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出击商用车市场 能否逆势突围?

除了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新能源商用车也正在成为新造车企业布局的重点市场。

日前,威马汽车和驹马集团、普洛斯、京东物流等联手,共同出资组建卡车合资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商用车市场。

无独有偶,今年另一新造车企业——电咖汽车也宣布进军了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其将在宁波慈溪建设年产6万辆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

总体来看,根据高工电动车网统计,目前包括威马、电咖、恒源电动汽车(小灵通创始人王祖光创立)、敏安等诸多新造车企业已经进军商用车市场,力求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电动化等方面寻求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商用车已经迈入了“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新起点,将率先实现自动驾驶及人工智能的落地。同时,商用车的用车要求相对简单,且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为此,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在商用车市场将出现更多的“新进入者”。

造车新势力为何转向商用车?


有业内人士向高工电动车网表示,面对用户个性化、针对性的需求,自动驾驶及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商用车领域率先落地,所以造车新势力纷纷将矛头转向商用车领域,以抢占大数据、智能化、自动驾驶等制高地。

而对此,作为率先瞄向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新兴造车企业——恒源电动汽车的CEO王祖光也曾公开表示,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新能源商用车增长势头强劲。同时,他表明,“新能源商用车与智慧物流结合愈加紧密,是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汽车,可以更好地保障实现城市配送对物流信息技术的要求。”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新能源商用车(专用车)的准入门槛较低,产品制造流产及工艺也相对简单。这对于目前电动车技术还不足以支撑普通乘用车市场的新兴造车企业来说,或是一大契机。

“目前传统车厂和新造车企业都集中关注乘用车市场,从事电动商用车研发制造的公司较少,市场竞争较有优势。”上述业内人士补充说道。

总体来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新能源商用车已经迈入新的起点,除了市场潜力巨大之外,也是实现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领域。更重要的是,商用车的用车要求相对简单,且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为此,未来将有越来越多新造车企业进军商用车市场。

转型商用车的困境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新造车势力进军商用车市场信心十足,但却也面临了诸多难题。一方面,与传统商用车企业相比,造车新势力并未掌握商用车造车核心技术,也不具备成熟的供应链优势。

另一方面,新兴造车企业还面临如何打通终端市场,提高终端运营效率等难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抛开生产资质问题不谈,新造车实力在技术实力、产品可靠性、维修保养等方面仍待考究,而这些恰恰是终端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

“商用车相比乘用车,更注重成本控制。”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新造车企业没有标准的生产线、先进的设备及技术经验积累,其生产成本、生产规模如何得到保证仍存在质疑。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业内人士表示,不少传统商用车产品仍停留在普通载货工具上,新兴造车势力具备更强创新意识、互联网思维等优势,这些将为商用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机会,也将刺激传统企业进行创新,进一步助推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快速发展。

以恒源电动汽车为例,其正在以“新思维、新技术、新平台”的战略思维开辟出一条新型的造车之路,其打造了集设计研发技术、正向开发能力、汽车组装能力、零配件制造等优势资源于一体的共营平台,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市场竞争,又可以承接外部车型的研发与制造。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及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