相對簡單。這對於目前電動車技術還不足以支撐普通乘用車市場的新興造車企業來說,或是一大契機。

“目前傳統車廠和新造車企業都集中關注乘用車市場,從事電動商用車研發製造的公司較少,市場競爭較有優勢。”上述業內人士補充說道。

總體來看,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新能源商用車已經邁入新的起點,除了市場潛力巨大之外,也是實現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領域。更重要的是,商用車的用車要求相對簡單,且准入門檻相對較低。為此,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新造車企業進軍商用車市場。

轉型商用車的困境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新造車勢力進軍商用車市場信心十足,但卻也面臨了諸多難題。一方面,與傳統商用車企業相比,造車新勢力並未掌握商用車造車核心技術,也不具備成熟的供應鏈優勢。

另一方面,新興造車企業還面臨如何打通終端市場,提高終端運營效率等難題。有業內人士表示,拋開生產資質問題不談,新造車實力在技術實力、產品可靠性、維修保養等方面仍待考究,而這些恰恰是終端市場非常關注的問題。

“商用車相比乘用車,更注重成本控制。”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新造車企業沒有標準的生產線、先進的設備及技術經驗積累,其生產成本、生產規模如何得到保證仍存在質疑。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業內人士表示,不少傳統商用車產品仍停留在普通載貨工具上,新興造車勢力具備更強創新意識、互聯網思維等優勢,這些將為商用車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機會,也將刺激傳統企業進行創新,進一步助推我國新能源商用車的快速發展。

以恆源電動汽車為例,其正在以“新思維、新技術、新平臺”的戰略思維開闢出一條新型的造車之路,其打造了集設計研發技術、正向開發能力、汽車組裝能力、零配件製造等優勢資源於一體的共營平臺,既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參與市場競爭,又可以承接外部車型的研發與製造。這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及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